1) Book Reading
纸质文献阅读
3) paper reading
纸质阅读
1.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unctional positioning of web reading and paper reading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difference between electronic hypertext and paper text,thus comes to the conclusion about these two reading behaviour.
文章通过对电子超文本与普通纸质文本差异的分析,探讨了网络阅读与纸质阅读各自的功能定位,由此对网络时代用户进行网络阅读与纸质阅读的行为作出分析结论。
4) paper literature
纸质文献
1.
Connecting with the work practic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roblems appearing easily in the paper literature protection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open service of university library, and advances som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for solving these problems.
结合工作实践,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在大开放服务环境下纸质文献保护方面易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应措施。
2.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factors causing the damage of ancient paper literatures,and probes into the damage of ancient paper literatures from natural damage.
简述了造成古代纸质文献损失的因素,并主要从自然损坏方面对古代纸质文献损失进行了探讨。
3.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paper literature and electronic literature under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points out that the electronic literature couldn t replace the paper literature completely, and proves the value of the existence of the paper literature in the future library.
分析了网络环境下电子文献和纸质文献的优缺点,指出了电子文献不可能完全替代纸质文献,从而证明了纸质文献在未来图书馆存在的价值。
5) Papery Document
纸质文献
1.
Discussion on the Inheritance and Continuity of the Papery Document during the Transition of Traditional Library;
试论纸质文献在传统图书馆转型中的传承与延续
2.
On the base of further recognition of electronic and papery document,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book reservation mode is gradually changing,the two kinds of reserved documents should keep to the principle of coexistence and complementation,the relation between two kinds should be correctly dealt with,in the end,the document information resource might be properly collocated.
本文在进一步认识电子文献与纸质文献的基础上,指出了馆藏模式正在逐渐转变,两种文献的入藏应遵循共存与互补的方针,应理顺二者之间的关系,合理配置文献信息资源,通过分析与研究,确定不同学科和门类的文献资源入藏比例,建立起最适合本馆的馆藏模式。
6) Paper document
纸质文献
1.
Reconsideration about Paper Document;
对纸质文献命运的再认识
2.
A Casual Discussion about Conservation Methods of Paper Document in Ancient China
中国古代纸质文献保护方法漫谈
3.
Using a kind of fluorine polymer and HDI trimer to reinforce and conserve the paper documents was studied.
研究了用氟树脂和 HDI 三聚体对纸质文献进行加固保护的方法。
补充资料:纸质文献
以纸张为载体,用书写或印刷等方式记录知识的文献。纸质文献最早出现在中国,4世纪以后逐渐在世界各地传播和应用。
纸是一种薄膜状的纤维制品。中国早在西汉时期,就有用絮绵丝制成的"絮纸"。1986年在甘肃天水放马滩一座文景时期(公元前 179~前 150)的汉墓中,出土了西汉初期的纸质地图残片,纸薄而软,纸面光滑平整,上有用细黑线条绘制的山脉、河流、道路等图形,这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纸质文献。1942年在内蒙古额济纳河岸汉代烽燧遗址,发现有东汉和帝永元年间(公元89~104)字迹清晰可认的纸质文献。1973 年在甘肃居延地区发现东汉时期写有隶字的纸质文献。东汉时蔡伦(?~121)总结前人的经验,扩大了造纸的原料,改良了造纸技术,制出了新型的纸,时称"蔡侯纸"。公元2世纪以后,纸逐渐在中国内地和西北地区广为使用。从西晋(265~419)时纸已取代了竹帛而成为主要的文献载体。清末在新疆库车发现的西晋元康六年 (296)的佛经残页,是有年代可考的最古的纸写本文献之一。1964年在新疆吐鲁番县阿斯塔那的一座晋墓中发现的彩绘纸画是现存最早的纸画。
4世纪以后,中国造纸术陆续传播到国外。4世纪末传到朝鲜,6世纪传到日本,7世纪以后传入印度。8 世纪以后传往阿拉伯地区。10世纪以后传到埃及、摩洛哥。12世纪以后传到西班牙,13~16世纪传到法国、意大利、德国、英国、俄国、荷兰等国。17世纪以后传到美国。纸质文献逐步在世界上普及。
纸质文献按纸的种类大致可分为麻纸文献、皮纸文献、竹纸文献等。其中皮纸类文献包括用绵纸、开化榜纸、宣纸、绵连纸等写印的文献。中国魏晋南北朝时,一般用麻纸写书。隋唐五代主要用麻纸写、印图书,也用皮纸印书和写书。在敦煌写经和刻印的佛经多用麻纸及皮纸。宋元时期以皮纸和竹纸印书、写书为多,金代印书多用麻纸。明清时期印书多用竹纸,皮纸次之。明万历以前多用绵纸,万历以后盛行竹纸。清代印书用纸品种繁多,最好的是开化纸,其次是开化榜纸、绵连纸等。内府和武英殿、扬州诗局本多采用开化纸,如清雍正五年内府刊本《小字集注》为洁白开化纸。普通印本书以竹纸为多。晚清、民国时期印刷金石、考古、印谱、书画册等则多用宣纸。宋、元、明三代还常用公文纸背面及其他旧纸印书。
近现代以来,由于出现了印刷报刊用的新闻纸,印刷一般书籍用的凸版纸,印刷辞书用的字典纸,印刷画报、美术图片、精致书刊等彩色印刷品用的胶版纸,印刷精致的书刊封面插图、彩色画报、年历等用的铜版纸,印刷表格、帐簿和其他书写印品用的书写纸,以及用于打字印刷、复写报表和凭单的打字纸、拷贝纸,等等,纸质文献更加丰富多彩,虽然20世纪出现了多种非纸质载体的文献,但纸质文献因方便实用,仍将是人类交流和传播知识信息的主要形式。
纸质文献按记录知识的方式又可分为纸写本文献、印本文献、盲文出版物等。其中印本文献种类繁多,有雕版印刷文献、活字印刷文献、石印文献、机器排版文献、照相影印文献、计算机排印文献、立体印刷图片等。
纸是一种薄膜状的纤维制品。中国早在西汉时期,就有用絮绵丝制成的"絮纸"。1986年在甘肃天水放马滩一座文景时期(公元前 179~前 150)的汉墓中,出土了西汉初期的纸质地图残片,纸薄而软,纸面光滑平整,上有用细黑线条绘制的山脉、河流、道路等图形,这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纸质文献。1942年在内蒙古额济纳河岸汉代烽燧遗址,发现有东汉和帝永元年间(公元89~104)字迹清晰可认的纸质文献。1973 年在甘肃居延地区发现东汉时期写有隶字的纸质文献。东汉时蔡伦(?~121)总结前人的经验,扩大了造纸的原料,改良了造纸技术,制出了新型的纸,时称"蔡侯纸"。公元2世纪以后,纸逐渐在中国内地和西北地区广为使用。从西晋(265~419)时纸已取代了竹帛而成为主要的文献载体。清末在新疆库车发现的西晋元康六年 (296)的佛经残页,是有年代可考的最古的纸写本文献之一。1964年在新疆吐鲁番县阿斯塔那的一座晋墓中发现的彩绘纸画是现存最早的纸画。
4世纪以后,中国造纸术陆续传播到国外。4世纪末传到朝鲜,6世纪传到日本,7世纪以后传入印度。8 世纪以后传往阿拉伯地区。10世纪以后传到埃及、摩洛哥。12世纪以后传到西班牙,13~16世纪传到法国、意大利、德国、英国、俄国、荷兰等国。17世纪以后传到美国。纸质文献逐步在世界上普及。
纸质文献按纸的种类大致可分为麻纸文献、皮纸文献、竹纸文献等。其中皮纸类文献包括用绵纸、开化榜纸、宣纸、绵连纸等写印的文献。中国魏晋南北朝时,一般用麻纸写书。隋唐五代主要用麻纸写、印图书,也用皮纸印书和写书。在敦煌写经和刻印的佛经多用麻纸及皮纸。宋元时期以皮纸和竹纸印书、写书为多,金代印书多用麻纸。明清时期印书多用竹纸,皮纸次之。明万历以前多用绵纸,万历以后盛行竹纸。清代印书用纸品种繁多,最好的是开化纸,其次是开化榜纸、绵连纸等。内府和武英殿、扬州诗局本多采用开化纸,如清雍正五年内府刊本《小字集注》为洁白开化纸。普通印本书以竹纸为多。晚清、民国时期印刷金石、考古、印谱、书画册等则多用宣纸。宋、元、明三代还常用公文纸背面及其他旧纸印书。
近现代以来,由于出现了印刷报刊用的新闻纸,印刷一般书籍用的凸版纸,印刷辞书用的字典纸,印刷画报、美术图片、精致书刊等彩色印刷品用的胶版纸,印刷精致的书刊封面插图、彩色画报、年历等用的铜版纸,印刷表格、帐簿和其他书写印品用的书写纸,以及用于打字印刷、复写报表和凭单的打字纸、拷贝纸,等等,纸质文献更加丰富多彩,虽然20世纪出现了多种非纸质载体的文献,但纸质文献因方便实用,仍将是人类交流和传播知识信息的主要形式。
纸质文献按记录知识的方式又可分为纸写本文献、印本文献、盲文出版物等。其中印本文献种类繁多,有雕版印刷文献、活字印刷文献、石印文献、机器排版文献、照相影印文献、计算机排印文献、立体印刷图片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