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atanga
黄脊蝗属
1.
e patanga brachycerca sp.
系统地研究了分布于中国黄脊蝗属Patanga种类共计有5种,其中有一新种,短尾黄脊蝗Patanga brachycerca sp。
2) Ceracris Kiangsu Tsai
黄脊竹蝗
1.
Investigation on the relatioship between the oviposition site and its ecological factors of Ceracris kiangsu Tsai;
黄脊竹蝗产卵地与其生态因素关系的调查研究
2.
Test about the Efficacy of MieyouniaoⅢ for the Control of Ceracris Kiangsu Tsai;
灭幼脲Ⅲ号防治黄脊竹蝗试验
3) Ceracris kiangsu
黄脊竹蝗
1.
Contributing Factor of Ceracris kiangsu Occuring Seriously and Its Sustainable Control Approaches in Jiangxi Province;
江西黄脊竹蝗严重发生的成因及可持续控制对策
2.
ULV aerial spray of Changxiaobilei against Ceracris kiangsu;
飞机超低量喷洒长效壁垒防治黄脊竹蝗试验
4) Ceracris kiangsu Tsai
黄脊蝗虫
1.
Efficacy of Sendebao, a Dust Mixture of Bt and Abamectin, against Ceracris kiangsu Tsai. in the Forest;
森得保林间防治黄脊蝗虫的药效试验
5) Rammercris kiangsu(Tsai)
黄脊雷篦蝗
1.
The sensilla on the antenna of the grasshopper Rammercris kiangsu(Tsai) were observed with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黄脊雷篦蝗Rammeacris kiangsu(Tsai)触角感觉器的类型、形态、数量和分布。
6) Patanga succincta
印度黄脊蝗
补充资料:黄脊竹蝗
直翅目(Orthoptera)蝗科(Locustidae)。通称竹蝗。成虫、若虫为害 5科25种植物,尤以毛竹(见竹)为甚。大发生时受害竹林如同火烧,新竹受害一次即死,壮竹2~3年内不发新笋。
成虫体绿色,长约33毫米,雄蝗略小。由额至前胸背板中央有一显著的黄色纵纹,越向后越宽。后足腿节黄色,间有黑色斑点,胫节表面黑绿色。卵土黄色,长椭圆形,微弯曲。卵块圆筒形。若虫称跳蝻,体形似成虫,但无翅,共5龄:1龄体长约10毫米,浅黄色,头顶突出如三角形,触角尖端淡黄色,前胸背板后缘不向后突出;2龄体长11~15毫米,黄色,前胸背板后缘如1龄若虫,前后翅芽向后突出较为明显;3龄蝻前胸背板后缘略向体后延伸。翅芽显而易见,前翅芽呈狭长片状。4、5龄蝻前胸背板后缘显著向后延伸,将后胸大部分盖住。3~5龄体长分别为16、22和26毫米,体色均为黑黄色,接近羽化为成虫时翠绿色(见图)。分布于中国湖南、四川、江西、福建、广西、广东、湖北、江苏、浙江、安徽、云南、贵州等省(自治区)。
一年发生1代,以卵在土中越冬。如在湖南,越冬卵于次年5月初开始孵化,5月中旬至6月初为孵化盛期,6月下旬为孵化末期。成虫于7月初开始羽化,7月下旬为羽化盛期。 8月中旬为产卵盛期,延续至10月底。一般产于南坡的卵较产于北坡的孵化早,产于山腰的较产于山顶的早,地被物薄的产卵地较地被物厚的早。跳蝻孵出后,多群聚于小竹及禾本科杂草上,1龄末2龄初开始上竹,起初集中在梢端取食,3龄后渐分散并全上大竹。4龄跳蝻至成虫交配前食量最大,为害最烈,所以宜在3龄前防治。成虫接近交配期常作长距离迁飞,这时发生地区迅速扩大。交配后或成虫、跳蝻在天黑后至次晨朝露未干前甚少活动。每雌产卵可达 6块左右,产卵后成虫即在产卵地附近死亡。卵多产于柴草稀少,土质较松座北向阳的竹山山腰或山窝斜坡上,也有产于山麓的。
天敌有黑卵蜂寄生于蝗卵,寄生蝇寄生于跳蝻、成虫;此外还有豆芫青幼虫、蚂蚁、蜘蛛、食虫虻、螳螂等。螨类寄生于跳蝻及成虫。抱草瘟,病原菌寄生于竹蝗体内。防治方法包括在跳螨孵化前进行人工挖卵,在大多数跳蝻出土但又未上大竹前,于清晨露水未干时进行人工捕打和喷药防治等;跳蝻已上竹后,可采用烟剂熏杀,同时注意保护天敌。
成虫体绿色,长约33毫米,雄蝗略小。由额至前胸背板中央有一显著的黄色纵纹,越向后越宽。后足腿节黄色,间有黑色斑点,胫节表面黑绿色。卵土黄色,长椭圆形,微弯曲。卵块圆筒形。若虫称跳蝻,体形似成虫,但无翅,共5龄:1龄体长约10毫米,浅黄色,头顶突出如三角形,触角尖端淡黄色,前胸背板后缘不向后突出;2龄体长11~15毫米,黄色,前胸背板后缘如1龄若虫,前后翅芽向后突出较为明显;3龄蝻前胸背板后缘略向体后延伸。翅芽显而易见,前翅芽呈狭长片状。4、5龄蝻前胸背板后缘显著向后延伸,将后胸大部分盖住。3~5龄体长分别为16、22和26毫米,体色均为黑黄色,接近羽化为成虫时翠绿色(见图)。分布于中国湖南、四川、江西、福建、广西、广东、湖北、江苏、浙江、安徽、云南、贵州等省(自治区)。
一年发生1代,以卵在土中越冬。如在湖南,越冬卵于次年5月初开始孵化,5月中旬至6月初为孵化盛期,6月下旬为孵化末期。成虫于7月初开始羽化,7月下旬为羽化盛期。 8月中旬为产卵盛期,延续至10月底。一般产于南坡的卵较产于北坡的孵化早,产于山腰的较产于山顶的早,地被物薄的产卵地较地被物厚的早。跳蝻孵出后,多群聚于小竹及禾本科杂草上,1龄末2龄初开始上竹,起初集中在梢端取食,3龄后渐分散并全上大竹。4龄跳蝻至成虫交配前食量最大,为害最烈,所以宜在3龄前防治。成虫接近交配期常作长距离迁飞,这时发生地区迅速扩大。交配后或成虫、跳蝻在天黑后至次晨朝露未干前甚少活动。每雌产卵可达 6块左右,产卵后成虫即在产卵地附近死亡。卵多产于柴草稀少,土质较松座北向阳的竹山山腰或山窝斜坡上,也有产于山麓的。
天敌有黑卵蜂寄生于蝗卵,寄生蝇寄生于跳蝻、成虫;此外还有豆芫青幼虫、蚂蚁、蜘蛛、食虫虻、螳螂等。螨类寄生于跳蝻及成虫。抱草瘟,病原菌寄生于竹蝗体内。防治方法包括在跳螨孵化前进行人工挖卵,在大多数跳蝻出土但又未上大竹前,于清晨露水未干时进行人工捕打和喷药防治等;跳蝻已上竹后,可采用烟剂熏杀,同时注意保护天敌。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