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North of Yangtze River Anhui province
安徽省长江以北
3) North Anhui
安徽省北部
1.
Groundwater Resources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Potentials of Four Important Cities in North Anhui;
安徽省北部重点城市地下水资源特征与开发潜力
5) Anhui Reach of Yangtze River
长江安徽段
1.
The Application of RS Technique on Studying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Riverway Evolvement in Anhui Reach of Yangtze River;
RS在长江安徽段河道演变影响因素分析中的应用
6) areas along the Changjiang River in Anhui Province
安徽省沿江地区
1.
In this paper,talking areas along the Changjiang River in Anhui Province as the study area,based on summing up the theory of the land ecological security,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study area,a land ecological secur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was established.
以安徽省沿江地区为研究对象,在对土地生态安全理论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根据研究区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和信息熵等数学方法,计算了2006年研究区各市土地生态安全综合评价值。
补充资料:安徽省概况
安徽省简称“皖”,位于中国东南部。全省南北长约570公里,东西宽约450公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45。乡镇1850个,省会合肥市。
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
地 形安徽省地形地貌呈现多样性,长江和淮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将全省分为淮北、江淮、江南三大自然区。淮河以北地势坦荡辽阔,为华北大平原的一部分。中部江淮之间,山地岗丘逶迤曲折,丘波起伏,岗冲相间;长江两岸和巢湖周围地势低平,属于著名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南部以山地、丘陵为主。全省大致可分为五个自然区域: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西大别山区、沿江平原、皖南山区。安徽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但气候条件分布差异明显,天气多变,降水年际变化大,常有旱涝等自然灾害发生。
气 候全省年平均气温在14-17℃之间,平均日照1800-2500小时,平均无霜期200-250天,平均降水量800-1800毫米。
自然资源水资源:全省水资源总量约680亿立方米。全省重要的水利工程为淠史杭灌溉工程,驷马山引江灌溉工程。
土地资源:全省耕地面积433万公顷,土地肥沃,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
动植物资源:全省林业用地4.18万平方公里,占12%。全省植物种类丰富,共有本植物1300余种,草本植物约2100余种,动物约500余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54种,以扬子鳄、白鳍豚最为珍贵。
矿产资源:安徽省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储量丰富,分布集中。已发现各类矿产130多种,其中探明储量的有67种,已开发利用的有49种,保有储量居全国10位的矿产有38种。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全省矿产保有储量的潜在总价值达1.92万亿元,居全国第10位。其中,煤、铁铜、硫、明矾石等11种矿产保有储量和潜在价格在华东地区乃至全国均名列前茅。
人 口
人口统计2004年,全省人口出生率为11.62‰,比上年上升0.47个千分点;死亡率为5.50‰,上升0.3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6.12‰,上升0.17个千分点。年末全省户籍人口6461万人,常住人口6228万人。
民族分布及人口比例省内民族主要为汉族,汉族人口为5948.4万人,占99.37;各少数民族人口为37.6万人,占0.63%。少数民族主要为回族,此外还有满、蒙、壮、畲等52个少数民族。
文化程度2004年末,全省共有普通高校82所,当年招生17.9万人,在校生50.1万人,毕业生8.8万人。研究生培养单位19个,当年招生7290人,在学研究生17474人,毕业生3273人。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不含技工学校)510所,在校生52万人。普通中学3968所,在校生459.1万人,其中高中在校生105万人,初中在校生354.1万人。普通小学21295所,在校生623.7万人。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为97.39,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54;普通初中和小学学生辍学率分别为2.39和0.69。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培训学员144.1万人次。全年共扫除文盲6.8万人。
经 济
国内生产
总 值初步核算,2004年全年生产总值(GDP)481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5,增幅较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为1998年以来首次跃上两位数的增长平台。
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2004年第一产业增加值932.4亿元,增长8.5;第二产业增加值2169.8亿元,增长13.8;第三产业增加值1710.5亿元,增长13。三次产业比例为19.4∶45.1∶35.5。
财政收支2004年全年实现财政收入520.5亿元,比上年增收108.2亿元,增长26.2。全年财政支出588.2亿元,增长15.9。
工业产值和增长率2004年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736亿元,比上年增长12.5。
外贸状况2004年全年进出口总额7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2。
外资利用
状况2004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5亿美元,增长40。
支柱产业农业:安徽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豆类、玉米、高粱、甘薯等次之;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油菜籽、烤烟、茶叶、蚕茧、黄红麻等。
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
地 形安徽省地形地貌呈现多样性,长江和淮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将全省分为淮北、江淮、江南三大自然区。淮河以北地势坦荡辽阔,为华北大平原的一部分。中部江淮之间,山地岗丘逶迤曲折,丘波起伏,岗冲相间;长江两岸和巢湖周围地势低平,属于著名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南部以山地、丘陵为主。全省大致可分为五个自然区域: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西大别山区、沿江平原、皖南山区。安徽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但气候条件分布差异明显,天气多变,降水年际变化大,常有旱涝等自然灾害发生。
气 候全省年平均气温在14-17℃之间,平均日照1800-2500小时,平均无霜期200-250天,平均降水量800-1800毫米。
自然资源水资源:全省水资源总量约680亿立方米。全省重要的水利工程为淠史杭灌溉工程,驷马山引江灌溉工程。
土地资源:全省耕地面积433万公顷,土地肥沃,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
动植物资源:全省林业用地4.18万平方公里,占12%。全省植物种类丰富,共有本植物1300余种,草本植物约2100余种,动物约500余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54种,以扬子鳄、白鳍豚最为珍贵。
矿产资源:安徽省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储量丰富,分布集中。已发现各类矿产130多种,其中探明储量的有67种,已开发利用的有49种,保有储量居全国10位的矿产有38种。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全省矿产保有储量的潜在总价值达1.92万亿元,居全国第10位。其中,煤、铁铜、硫、明矾石等11种矿产保有储量和潜在价格在华东地区乃至全国均名列前茅。
人 口
人口统计2004年,全省人口出生率为11.62‰,比上年上升0.47个千分点;死亡率为5.50‰,上升0.3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6.12‰,上升0.17个千分点。年末全省户籍人口6461万人,常住人口6228万人。
民族分布及人口比例省内民族主要为汉族,汉族人口为5948.4万人,占99.37;各少数民族人口为37.6万人,占0.63%。少数民族主要为回族,此外还有满、蒙、壮、畲等52个少数民族。
文化程度2004年末,全省共有普通高校82所,当年招生17.9万人,在校生50.1万人,毕业生8.8万人。研究生培养单位19个,当年招生7290人,在学研究生17474人,毕业生3273人。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不含技工学校)510所,在校生52万人。普通中学3968所,在校生459.1万人,其中高中在校生105万人,初中在校生354.1万人。普通小学21295所,在校生623.7万人。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为97.39,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54;普通初中和小学学生辍学率分别为2.39和0.69。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培训学员144.1万人次。全年共扫除文盲6.8万人。
经 济
国内生产
总 值初步核算,2004年全年生产总值(GDP)481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5,增幅较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为1998年以来首次跃上两位数的增长平台。
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2004年第一产业增加值932.4亿元,增长8.5;第二产业增加值2169.8亿元,增长13.8;第三产业增加值1710.5亿元,增长13。三次产业比例为19.4∶45.1∶35.5。
财政收支2004年全年实现财政收入520.5亿元,比上年增收108.2亿元,增长26.2。全年财政支出588.2亿元,增长15.9。
工业产值和增长率2004年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736亿元,比上年增长12.5。
外贸状况2004年全年进出口总额7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2。
外资利用
状况2004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5亿美元,增长40。
支柱产业农业:安徽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豆类、玉米、高粱、甘薯等次之;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油菜籽、烤烟、茶叶、蚕茧、黄红麻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