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axus brevifolia
短叶红豆杉
1.
This paper reports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efficient transformation system for Taxus brevifolia, using Agrobacterium rhizogenes A4(ATCC31798).
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rhizogenes)A4(ATCC31789)感染短叶红豆杉(Taxusbrevifoli-a)芽外植体,30~35d后可诱导出毛状根,40d后转化率可达30%,毛状根经农杆碱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分析,证明已被转化。
2.
Elicitors such as chlorocholine chloride,salicylic acid and mannitol are added into media,respectively,to study the changes of taxol in cells in vitro of Taxus brevifolia and T.
以矮壮素、水杨酸和甘露醇为诱发子,研究了短叶红豆杉(Taxus brevifolia)和墨西哥红豆杉(Taxusglobosa)离体细胞中紫杉醇含量的变化。
3.
Shoot calli of Taxus globosa and Taxus brevifolia are used as materials.
以墨西哥红豆杉 (Taxus globosa)和短叶红豆杉 (Taxus brerifolia)愈伤组织为材料 ,在愈伤组织生长的不同时期取样分析生物产量、多酚质量分数、多酚氧化酶 (PPO)和过氧化物酶(POD)酶活性 。
补充资料:短叶黄杉
短叶黄杉介绍 短叶黄杉 (Pseudotsuga brevifolia Cheng et L.k.Fu) 科属:
松科
别名: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6-10米;树皮褐色,纵裂成鳞片状;小枝初被柔毛,有微隆起的叶枕;冬芽近圆球形,无树脂。叶螺旋排列,辐射伸展或二列,线形,通常长0.7-1.5厘米,宽2-3.2毫米,上面中脉凹陷,下面沿中脉两侧有白色气孔带,先端钝圆有凹缺,基部窄成短柄,横切面上有2个边生树脂道。雌雄同株,雄球花单生叶腋;雌球花单生于侧枝顶端,由多数螺旋状排列着生2胚的珠鳞与苞鳞。球果下垂,卵状椭圆形或卵圆形,长3.7-6.5厘米,直径3-4厘米。成熟时淡黄褐色或褐色;种鳞圆斜方形,木质,拱凸呈蚌壳状,背面密生短毛,露出部分被疏毛;苞鳞长而外露,向后反伸,先端三裂,中裂片窄三角形,渐尖,长约3毫米,侧裂片三角形,较中裂片稍短;三角状卵圆形,长约1厘米,下面有不规则的褐色斑纹,种翅淡红褐色,上面中部常有短毛,长约2厘米,宽约7.5毫米。
分布与习性:
分布于广西南部龙州、大新、靖西、那坡等县,向北断续延伸至凌云、乐业和贵州南部荔波、安龙。生于海拔400-1250米峰丛古灰岩山区疏林中。分布区地跨北热带季雨林至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的南部,属半湿润至湿润的气候类型。年平均温16-22℃,1月平均温8-14℃,极端最低温-1.9--6.7℃,7月平均温23-28℃,极端最高温33-39℃;年降水量1350-1690毫米。为阳性树种,耐旱性强,为钙质土特有种,生长在古灰岩石山的山顶或上坡,常散生于疏林中。主要伴生树种有圆果化香树PlatycaryalongipesWu、圆叶乌桕SapiumrotundifoliaHemal.、革叶铁榄Sinosideroxylonwightianum(Hook.etArn.)Aubr.等。天然更新能力强,种子可随风飘扬,大树附近或较远处,有不少中龄树、幼树和幼苗。花期4月,球果10月成熟。
繁殖与栽培:
用种子繁殖。栽培法参考同属种类,人工播种时着重基质流水线及苗期管理。
应用:
渐危种。该种是黄杉属唯一生长于石灰岩山地的种类,其叶较短,很象铁杉属Tsuga的叶片。对研究植物区系、植被及黄杉属分类、分布,均有学术价值。材质,可作广西、贵州、云南东南部石灰岩山地的造林树种。
图片:
松科
别名: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6-10米;树皮褐色,纵裂成鳞片状;小枝初被柔毛,有微隆起的叶枕;冬芽近圆球形,无树脂。叶螺旋排列,辐射伸展或二列,线形,通常长0.7-1.5厘米,宽2-3.2毫米,上面中脉凹陷,下面沿中脉两侧有白色气孔带,先端钝圆有凹缺,基部窄成短柄,横切面上有2个边生树脂道。雌雄同株,雄球花单生叶腋;雌球花单生于侧枝顶端,由多数螺旋状排列着生2胚的珠鳞与苞鳞。球果下垂,卵状椭圆形或卵圆形,长3.7-6.5厘米,直径3-4厘米。成熟时淡黄褐色或褐色;种鳞圆斜方形,木质,拱凸呈蚌壳状,背面密生短毛,露出部分被疏毛;苞鳞长而外露,向后反伸,先端三裂,中裂片窄三角形,渐尖,长约3毫米,侧裂片三角形,较中裂片稍短;三角状卵圆形,长约1厘米,下面有不规则的褐色斑纹,种翅淡红褐色,上面中部常有短毛,长约2厘米,宽约7.5毫米。
分布与习性:
分布于广西南部龙州、大新、靖西、那坡等县,向北断续延伸至凌云、乐业和贵州南部荔波、安龙。生于海拔400-1250米峰丛古灰岩山区疏林中。分布区地跨北热带季雨林至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的南部,属半湿润至湿润的气候类型。年平均温16-22℃,1月平均温8-14℃,极端最低温-1.9--6.7℃,7月平均温23-28℃,极端最高温33-39℃;年降水量1350-1690毫米。为阳性树种,耐旱性强,为钙质土特有种,生长在古灰岩石山的山顶或上坡,常散生于疏林中。主要伴生树种有圆果化香树PlatycaryalongipesWu、圆叶乌桕SapiumrotundifoliaHemal.、革叶铁榄Sinosideroxylonwightianum(Hook.etArn.)Aubr.等。天然更新能力强,种子可随风飘扬,大树附近或较远处,有不少中龄树、幼树和幼苗。花期4月,球果10月成熟。
繁殖与栽培:
用种子繁殖。栽培法参考同属种类,人工播种时着重基质流水线及苗期管理。
应用:
渐危种。该种是黄杉属唯一生长于石灰岩山地的种类,其叶较短,很象铁杉属Tsuga的叶片。对研究植物区系、植被及黄杉属分类、分布,均有学术价值。材质,可作广西、贵州、云南东南部石灰岩山地的造林树种。
图片: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