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agricultural climate resources
农业气候资源
1.
Characteristics of agricultural climate resources changing in dry area of Hexi corridor;
河西走廊干旱区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
2.
The Analysis of the Main Agricultural Climate Resources in the Aksu Area;
阿克苏地区主要农业气候资源分析
3.
Study of Agricultural Climate Resources Information System in Fujian Province;
福建省农业气候资源信息系统研究
5) agroclimatic resources
农业气候资源
1.
The grade evaluation of agroclimatic resources in Chongqing based on fuzzy matter-element;
基于模糊物元的重庆市农业气候资源优度评价
2.
Analysis of features of agroclimatic resources in Chongqing;
重庆市农业气候资源特征分析
3.
A matter-element model to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n agroclimatic resources;
农业气候资源的综合评判物元模型
6) agro-climatic resources
农业气候资源
1.
The agro-climatic resources of Suihua City were evaluated using precipitation,≥10℃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and sunshine hours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based on GIS.
以黑龙江省降水量、日照时数和≥10℃积温多年平均值等气象资料为数据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绥化市的农业气候资源进行了评价。
2.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agro-climatic resources in the mountain area of the middle Fujian Province, a small-grid calculation model was set up and the distribution chart of the climatic resources of edible fungi was worked out by means of GIS.
通过对三明市山地农业气候资源和食用菌生产的气象条件的调查与分析 ,采用划分温期法和候平均气温资料 ,选择适栽食用菌品种和菌株 ,科学安排栽培生产季节 ,实现食用菌周年生产和高产优质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 ,建立气候资源小网格推算模式 ,制作食用菌生产气候区划图 ,趋利避害 ,为合理开发利用闽中山区农业气候资源、发展食用菌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3.
The author discussed the establish of regional agro-climatic resources GIS based on Arcview.
在ArcviewGIS基础平台上探讨了区域农业气候资源地理信息系统的研制问题,着重介绍了基于网格单元的农业气候资源数据库建设以及区域农业气候资源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采集与管理、信息表现与可视化、信息查询与分析以及信息共享与输出和其它辅助等功能的开发与实现,介绍了基于该系统的应用探讨。
补充资料:农业气候资源
能为农业生产提供物质和能量的气候条件,即光照、温度、降水、空气等气象因子的数量或强度及其组合。具有年日周期的循环性、时空变化的不稳定性,可周而复始反复利用,以及随农业发展阶段而变化等特性。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一个地区农业的生产类型、生产率和生产潜力。
一地农业气候资源的构成包括:生长季的太阳总辐射、光合有效辐射、日照时数、各种农业界限温度初终日期和积温及其持续日数、无霜期、生长季降水量、土壤湿度、空气湿度、风、二氧化碳浓度等,其中尤以光照、温度、降水三者最为重要。根据地区农业气候资源的构成特点,确定最适宜的农业类型和种植制度,并在引种时遵循农业气候相似原则,是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的重要途径。为此需要进行正确的农业气候资源评价。评价的方法步骤一般包括:①根据一地区的气候和农业特点,确定使用何种气象要素作为评价资源的指标;②通过实验,查明主要作物在各种气候环境下的生产能力和发挥最大生产能力时所需要的气候条件及其时空分布;③开展中、小地形的气象观测,摸清光照、气温、降水、蒸散、湿度、风等气象要素的垂直分布规律等。
世界农业气候资源简况
太阳总辐射 世界各地全年的太阳总辐射量在335×103~837×103 焦/厘米2之间。在中高纬度地区呈带状分布。赤道附近由于云量增加,总辐射量显著减少。年总辐射最大值出现在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地区,一般为670×103~754×103焦/厘米2;非洲东北部的沙漠地区可达920×103焦/厘米2。夏季(六月)的总辐射值分布有北非、中东和拉丁美洲3个高值中心,其月辐射总量大于92×103焦/厘米2。东南亚为一低值区,月辐射量小于50×103焦/厘米2。南半球随纬度增加总辐射量显著减弱。月辐射量从42×103焦/厘米2减至8.4×103焦/厘米2。
温度 全球全年热量分布(大于10℃积温),除极圈内低于1000℃外,其他地区均在1000~ 10000℃之间;赤道与热带地区可达 8000~10000℃。欧亚大陆东西两岸温带和亚热带地区,积温随纬度的降低从2000℃增至7000℃左右,地中海地区约6000℃左右。大洋洲从南部4000℃向北增至10000℃。积温的地带性变化,受地形和海陆的影响,呈不规则分布。例如中国青藏高原为一低值区,西欧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积温较同纬度地区为高。北美东岸地势平坦,积温纬向分布较明显;西岸地形起伏,积温随海拔升高而减少。
降水量 欧亚大陆和北美东、西两岸年降水量约500~1500毫米;深入内陆,降水渐趋减少。大洋洲年降水量成环状分布,东部多于西部,沿海多于内陆。东南亚地区受季风、台风和洋流影响,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左右。全球有几个降水高值区,如中美洲加勒比海沿岸地区和西印度群岛的北岸和东岸,南美洲北部哥伦比亚和南部智利的安第斯山地,非洲西部几内亚、塞拉利昂、利比里亚的大西洋沿岸地区和印度的阿萨姆,年降水量均达3000~5000毫米。全球降水低值出现在北非撒哈拉沙漠、中东、苏联中亚细亚和中国西北地区,降水量低于200毫米。在沙漠中心,年降水量不足10毫米,有些年份甚至滴雨不降。
中国农业气候资源简况 中国具有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等多种类型的农业气候资源,东部季风地区水、热资源丰富,雨热同季,适宜多种类型的农作物生长。大于10℃积温在8000℃以上的地区为热带,年降水量大多为1400~2000毫米,年总辐射值为460×103~586×103焦/厘米2,农作物可全年生长,橡胶树、椰子、咖啡、胡椒等典型热带作物生长良好。秦岭、淮河一线以南至热带北界地区为亚热带,年降水量1000~1800毫米,大于10℃积温在4500℃以上,年总辐射356×103~523×103焦/厘米2,是中国水稻主要产区,并盛产亚热带作物和经济林木。南温带≥10℃的积温在3500~4500℃,年降水量为500~1000毫米,年总辐射值为502×103~586×103焦/厘米2,是中国小麦、玉米为主的一年二熟(包括间套作)地区,棉花、花生、大豆、谷子也占相当比例。中温带的东北松辽平原和三江平原积温为2500~3500℃,年降水量为400~600毫米,年总辐射值为460×103~544×103焦/厘米2,喜凉作物春小麦、马铃薯、甜菜等生长良好,喜温作物如水稻、玉米等也能生长,为一年一熟区域。西北干旱地区和柴达木盆地降水量虽少,但光热资源丰富;其中有灌溉条件的地区作物能获得高产,水分和热量条件较差的地方则只能发展畜牧业。(见彩图)
一地农业气候资源的构成包括:生长季的太阳总辐射、光合有效辐射、日照时数、各种农业界限温度初终日期和积温及其持续日数、无霜期、生长季降水量、土壤湿度、空气湿度、风、二氧化碳浓度等,其中尤以光照、温度、降水三者最为重要。根据地区农业气候资源的构成特点,确定最适宜的农业类型和种植制度,并在引种时遵循农业气候相似原则,是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的重要途径。为此需要进行正确的农业气候资源评价。评价的方法步骤一般包括:①根据一地区的气候和农业特点,确定使用何种气象要素作为评价资源的指标;②通过实验,查明主要作物在各种气候环境下的生产能力和发挥最大生产能力时所需要的气候条件及其时空分布;③开展中、小地形的气象观测,摸清光照、气温、降水、蒸散、湿度、风等气象要素的垂直分布规律等。
世界农业气候资源简况
太阳总辐射 世界各地全年的太阳总辐射量在335×103~837×103 焦/厘米2之间。在中高纬度地区呈带状分布。赤道附近由于云量增加,总辐射量显著减少。年总辐射最大值出现在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地区,一般为670×103~754×103焦/厘米2;非洲东北部的沙漠地区可达920×103焦/厘米2。夏季(六月)的总辐射值分布有北非、中东和拉丁美洲3个高值中心,其月辐射总量大于92×103焦/厘米2。东南亚为一低值区,月辐射量小于50×103焦/厘米2。南半球随纬度增加总辐射量显著减弱。月辐射量从42×103焦/厘米2减至8.4×103焦/厘米2。
温度 全球全年热量分布(大于10℃积温),除极圈内低于1000℃外,其他地区均在1000~ 10000℃之间;赤道与热带地区可达 8000~10000℃。欧亚大陆东西两岸温带和亚热带地区,积温随纬度的降低从2000℃增至7000℃左右,地中海地区约6000℃左右。大洋洲从南部4000℃向北增至10000℃。积温的地带性变化,受地形和海陆的影响,呈不规则分布。例如中国青藏高原为一低值区,西欧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积温较同纬度地区为高。北美东岸地势平坦,积温纬向分布较明显;西岸地形起伏,积温随海拔升高而减少。
降水量 欧亚大陆和北美东、西两岸年降水量约500~1500毫米;深入内陆,降水渐趋减少。大洋洲年降水量成环状分布,东部多于西部,沿海多于内陆。东南亚地区受季风、台风和洋流影响,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左右。全球有几个降水高值区,如中美洲加勒比海沿岸地区和西印度群岛的北岸和东岸,南美洲北部哥伦比亚和南部智利的安第斯山地,非洲西部几内亚、塞拉利昂、利比里亚的大西洋沿岸地区和印度的阿萨姆,年降水量均达3000~5000毫米。全球降水低值出现在北非撒哈拉沙漠、中东、苏联中亚细亚和中国西北地区,降水量低于200毫米。在沙漠中心,年降水量不足10毫米,有些年份甚至滴雨不降。
中国农业气候资源简况 中国具有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等多种类型的农业气候资源,东部季风地区水、热资源丰富,雨热同季,适宜多种类型的农作物生长。大于10℃积温在8000℃以上的地区为热带,年降水量大多为1400~2000毫米,年总辐射值为460×103~586×103焦/厘米2,农作物可全年生长,橡胶树、椰子、咖啡、胡椒等典型热带作物生长良好。秦岭、淮河一线以南至热带北界地区为亚热带,年降水量1000~1800毫米,大于10℃积温在4500℃以上,年总辐射356×103~523×103焦/厘米2,是中国水稻主要产区,并盛产亚热带作物和经济林木。南温带≥10℃的积温在3500~4500℃,年降水量为500~1000毫米,年总辐射值为502×103~586×103焦/厘米2,是中国小麦、玉米为主的一年二熟(包括间套作)地区,棉花、花生、大豆、谷子也占相当比例。中温带的东北松辽平原和三江平原积温为2500~3500℃,年降水量为400~600毫米,年总辐射值为460×103~544×103焦/厘米2,喜凉作物春小麦、马铃薯、甜菜等生长良好,喜温作物如水稻、玉米等也能生长,为一年一熟区域。西北干旱地区和柴达木盆地降水量虽少,但光热资源丰富;其中有灌溉条件的地区作物能获得高产,水分和热量条件较差的地方则只能发展畜牧业。(见彩图)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