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oisture content in rhizosphere soil
根际水分
2) rice rhizosphere
水稻根际
1.
Ecological effect of rice rhizosphere microbes under water regimes and nitrogen fertilizer with split application in paddy field.;
不同水分模式分次施氮对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生态效应的影响
2.
The ecological effect of nitrogen fertilizer with split application on rice rhizosphere microbes was conducted in paddy field of Fuyang,Zhejiang province,China in 2005.
研究了分次施氮条件,施氮对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生态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生态效应不仅仅受到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同时也受到水稻生长状态的影响。
3.
The ecological effect of rice rhizosphere microbes under different N application levels was analyzed in paddy field in Zhejiang in 2006.
本文通过对大田分次施氮和网室三种水分模式(控水模式、干湿交替模式、浅水层连续灌溉模式)分次施氮条件下,对水稻整个生长周期内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生态效应影响的研究,来揭示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及根系生长潜力,以期对稻田氮素及水分因子对水稻根际效应、水稻生长的氮肥管理、土壤肥力改善与水分控调模式提供科学依据。
4) Rhizosphere moisture
根际含水量
5) Nutrient on Non-rhizosphere soil
非根际养分
6) Root tissue water status
根系水分
补充资料:根际
根际
rhizosphere
根际中的氮素.主要是当季新加入的钱态氮肥料,呈现亏缺梯度;而全氮的差异不显著。不论是硫按、碳按和尿素,离根1毫米的上壤中亏缺率可达30%~70%,并随离根表面的距离呈指数曲线的变化。亏缺范围在10毫米以内梯度最大,表明这一范围是氮素供应的主要部位。旱作与水稻亏缺曲线上有所不同,NH4一N在根际的最大亏缺区处于离根1~2毫米之外,0~2毫米内存在相对累积区(图7)。近根的这种相对累积,经证明是由于根系向外溢泌的分泌物中含有的氮,以及根毛等脱落组织所产生的结果。而水稻的分泌物和脱落物均低于旱作,因而这种根周围相对累积现象不明显。离根面距离(nlnl)10 20 30 40才产.一NH;,2 50:NHZ,2 CO 10 2(J30︵欲)辞岌归之,霍即 (a)水相离根面解卜离(.llnl-《b、玉米 图7两种NH丁一N月巴料在作物根际土壤中的分布情况 有效磷的亏缺仅限于离根1毫米左右,相当于根毛长度。在砂性土壤上亏缺范围可扩展到4毫米以内。磷亏缺的范围很窄的原因是与它在土壤中有效扩散系数很小有关,通常为10~’~1。”’厘米/(厘米,·秒)。显然,仅仅依靠土壤中有效磷径向扩散以供应根系吸收是难以满足需要的。而依靠新生根的伸展不断获取根附近新土区中的磷则是主要的途径。 钾的梯度变化类似于按态氮,但亏缺范围比后者要小,通常在离根8~10毫米的范围内.代换性钾和迟效性钾(l摩尔/升HCI提取)有类似的亏缺趋势。但是,在土壤水分含量较高时有效钾在根际可出现相反的向根富集的现象。 有效性锰、锌和硅通常也在根际出现亏缺。硼和钥在根际的含量变化取决于它们在t壤溶液中的浓度。浓度低时可出现亏缺,浓度高时则累积. 根际亏缺梯度的存在有利于七壤养分向根扩散。但是,亏缺量过大时则影响根系的吸收。 土壤溶液中N〔)了、S()军一、CaZ十、MgZ’等含量相对较大。因此,这些养分通常作为溶质随着植物蒸腾流的水势差向根迁移,即质流过程。通过这种过程流向根表面的量一般是供大于求,由此而出现顺浓度梯度,累积率可达10%~30%,但梯度存在的范围很窄.通常不超过5毫米。 有机物根际土壤中有机碳含量比原上体明显增加。其来源主要是根系分泌物,这些物质在化学卜具有多样性.从简单的低分子量的有机酸、糖、氨基酸,到复杂的维生素和植物激素;还有大分子的多种碳水化合物、肤和蛋白质,以及根组织的脱落物等等。这些有机碳约占光合产物的30%左右。此外,微生物在根际的迭代更新,残体的生物量也大大超过原1:体,成为根际有机物质的上要组成成分。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