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ⅡYou 838
Ⅱ优838
1.
Analysis of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High-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the New Medium Indica Rice Combination-ⅡYou 838;
杂交中籼新组合Ⅱ优838主要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2) Mian2you838
绵2优838
1.
Yield component analyses of Mian2you838;
水稻新组合绵2优838的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3) II You 1273
Ⅱ优1273
4) ⅡYou 339
Ⅱ优339
1.
Analysis of characters and yield components of a new intermediate hybrid indica riceⅡYou 339;
杂交中籼新组合Ⅱ优339的特征特性与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6) ⅡYoufu 819
Ⅱ优辐819
1.
New indica hybrid rice combination—ⅡYoufu 819 bred by pollen-radiation ha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ood grain quality,high-yield,stable-yield and wide adaptability.
利用花粉辐照结合生物杂交技术育成的南恢辐819与Ⅱ32A配组成的籼型杂交晚稻新组合Ⅱ优辐819,具有优质、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等特点,先后通过福建省、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更好地推广该组合,运用最优设计对Ⅱ优辐819进行密度、秧龄、施氮量等3项栽培措施研究,并建立产量与3项栽培措施的回归模型,分析了栽培措施对产量的影响。
补充资料:澄观(737—838,一说738—839)
【澄观(737—838,一说738—839)】
澄观,姓夏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十一岁时,从本州宝林寺霈禅师出家,肃宗至德二年(757),从妙善寺常照受具足戒。乾元年(758—759)中依润州栖霞寺醴律师,学相部律;后回本州,依开元寺昙一受南山律学;更往金陵依玄璧,受学关河的三论。代宗大历(766)年中在瓦官寺听受《大乘起信论》及《涅槃经》。又从淮南法藏学新罗元晓的《大乘起信论疏》。随后又到钱塘(今杭州)天竺寺听华严宗法铣讲《华严经》。大历十年(772)又往剡溪从成都慧量重新研究三论。大历十年(775)往苏州从天台宗学者荆溪湛然学天台止观及《法华》、《维摩》等经疏。又走谒牛头慧忠、径山道钦及洛阳无名,谘决南宗的禅法。更从禅僧慧云,探习北宗的禅理。他一方面广学律、禅、三论、天台、华严各宗的教义;一方面还研究佛教以外的各种学问。大历十一年(776)历游五台、峨嵋诸山,后仍回五台,住大华严寺,行方等忏法。同时应寺主贤林之请,讲《华严经》,感觉《华严经》的旧疏文繁义约,发愿撰新《华严经疏》,从德宗兴元元年(784)正月开始,到贞元三年(787)十二月,历时四年,撰成《华严经疏》二十卷,即是现行的《大方广佛华严经疏》。然后在本寺及崇福寺一再讲演。又为弟子僧睿等作新疏的演义数十卷,即是现行的《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后世把疏、钞合刻,略称《华严经疏钞》)。故有华严疏主之称。贞元十二年(796)朝廷召他到长安,协助罽宾沙门般若翻译南印度乌荼国送来的《华严经》后分梵本,由他加以审定,到十四年(798)译成四十卷,也题名《大方广佛华严经》,世称四十《华严》。又诏令他作疏解释,于是在终南山草堂寺撰成《贞元新译华严经疏》(又作《华严经行愿品疏》或《普贤行愿品疏》)十卷。次年,为德宗皇帝讲《华严》,被授以“清凉国师”的称号。不久又参与翻译《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由他证义。以后顺宗、宪宗、穆宗、敬宗各朝,他都很受尊敬。文宗开成三年(838)三月圆寂,年一百零二岁〔这是依《隆兴佛教编年通论》卷二十五,古来佛教史家多取此说;《宋高僧传(卷五)本传》则说于元和年中圆寂,年七十余,未详所据〕。后世尊他为华严宗四祖。
澄观的弟子有一百多人,就中圭峰宗密、东都僧睿、海印法印(一作宝)及寂光四人称门下四哲,其中继承他法统的是宗密。
澄观一生著有《华严经疏》等书四百余卷,讲《华严经》达五十遍。他的著述现存有《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六十卷、《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九十卷、《华严经行愿品疏》十卷、《大华严经略策》一卷、《新译华严经七处九会颂释章》一卷、《华严经入法界品十八问答》一卷、《三圣圆融观门》一卷、《华严法界玄镜》二卷、《五蕴观》一卷、《华严心要法门》一卷、《华严经纲要》三卷。已佚的有《十二因缘观》一卷等。此外,据说还有《法华经》、《楞伽经》及《中观论》等疏钞,今不传。
澄观早年曾广泛参学禅教各家,对《大乘起信论》领契特深。在这基础上,他虽以振兴华严学说为己任,但思想中掺有禅宗、天台及《起信论》的成分,从而融会禅教,强调唯心,着重于一心法界的论述。他认为“总该万有,即是一心;心融万有,便成四种法界”。立一心法界无尽缘起说,以发扬华严性起的教义。
澄观以前,法藏的弟子慧苑,违反师说,在所著《续华严经略疏刊定记》中纂改法藏的“十玄”宗义,作德相、业用两重十玄说。经澄观在《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二)及《随疏演义钞》(卷一、二、十)中加以反驳,从而恢复了法藏《华严经探玄记》的十玄说,并加以发挥。又慧苑说法藏的“五教判”是受了天台四教的影响(在四教基础上,只加了一个顿教),因而另立了迷真异执、真一分半、真一分满、具分满的四教。
澄观,姓夏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十一岁时,从本州宝林寺霈禅师出家,肃宗至德二年(757),从妙善寺常照受具足戒。乾元年(758—759)中依润州栖霞寺醴律师,学相部律;后回本州,依开元寺昙一受南山律学;更往金陵依玄璧,受学关河的三论。代宗大历(766)年中在瓦官寺听受《大乘起信论》及《涅槃经》。又从淮南法藏学新罗元晓的《大乘起信论疏》。随后又到钱塘(今杭州)天竺寺听华严宗法铣讲《华严经》。大历十年(772)又往剡溪从成都慧量重新研究三论。大历十年(775)往苏州从天台宗学者荆溪湛然学天台止观及《法华》、《维摩》等经疏。又走谒牛头慧忠、径山道钦及洛阳无名,谘决南宗的禅法。更从禅僧慧云,探习北宗的禅理。他一方面广学律、禅、三论、天台、华严各宗的教义;一方面还研究佛教以外的各种学问。大历十一年(776)历游五台、峨嵋诸山,后仍回五台,住大华严寺,行方等忏法。同时应寺主贤林之请,讲《华严经》,感觉《华严经》的旧疏文繁义约,发愿撰新《华严经疏》,从德宗兴元元年(784)正月开始,到贞元三年(787)十二月,历时四年,撰成《华严经疏》二十卷,即是现行的《大方广佛华严经疏》。然后在本寺及崇福寺一再讲演。又为弟子僧睿等作新疏的演义数十卷,即是现行的《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后世把疏、钞合刻,略称《华严经疏钞》)。故有华严疏主之称。贞元十二年(796)朝廷召他到长安,协助罽宾沙门般若翻译南印度乌荼国送来的《华严经》后分梵本,由他加以审定,到十四年(798)译成四十卷,也题名《大方广佛华严经》,世称四十《华严》。又诏令他作疏解释,于是在终南山草堂寺撰成《贞元新译华严经疏》(又作《华严经行愿品疏》或《普贤行愿品疏》)十卷。次年,为德宗皇帝讲《华严》,被授以“清凉国师”的称号。不久又参与翻译《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由他证义。以后顺宗、宪宗、穆宗、敬宗各朝,他都很受尊敬。文宗开成三年(838)三月圆寂,年一百零二岁〔这是依《隆兴佛教编年通论》卷二十五,古来佛教史家多取此说;《宋高僧传(卷五)本传》则说于元和年中圆寂,年七十余,未详所据〕。后世尊他为华严宗四祖。
澄观的弟子有一百多人,就中圭峰宗密、东都僧睿、海印法印(一作宝)及寂光四人称门下四哲,其中继承他法统的是宗密。
澄观一生著有《华严经疏》等书四百余卷,讲《华严经》达五十遍。他的著述现存有《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六十卷、《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九十卷、《华严经行愿品疏》十卷、《大华严经略策》一卷、《新译华严经七处九会颂释章》一卷、《华严经入法界品十八问答》一卷、《三圣圆融观门》一卷、《华严法界玄镜》二卷、《五蕴观》一卷、《华严心要法门》一卷、《华严经纲要》三卷。已佚的有《十二因缘观》一卷等。此外,据说还有《法华经》、《楞伽经》及《中观论》等疏钞,今不传。
澄观早年曾广泛参学禅教各家,对《大乘起信论》领契特深。在这基础上,他虽以振兴华严学说为己任,但思想中掺有禅宗、天台及《起信论》的成分,从而融会禅教,强调唯心,着重于一心法界的论述。他认为“总该万有,即是一心;心融万有,便成四种法界”。立一心法界无尽缘起说,以发扬华严性起的教义。
澄观以前,法藏的弟子慧苑,违反师说,在所著《续华严经略疏刊定记》中纂改法藏的“十玄”宗义,作德相、业用两重十玄说。经澄观在《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二)及《随疏演义钞》(卷一、二、十)中加以反驳,从而恢复了法藏《华严经探玄记》的十玄说,并加以发挥。又慧苑说法藏的“五教判”是受了天台四教的影响(在四教基础上,只加了一个顿教),因而另立了迷真异执、真一分半、真一分满、具分满的四教。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