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Haemogamasidae
血革螨科
1.
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Haemogamasus and an amendment to the original description of female of Eulaelaps petauristae(Acari:Haemogamasidae);
血革螨属一新种记述及对鼯鼠真厉螨雌性形态原始描述的更正(蜱螨亚纲:血革螨科)
2) Ologamasidae
土革螨科
1.
Description of Gamasiphis aduncus sp.nov.and Supplemental Characters of Gamasiphis novipulchellus (Acari:Gamasina:Ologamasidae);
钩形革伊螨新种记述和新美革伊螨特征补充(蜱螨亚纲:革螨股:土革螨科)
3) Bulbogamasidae
球革螨科
1.
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Mirabulbus and Supplementary Description of Mirabulbus yadongensis (Ma et Wang,1997) (Acari:Gamasina:Bulbogamasidae);
异球螨属一新种及亚东异球螨特征补充(蜱螨亚纲:革螨股:球革螨科)
4) Haemogamasus
血革螨属
1.
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Haemogamasus and an amendment to the original description of female of Eulaelaps petauristae(Acari:Haemogamasidae);
血革螨属一新种记述及对鼯鼠真厉螨雌性形态原始描述的更正(蜱螨亚纲:血革螨科)
2.
,1916 and a new species,a new species\|group of the genus Haemogamasus Berlese, 1889 from Shennongjia of Hubei Province, China.
和血革螨属HaemogamasusBerlese ,18891新种 ,三峡血革螨H 。
3.
Haemogamasus sexsetosus sp.
本文记述采自云南剑川县大绒鼠巢中的血革螨属一新种,六毛血革螨Haemogamasussexsetosussp。
5) gamasid mite
革螨
1.
Primary Analysis of ectoparasitic gamasid mites on Apodemus chevrieri;
云南省保山等25县市黄胸鼠革螨的寄生状况
2.
Species Investigation on Ectoparasitic Gamasid mites on Rattus flavipectus from 25 Counties in Yunnan of China;
云南省25个县(市)黄胸鼠体表革螨种类调查
3.
Study on Detection of HFRSV-RNA in Gamasid mite and Chigger mite by RT-PCR;
用PCR技术检测革螨、恙螨体内EHFV的研究
6) Gamasid mites
革螨
1.
Methods: By reviewing some related literatures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amasid mites and diseases.
目的:介绍革螨与疾病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
2.
The species of ectoparasitic gamasid mites growing abundantly on the body surface of Rattus flavipectus were selected in this study.
目的探讨黄胸鼠体表革螨的雌雄性比及生活史各期年龄构成。
3.
Objective To establish cell culture method of the gamasid mites in order to study on the gamasid mites and chigger mites as the vectors of HFRS at the cell molecular level.
目的 建立螨类细胞培养方法 ,为从细胞分子水平研究革螨、恙螨作为HFRS媒介提供条件。
补充资料:革螨类
蜱螨亚纲寄螨目的一个大类群,包括7个总科。生殖板发达,可与腹板愈合,具骨化背板,雄生殖孔位于胸板内或其前缘。多数种类营自由生活,少数为寄生性种类;其中有的也侵袭人类,并能传播疾病。
形态 体小,一般约0.2~1.2毫米。卵圆形或亚圆形(图1),淡黄色或褐黄色。颚体位于体前端,主要包括1对杆状的螯肢和1对指状的须肢,螯肢末端呈钳状,专性吸血种类呈针状;雄性的螯肢演化为导精趾;须肢5节,末节内侧有一叉毛。体表膜质,背面有骨化背板,整块或分为数小块。腹面有胸板、生殖板、腹板、肛板等骨板,有些骨板相互愈合。雌性的以正中三块最大,雄性的往往愈合为一大块全腹板。雌性的生殖孔位于胸板的后方,雄性的则位于胸板内、胸板或全腹板的前缘。气门1对,位于第3、4对足基节间的外侧,有气门沟向前延伸,气门和气门沟外围有气门板。足4对,每足6节;基节可自由活动;末端有爪1对和1个爪垫。
生殖发育 卵生或卵胎生。一生可分为卵、幼虫、第1若虫、第2若虫和成虫等5期。卵无粘性,常落在动物巢内。幼虫有足3对,无气门。第1若虫有气门和较短的气门沟,胸板具3对毛。第2若虫的气门沟与成虫相似,无生殖孔,胸板具4对毛。雌虫和雄虫性成熟后,24小时内即行交配。雄虫用导精趾将精球置于雌虫生殖孔内,进行受精。雌虫一生产卵几个至 100余个。孵化期1~2周。
生活方式 有自生生活和寄生生活两类。自生性革螨生活在草丛、土壤、巢穴或腐烂的植物堆等处。寄生性革螨多数种类寄生于宿主动物的体表,有的寄生在宿主的鼻腔、呼吸道或外耳道。宿主范围包括啮齿类、食虫类、小型食肉类、翼手类、鸟类、爬行类以及昆虫等节肢动物。专性寄生的种类对宿主动物有明显的选择性,有的只适应于一种宿主或几种相近的宿主。中国已知的革螨有200余种,其中寄生性的以厉螨科、巨刺螨科和皮刺螨科的种类最主要。
常见种 有以下几种:
毒厉螨 为厉螨科厉螨亚科的1种。体长超过1毫米。雌虫胸板长度大于宽度。生殖腹板后端特别膨大,后缘内凹,几乎与肛板相接。为体表寄生型,营兼性吸血。常寄生于黄毛鼠、褐家鼠、针毛鼠、黄胸鼠等啮齿类动物。为世界性种,在中国分布广泛。从此螨曾分离出Q热和恙虫病的病原体。
耶氏厉螨 为厉螨科厉螨亚科的一种(图2)。雌虫背板卵圆形,几乎完全覆盖背面,胸板后缘具一横带状骨板。生殖腹板较宽而且长,与肛板的距离小于肛板之长。为体表寄生型,营养性吸血。寄生于黑线姬鼠、大林姬鼠、沼泽田鼠、棕背等啮齿类动物。分布于中国东北和其他一些省份;朝鲜、日本、苏联均有分布。从此螨曾分离出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原体。
格氏阳厉螨 为厉螨科厉螨亚科的一种。雌虫背板几乎覆盖整个背部,其上刚毛共38对,胸板具 3对刚毛,第1对位于胸板的前缘;生殖腹板短,具1对刚毛。为巢穴寄生型,营兼性吸血。宿主范围广泛,常寄生于黑线姬鼠、黄胸鼠、褐家鼠等啮齿类,在鸟、蝙蝠和黄鼬上也有发现。为世界性种,中国分布广泛。能保存和传播Q热和土拉伦菌病的病原体。
茅舍阳厉螨 为厉螨科厉螨亚科的 1种。雌虫背板几完全覆盖背部,其上刚毛共39对,另有2根副刚毛;胸板具3对刚毛,第1对接近胸板前缘;生殖腹板长,离肛板较近,其上刚毛1对。为巢穴寄生型,营兼性吸血。寄生于黄毛鼠、针毛鼠等鼠类和一些鸟类;也生活于鸡窝、草堆、稻谷、小麦、食糖等物堆积处。分布世界各地,在中国分布亦广。从此螨曾分离出 Q热和北亚斑疹热的病原体。
厩真厉螨 为厉螨科血革螨亚科的 1种。体毛浓密。雌虫足后板大而显著,呈三角形;肛板宽短,三角形;生殖腹板在第4对足基节后方显著膨大,其上具刚毛约50根;足后板与生殖腹板交界处无刚毛。为巢穴寄生型,营兼性吸血。寄生于黄毛鼠、黄胸鼠、褐家鼠、黑线姬鼠等啮齿类;在仓库贮藏品中有时也发现。为世界性分布,中国大部省份均有发现。能保存和传播Q热的病原体。
仓鼠赫刺螨 为厉螨科赫刺螨亚科的 1种。雌虫体卵圆形,后部膨大。背板狭长,末端尖窄,不完全覆盖背部;背板刚毛26对,边缘的刚毛较中部的长;各足基节分别具刺0,2,2,1根。为巢穴过渡体表寄生型,专性吸血。寄生于大仓鼠、达斡尔黄鼠、棕背等啮齿类。分布在中国东北、内蒙古、华北、西北等地区,以及苏联、德国也有分布。能保存和传播 Q热和土拉伦菌病的病原体。
柏氏禽刺螨 为巨刺螨科的1种。雌虫背板狭长,后部逐渐细窄;背板中部刚毛较长,其末端达到或超过下一刚毛的基部;生殖腹板狭窄,后端尖细,其上具1对刚毛。为巢穴寄生型,专性吸血。常寄生于褐家鼠、小家鼠等啮齿类。在居室、动物饲养房有鼠类活动的地方,有时大量出现,侵袭人体,引起皮炎。为世界性种类,在中国分布广泛。能保存和传播 Q热、土拉伦菌病、地方性斑疹伤寒的病原体。
鸡皮刺螨 为皮刺螨科的1种。雌螨背板窄长,末端平直,不完全覆盖背部;板上具刚毛约15对,较短;螯肢细长,呈鞭状;胸板桥拱形,具刚毛2对;生殖腹板呈舌状,具刚毛1对;肛板大,似盾形。为巢穴寄虫型,专性吸血。常寄生于家禽和其他鸟类。有时大量发生,侵袭人体,引起皮炎。为世界性种类,中国多数省份均有发现。
防治 主要是灭鼠。禽舍、庭院等也要注意清洁。药物杀螨可用敌敌畏、敌百虫、马拉硫磷、乐果等有机磷杀虫剂。个人防护可用避蚊胺(DETA)等驱避剂涂在皮肤的裸露部分,或将驱避剂浸渍布带,缚于袖口、裤脚口等处。
参考书目
潘文、邓国藩:《中国经济昆虫志》,第17册,科学出版社,北京,1980。
形态 体小,一般约0.2~1.2毫米。卵圆形或亚圆形(图1),淡黄色或褐黄色。颚体位于体前端,主要包括1对杆状的螯肢和1对指状的须肢,螯肢末端呈钳状,专性吸血种类呈针状;雄性的螯肢演化为导精趾;须肢5节,末节内侧有一叉毛。体表膜质,背面有骨化背板,整块或分为数小块。腹面有胸板、生殖板、腹板、肛板等骨板,有些骨板相互愈合。雌性的以正中三块最大,雄性的往往愈合为一大块全腹板。雌性的生殖孔位于胸板的后方,雄性的则位于胸板内、胸板或全腹板的前缘。气门1对,位于第3、4对足基节间的外侧,有气门沟向前延伸,气门和气门沟外围有气门板。足4对,每足6节;基节可自由活动;末端有爪1对和1个爪垫。
生殖发育 卵生或卵胎生。一生可分为卵、幼虫、第1若虫、第2若虫和成虫等5期。卵无粘性,常落在动物巢内。幼虫有足3对,无气门。第1若虫有气门和较短的气门沟,胸板具3对毛。第2若虫的气门沟与成虫相似,无生殖孔,胸板具4对毛。雌虫和雄虫性成熟后,24小时内即行交配。雄虫用导精趾将精球置于雌虫生殖孔内,进行受精。雌虫一生产卵几个至 100余个。孵化期1~2周。
生活方式 有自生生活和寄生生活两类。自生性革螨生活在草丛、土壤、巢穴或腐烂的植物堆等处。寄生性革螨多数种类寄生于宿主动物的体表,有的寄生在宿主的鼻腔、呼吸道或外耳道。宿主范围包括啮齿类、食虫类、小型食肉类、翼手类、鸟类、爬行类以及昆虫等节肢动物。专性寄生的种类对宿主动物有明显的选择性,有的只适应于一种宿主或几种相近的宿主。中国已知的革螨有200余种,其中寄生性的以厉螨科、巨刺螨科和皮刺螨科的种类最主要。
常见种 有以下几种:
毒厉螨 为厉螨科厉螨亚科的1种。体长超过1毫米。雌虫胸板长度大于宽度。生殖腹板后端特别膨大,后缘内凹,几乎与肛板相接。为体表寄生型,营兼性吸血。常寄生于黄毛鼠、褐家鼠、针毛鼠、黄胸鼠等啮齿类动物。为世界性种,在中国分布广泛。从此螨曾分离出Q热和恙虫病的病原体。
耶氏厉螨 为厉螨科厉螨亚科的一种(图2)。雌虫背板卵圆形,几乎完全覆盖背面,胸板后缘具一横带状骨板。生殖腹板较宽而且长,与肛板的距离小于肛板之长。为体表寄生型,营养性吸血。寄生于黑线姬鼠、大林姬鼠、沼泽田鼠、棕背等啮齿类动物。分布于中国东北和其他一些省份;朝鲜、日本、苏联均有分布。从此螨曾分离出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原体。
格氏阳厉螨 为厉螨科厉螨亚科的一种。雌虫背板几乎覆盖整个背部,其上刚毛共38对,胸板具 3对刚毛,第1对位于胸板的前缘;生殖腹板短,具1对刚毛。为巢穴寄生型,营兼性吸血。宿主范围广泛,常寄生于黑线姬鼠、黄胸鼠、褐家鼠等啮齿类,在鸟、蝙蝠和黄鼬上也有发现。为世界性种,中国分布广泛。能保存和传播Q热和土拉伦菌病的病原体。
茅舍阳厉螨 为厉螨科厉螨亚科的 1种。雌虫背板几完全覆盖背部,其上刚毛共39对,另有2根副刚毛;胸板具3对刚毛,第1对接近胸板前缘;生殖腹板长,离肛板较近,其上刚毛1对。为巢穴寄生型,营兼性吸血。寄生于黄毛鼠、针毛鼠等鼠类和一些鸟类;也生活于鸡窝、草堆、稻谷、小麦、食糖等物堆积处。分布世界各地,在中国分布亦广。从此螨曾分离出 Q热和北亚斑疹热的病原体。
厩真厉螨 为厉螨科血革螨亚科的 1种。体毛浓密。雌虫足后板大而显著,呈三角形;肛板宽短,三角形;生殖腹板在第4对足基节后方显著膨大,其上具刚毛约50根;足后板与生殖腹板交界处无刚毛。为巢穴寄生型,营兼性吸血。寄生于黄毛鼠、黄胸鼠、褐家鼠、黑线姬鼠等啮齿类;在仓库贮藏品中有时也发现。为世界性分布,中国大部省份均有发现。能保存和传播Q热的病原体。
仓鼠赫刺螨 为厉螨科赫刺螨亚科的 1种。雌虫体卵圆形,后部膨大。背板狭长,末端尖窄,不完全覆盖背部;背板刚毛26对,边缘的刚毛较中部的长;各足基节分别具刺0,2,2,1根。为巢穴过渡体表寄生型,专性吸血。寄生于大仓鼠、达斡尔黄鼠、棕背等啮齿类。分布在中国东北、内蒙古、华北、西北等地区,以及苏联、德国也有分布。能保存和传播 Q热和土拉伦菌病的病原体。
柏氏禽刺螨 为巨刺螨科的1种。雌虫背板狭长,后部逐渐细窄;背板中部刚毛较长,其末端达到或超过下一刚毛的基部;生殖腹板狭窄,后端尖细,其上具1对刚毛。为巢穴寄生型,专性吸血。常寄生于褐家鼠、小家鼠等啮齿类。在居室、动物饲养房有鼠类活动的地方,有时大量出现,侵袭人体,引起皮炎。为世界性种类,在中国分布广泛。能保存和传播 Q热、土拉伦菌病、地方性斑疹伤寒的病原体。
鸡皮刺螨 为皮刺螨科的1种。雌螨背板窄长,末端平直,不完全覆盖背部;板上具刚毛约15对,较短;螯肢细长,呈鞭状;胸板桥拱形,具刚毛2对;生殖腹板呈舌状,具刚毛1对;肛板大,似盾形。为巢穴寄虫型,专性吸血。常寄生于家禽和其他鸟类。有时大量发生,侵袭人体,引起皮炎。为世界性种类,中国多数省份均有发现。
防治 主要是灭鼠。禽舍、庭院等也要注意清洁。药物杀螨可用敌敌畏、敌百虫、马拉硫磷、乐果等有机磷杀虫剂。个人防护可用避蚊胺(DETA)等驱避剂涂在皮肤的裸露部分,或将驱避剂浸渍布带,缚于袖口、裤脚口等处。
参考书目
潘文、邓国藩:《中国经济昆虫志》,第17册,科学出版社,北京,1980。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