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1982年建立,1986年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为20000公顷。
一、地理位置
保护区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桑植县境内,与湖北省宣恩、鹤丰两县交界。
二、自然环境
保护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四级台阶状逐渐下降。第一级台阶,海拔1650~1800米,为八大公山顶部;第二级台阶,海拔1450~1650米,包括天平山、天山柳林坪及天园一带的岭脊和残余台原;第三级台阶,海拔1200~1350米,即杉木界中部的陈家垭、舒家界、赵家界、岩屋坪东部;第四级,海拔1000~1100米,即岩屋坪西南及八大公山东南部一带起伏交错的峰丛、溶丘和横谷沟脑的岭脊部分。区内有山峰292座,1000米以上的占90%,1500米以上的占30%,最高峰斗蓬山海拔1890米,最低处黄连台沟末端海拔395米。保护为北亚热带山地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1.5℃,年均降水量为2105毫米,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三、植物资源
独特的地貌和气候条件,使八大公山成为第四纪冰川的“避难所”,许多古老植物在这里保存下来。保护区有种子植物1403种,属国家珍稀濒危植物28种,第三纪时期古老植物如银杏、鹅掌楸、珙桐、钟萼木、青钱柳等,都在这里长期生存;有38个我国古老和特有的属,3个特有科,都在此天然分布。只分布在中国的珙桐,在这里可见种,建群种,保存着大量的种源。种子植物中,“世界五大科”中八大公山有四大科,而且每科数量很大:蔷薇科105种,豆科65种,菊科55种,禾本科44种。
从资源保护的经济价值看,这里有著名造船材酸枣,军工用材香桦、光皮桦、湖南椴等。香果树、黄连木、湖南山核桃,可以作高级家具;耐腐优质树种有红豆杉、滇楸、铁杉、檫木。药用植物资源丰富,针叶树中有11种药用植物,毛茛科有19种可作药用;蔷薇科、豆科的药物数量最多;重要的五加科药物竟有14种。
保护区处于中亚热带和北亚热带的过渡地段,具有南北植物交汇的特点:野生板栗、臭椿、香椿、七叶树等,属华北植物区系;红楠、天竺桂、暖木、青皮木等属华南植物区系;领春木、连香树、银鹊树、香果树,属华中、西南区系。
珙桐在本区分布地点有68处,总面积241公顷,共6966株,木材蓄积量约3000立方米。“珙桐王”胸围4.4米,胸径1.4米,年龄1200多年。现在仍年年抽新枝,发新叶,开花结果,树枝上挂满果实。树势雄伟,1.5米以上分成两杈,3米以上分成4杈,在空中形成美丽的树冠。(图1)珙桐林
图1
珙桐主要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上的沟谷及山坡上,有单优群落,也有混交林。混交林中含有白辛树、水青树、银鹊树、香果树、连香树等,集中了华中植物中的珍稀树种。
天平山广洞坳海拔1410米处的鹅掌楸林,平均树高24米,胸径42厘米。因其叶型酷似马褂而得名马褂木(图2)。天平山南麓有一株千年以上的鹅掌楸,高42米,胸径1.7米。
图2
天平山军湾海拔910米处有一片华榛林,在25米×25米的样地内有华榛6株,平均高21.6米,胸径27.5厘米。最大株高27米,胸径65厘米。
小庄坪海拔1500米的近沟谷山坡上有一片香果树林,在30米×25米样地内有香果树11株,平均高22米,胸径31.5厘米,最大株高27米,胸径57厘米。
纸场沟、三道水、庙湾沟、长坪与三岔溪间海拔1500米左右的沟谷两旁,分布有白辛树、水青树、连香树的混交群落。
总之,八大公山保存完整的亚热带天然林(图3),具有原始古朴的风韵。
图3
保护区内一级保护植物有珙桐,二级有光叶珙桐、香果树、鹅掌楸、连香树、水青树、伞花木、巴东木莲、白豆杉;三级有银鹊树、白辛树、领春木、青檀、华榛、黄杉、大麻、黄连、野黄豆等。
珙桐——国家一级保护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