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再生生物学
1)  regenerative biological technique
再生生物学
1.
Observations on repairing actions of Gemuzhuer(戈木珠尔) on injured skull skin by means of regenerative biological technique;
戈木珠尔在再生生物学技术修复头皮缺损中的作用观察
2)  biological and chemical regeneration
化学和生物再生
1.
In order to remove ammonia nitrogen from wastewater effectively,clinoptilolite was used for adsorbing the ammonia nitrogen from wastewater,and the biological and chemical regeneration of clinoptilolite was investigated.
为了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氨氮,研究了斜发沸石对污水中氨氮的吸附去除效果,同时探讨了斜发沸石的化学和生物再生效果。
3)  bio-regeneration
生物再生
1.
Vermiculite buffer system and its adsorption capacity and bio-regeneration in constructed wetlands for municipal sewage treatment;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蛭石缓冲单元及缓冲能力生物再生研究
2.
Studies of the Treatment of Hyper-saline Wastewater Loaded with Aniline/Phenol by a Combined Adsorption and Offline Bio-regeneration System;
大孔树脂吸附—生物再生法处理高盐苯胺/苯酚废水的研究
3.
Using the natural clinoptilolite from Jinyun County, Zhejiang Province as the ex perimental samples, a static bio-regeneration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for the zeolite saturated with ammonium.
用浙江缙云的天然斜发沸石在实验室进行了吸附铵饱和沸石的生物再生静态试验 ,经过73d生物作用和离子交换作用 ,饱和沸石对铵的吸附能力恢复了 61%~ 85 %;在云南滇池流域进行了吸附大量铵的沸石的生物再生现场中试试验 ,经过 4~ 6个月的自然生物再生过程 ,沸石对铵的吸附能力恢复了 2 2 %~ 36%。
4)  biological regeneration
生物再生
1.
The high salinity aniline-containing wastewater was treated by activated carbon adsorption separation-biological regeneration process.
采用活性炭吸附分离—生物再生法处理高盐苯胺废水,对活性炭吸附分离效果、生物再生的影响因素及其原理和稳定性进行了考察。
2.
And according to the correlative results,the biological regeneration of zeolite were studied under different solid retention times(SRT).
考察沸石粉投加对活性污泥增殖及脱氨氮动力学的影响,并根据相关结论探讨了不同泥龄(SRT)条件下沸石粉的生物再生情况。
5)  bioregeneration
生物再生
1.
It studied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exocellular enzymes are responsiblefor carbon bioregeneration , and discussed the developmentand application of model.
对活性炭的生物再生可能性进行了探讨。
2.
Zeolite bioregeneration has been also studied.
本文以自配生活污水为实验用水,研究了有机负荷、水力负荷、气水比以及填料高度对BAF去除COD、氨氮、总氮的影响,并在沸石吸附饱和后对其进行生物再生。
3.
and between desorption and bioregeneration.
以邻、间、对甲酚为模拟废水,通过静态试验考察甲酚异构体在活性炭上吸附和解吸特性与异构体的物化性质之间的关系,以及解吸能力与生物再生特性的关系,分析异构体的结构差异对吸附、解吸和生物再生的影响,并以此探索活性炭吸附-生物再生工艺处理甲酚废水的作用机制和可行性。
6)  regeneration(biology)
再生(生物)
补充资料:孙云铸—我国古生物学和地层学的主要奠基人
孙云铸(1895年10月1日—1979年1月6日),字铁仙。出生于江苏高邮。古生物学、地层学、地质学教育家。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0年加入九三学社。九三学社第三、四、五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孙云铸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在清末中过秀才,民国时期又攻读法律,并从事工商业,思想务实、开明,这为孙云铸从小接受新思想、新文化提供了家庭环境。1910年他来到南京上中学,并于1914年毕业后,考入天津北洋大学预科。1916年转为本科,学习采矿。1918年转入北京大学地质系,1920年为该系首届毕业生。毕业后,他留校做助教,同时兼任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古生物研究室的科研工作。1926年前往德国哈勒大学学习,并于1927年获理学博士学位后回到祖国。孙云铸从德国留学回国后,任北京大学地质系古生物学教授。1935年,他前往欧美考察,1936年回国任广州中山大学访问教授。1937年以后,他担任西南联大地质地理气象系主任。抗日战争后,任北京大学地质系主任。1950年兼任全国地质工作指导委员会委员;1952年担任地质部教育司司长;1955年兼任地质部矿产研究所副所长;1960年出任地质部地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身为我国古生物学和地层学的开拓者之一,孙云铸在古生物和地层学方面成就卓著,特别是在三叶虫古生物学和寒武纪地层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理论、地质学史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他曾享有“孙寒武”的美名。

三叶虫在6亿年前的寒武纪开始出现,它历经整个古生代的漫长生物发展过程,在22亿年前的二叠纪末灭绝,是节肢动物门的一个纲。它是古生代,特别是寒武纪留下的大量对鉴定和研究地层地质年代很有价值的“标准化石”。在广泛的地质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孙云铸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部分研究空白。他在1924发表的《中国北方寒武纪动物化石》和1931年发表的《中国中部和南部奥陶纪三叶虫》以及1935年发表的《中国北部上寒武纪之三叶虫化石》这3部研究三叶虫的学术专著,再加上相关的学术论文,所有这些研究成果为中国古生物学和寒武纪地层学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其中,孙云铸所著的《中国北方寒武纪动物化石》是作为《中国古生物志》的第1号第4册出版的,它不仅是我国学者公开发表的第一部大型古生物学专著,而且在我国古生物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在他的论文和专著中,分析和研究了三叶虫化石数十个属,100多个种。孙云铸发现、描述和建立了18个新属,86个新种,其中属于晚寒武世的新属12个,新种53个,且全部是标准化石,特别是方头虫、蒿里山虫和长山虫均为上寒武凤山阶和长山阶的标准带化石。上述研究工作,使他对我国晚寒武世三叶虫化石和地层分布作了详尽而透彻的论述。

在考察和研究三叶虫的同时,孙云铸还研究了寒武纪地层学,尤其是生物地层学,在发表的《关于中国寒武纪地层界线问题》的一文中,他全面论述了我国寒武纪的顶、底界及内部的界线,并第一次提出了寒武系的地层系统。

1949年后,孙云铸在三叶虫古生物学和寒武纪地层学的研究领域,不断开拓创新,取得新的理论突破。50年代在《寒武纪下界问题》这篇公开发表的论文中,他指出我国寒武系与震旦系之间存在不整合问题,寒武系内产三叶虫等明显的化石,应列为古生界的第一系;中国的寒武纪海侵是由南向北推进的,因而寒武系的下界应为馒头页岩与景儿峪灰岩之间。60年代他在《中国寒武纪地层划分问题》这篇重要的论文中强调,由于寒武系含有显著的生物化石群,所以古生物界的底界应为寒武系的底界,并指出按中国实际情况将古生界分为三个系。

在长达半个世纪的科学探索生涯中,他将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三叶虫和寒武纪地层的科考、分析和论证上,先后开创性地提出了寒武纪地层划分方案,建立的阶名、化石带绝大部分为地质学界所继承。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