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haemophilus parasuis infection
猪副嗜血杆菌
1.
In this study, a disease was suspected of haemophilus parasuis infection in swines.
吉林省长春市郊某猪场发生了疑似猪副嗜血杆菌引起的疾病。
2) Haemophilus parasuis
副猪嗜血杆菌
1.
Identification and phylogenetic analysis on the aroA gene of Haemophilus parasuis;
副猪嗜血杆菌aroA基因鉴定及遗传进化分析
2.
Identification and Drug Sensitivity Test of Isolated Haemophilus parasuis;
副猪嗜血杆菌病原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3.
Establishment of indirect haemagglutination and indirect ELISA assays for detection of antibodies against Haemophilus parasuis serotype 5;
副猪嗜血杆菌血清5型间接血凝试验和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
3) Haemophilus parasuis serotype 5
副猪嗜血杆菌5型
1.
This study is the first time to screen the immunogentic outer membrane proteins (OMPs) from Haemophilus parasuis serotype 5 and subsequently characterized the protective antigens from the extraction.
本研究首次利用反向疫苗学的方法在副猪嗜血杆菌5型中筛选到新的免疫原性外膜蛋白,并进行了其保护性抗原的研究。
4) Haemophilus paraphrophilus
副嗜沫嗜血杆菌
5) Haemophilus parainfluenzae
副流感嗜血杆菌
1.
Analysis of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drug resistance of hospital acquired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by Haemophilus parainfluenzae;
医院获得性副流感嗜血杆菌呼吸道感染临床与耐药性分析
2.
The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the biotypes of Haemophilus parainfluenzae in the respiratory infections;
副流感嗜血杆菌生物型在呼吸道感染中分布的初步研究
3.
Results:Among 1263 samples from low respiratory tract, 139 strains of Haemophilus influenzae, 85 strains of Haemophilus parainfluenzae and 228 strains of Streptcocc.
目的 :了解呼吸道感染住院病人流感嗜血杆菌、副流感嗜血杆菌及肺炎链球菌的感染和耐药性以及流感嗜血杆菌和副流感嗜血杆菌β 内酰胺酶的产生率。
6) Haemophilus paragallinarum
副鸡嗜血杆菌
1.
Detection of 16 S rDNA of Haemophilus paragallinarum by PCR;
副鸡嗜血杆菌16 S rDNA 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2.
Cloning and Expression of HA Gene of Serum-type B of Haemophilus paragallinarum in E.coli and Study on Biological Activity of Recombinant Protein;
B型副鸡嗜血杆菌血凝素基因的克隆表达及生物活性鉴定
3.
Cloning and expression of HA gene of Haemophilus paragallinarum serotype A in E.coli and identification of biological activity of the recombinant protein;
A型副鸡嗜血杆菌血凝素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产物的生物学活性鉴定
补充资料:流感嗜血杆菌感染
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感染。主要分两类:①急性化脓感染,如急性鼻咽炎、喉炎、急性气管炎、肺炎、中耳炎、败血症、脑膜炎、心包炎、急性及亚急性心内膜炎等;②继发感染,常发生在流行性感冒、麻疹、百日咳、肺结核等呼吸道感染后,亦常为慢性支气管炎继发感染的病原,还可使儿童在病毒感染之后继发鼻窦炎、中耳炎。
流感杆菌主要通过呼吸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也可通过孕妇产道感染。新生儿由于有来自母体的被动免疫,故2个月内发病率低,3个月至3岁儿童的血清抗体水平最低,此期易产生感染,以后抗体随年龄增加而增高,发病率亦越低。该菌所致脑膜炎、咽喉会厌炎的病死率从前高达95%,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病死率已降为5~10%。其预后与诊断及治疗的早晚明显有关。
病原学 流感嗜血杆菌简称流感杆菌,属孤菌科嗜血杆菌属。1892年首先从流行性感冒患者鼻咽部分离到,当时被认为是流感的病原菌,故得名。1933年从流感病人鼻咽分泌液之中成功地分离出流感病毒,才证实流感杆菌并非流感病原菌。流感杆菌为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在人工培养时必须供给新鲜血液才能生长,新分离的或幼龄菌具荚膜,其菌株毒力较强,在陈旧培养物中由于自溶酶的作用,荚膜消失。该菌的荚膜含多糖抗原,根据抗原的不同,将流感杆菌分为a~f六型,其中b型致病力最强。以前认为无荚膜菌株不致病,现在也被认为是病原菌。其致病力主要来自细菌产生的内毒素。而特异的荚膜多糖可中和机体在感染过程中形成的抗体,抵抗体内白细胞的吞噬,还可能抑制呼吸道粘膜纤毛的活动。此菌抵抗力较弱,50~56℃30分钟即可杀死,对一般消毒药甚敏感,干燥时也易死亡。
临床表现 根据感染部位而异。脑膜炎为b型流感杆菌所致最重要和最常见的一种严重疾病,75%的病例发生在2个月至2岁儿童,20世纪末,成人病例有所增加,一般发病较其他化脓性脑膜炎稍缓慢,病前可先有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中耳炎等疾患,经1~2周后出现发热、头痛、呕吐、嗜睡、颈强直、角弓反张、前囟膨出、昏迷及惊厥,亦有部分病人发病急骤,短时间内即出现较严重症状。流感杆菌也常致咽喉会厌炎,任何年龄患者在临床均表现为一种急症,有发热、会厌部红肿及明显的疼痛,还可发生上呼吸道阻塞和呼吸困难。
诊断 由b型流感杆菌所致的会厌炎,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即可确诊。而流感杆菌脑膜炎等感染与其他细菌性脑膜炎等表现并无不同,最可靠的诊断依据是由血液、脑脊液中及局部分泌物中查到病原菌;以免疫化学方法鉴定新分离菌的荚膜肿胀反应及从上述体液、浓缩尿等标本中检查荚膜物质,这些也可作为佐证。
治疗 除一般治疗及对症治疗外,主要是病因治疗。本菌对磺胺、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氨苄青霉素和氯霉素均敏感,对b型荚膜流感杆菌的急性感染,尤其是脑膜炎、会厌炎,过去均以氨苄青霉素为首选,有的国家报告耐氨苄青霉素的菌株逐年增加,故有人以氯霉素为首选。
预防 抗生素不能降低b型流感杆菌的带菌率,18个月以上的儿童在注射流感杆菌荚膜多糖疫苗 1年内90%可得到保护作用。
流感杆菌主要通过呼吸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也可通过孕妇产道感染。新生儿由于有来自母体的被动免疫,故2个月内发病率低,3个月至3岁儿童的血清抗体水平最低,此期易产生感染,以后抗体随年龄增加而增高,发病率亦越低。该菌所致脑膜炎、咽喉会厌炎的病死率从前高达95%,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病死率已降为5~10%。其预后与诊断及治疗的早晚明显有关。
病原学 流感嗜血杆菌简称流感杆菌,属孤菌科嗜血杆菌属。1892年首先从流行性感冒患者鼻咽部分离到,当时被认为是流感的病原菌,故得名。1933年从流感病人鼻咽分泌液之中成功地分离出流感病毒,才证实流感杆菌并非流感病原菌。流感杆菌为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在人工培养时必须供给新鲜血液才能生长,新分离的或幼龄菌具荚膜,其菌株毒力较强,在陈旧培养物中由于自溶酶的作用,荚膜消失。该菌的荚膜含多糖抗原,根据抗原的不同,将流感杆菌分为a~f六型,其中b型致病力最强。以前认为无荚膜菌株不致病,现在也被认为是病原菌。其致病力主要来自细菌产生的内毒素。而特异的荚膜多糖可中和机体在感染过程中形成的抗体,抵抗体内白细胞的吞噬,还可能抑制呼吸道粘膜纤毛的活动。此菌抵抗力较弱,50~56℃30分钟即可杀死,对一般消毒药甚敏感,干燥时也易死亡。
临床表现 根据感染部位而异。脑膜炎为b型流感杆菌所致最重要和最常见的一种严重疾病,75%的病例发生在2个月至2岁儿童,20世纪末,成人病例有所增加,一般发病较其他化脓性脑膜炎稍缓慢,病前可先有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中耳炎等疾患,经1~2周后出现发热、头痛、呕吐、嗜睡、颈强直、角弓反张、前囟膨出、昏迷及惊厥,亦有部分病人发病急骤,短时间内即出现较严重症状。流感杆菌也常致咽喉会厌炎,任何年龄患者在临床均表现为一种急症,有发热、会厌部红肿及明显的疼痛,还可发生上呼吸道阻塞和呼吸困难。
诊断 由b型流感杆菌所致的会厌炎,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即可确诊。而流感杆菌脑膜炎等感染与其他细菌性脑膜炎等表现并无不同,最可靠的诊断依据是由血液、脑脊液中及局部分泌物中查到病原菌;以免疫化学方法鉴定新分离菌的荚膜肿胀反应及从上述体液、浓缩尿等标本中检查荚膜物质,这些也可作为佐证。
治疗 除一般治疗及对症治疗外,主要是病因治疗。本菌对磺胺、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氨苄青霉素和氯霉素均敏感,对b型荚膜流感杆菌的急性感染,尤其是脑膜炎、会厌炎,过去均以氨苄青霉素为首选,有的国家报告耐氨苄青霉素的菌株逐年增加,故有人以氯霉素为首选。
预防 抗生素不能降低b型流感杆菌的带菌率,18个月以上的儿童在注射流感杆菌荚膜多糖疫苗 1年内90%可得到保护作用。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