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历山保护区
1)  Lishan Natural Reserve
历山保护区
2)  Lishan Nature Reserve
历山自然保护区
1.
Ecological Study on Greenfinch in Lishan Nature Reserve;
历山自然保护区金翅雀的生态研究
2.
The paper analysed the male song structures of four species of crickets from Lishan Nature Reserve.
应用计算机技术 ,分析了山西历山自然保护区的白须双针蟋、短翅灶蟋、银川油葫芦、迷卡斗蟋 4种蟋蟀雄性的鸣声结构。
3)  Li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
The Bio-diversity and Protection of Reptile in Li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对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爬行类的种类、地理类型及多样性进行了分析 。
4)  historic conservation area
历史保护区
5)  conservation districts of historic sites
历史文化保护区
1.
Owing to historical reasons,the living quality of the people who live in the conservation districts of historic sites in Beijing is in low level.
由于历史的原因,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居民生活质量改善不够。
2.
Public policy in the conservation districts of historic sites in Beijing is just in its beginning.
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公共政策尚处于初始阶段,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从分析问题入手,力图探索具有北京特色的保护区公共政策体系,以保障保护区工作顺利健康开展。
3.
The population issues in the conservation districts of historic sites of Beijing have always been a difficulty.
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人口问题是保护区更新的难点,文章以北京东城区、西城区、崇文区、宣武区四区解决保护区人口问题的实践为基础,总结经验和存在的困难,借鉴国内外经验,提出了解决保护区人口问题的措施和建议,对保障保护区工作顺利健康开展具有积极意义。
6)  Urban Conservation Area
历史风貌保护区
1.
The Application of Urban Morphological Theory in the Planning of Urban Conservation Areas;
城市形态学理论在历史风貌保护区规划中的应用
补充资料:大历山

大历山又名舜耕山,省级风景名胜区,地处安徽省东至县境内!距县城12公里,紧靠206国道,一座掌形山峰从波浪似的丘陵中突兀而起,直插苍穹,称之“历山”。集“尧舜遗迹、佛教文化、岩溶景观”于一山。山上历 史文化悠久,唐贞宗二年始建草规庵、隐龙庵、真人观,明建尧舜词,今存法藏寺、尧池、舜井、 尧舜望江台、尧憩石、舜耕地。山有伏虎洞、堆云洞、 八公洞、白龙洞、燕子洞,洞内钟乳悬挂,造型奇异。 主峰仙人掌海拔372米,松苍柏翠,竹海深深。朝圣进香、观光游览者络绎不绝。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传说远古时期舜帝初耕于此,贤名远扬,尧帝前来拜访,请求舜下山辅佐朝政,舜始不肯,交愠怒而去。后尧帝再三恳请,舜感其诚,出山理政。后人为纪念尧舜二帝求贤、躬耕胜迹。命此山为“舜耕山”,命尧帝渡河处为“尧渡”(即尧渡镇)。“历山遗泽”自东流建县以来一直是该县八景之一,唐宋以后,道、佛两教徒来此建庙立祠,无数文人墨客前来寻幽访胜,吟诗作赋,写景抒怀,在千百首诗词中,北宋政治家、文学农范仲淹《舜祠》一诗写得好:“千古如天日,巍巍与善功;禹终平洚水,舜载治熏风;江海生灵外,乾坤揖让中;乡人不知此,萧鼓谢年丰。”后人将导真观前的一口大雨不积滴水、常年干涸的石池命名为“舜池;随首千百年的物换星移,寻真观、草规庵及舜祠早已废圮,唯尧池、舜池却依旧是史料记载的风貌。如今山上有法藏寺,建于何年何月,无详细记载。此寺规制宏大,分前后两进大殿,中为寮房相连,总建筑面积千余平方米,画栋雕梁,重檐飞角,辉煌壮丽。殿内常住僧尼10余人,终日佛灯高照,香烟缭绕,每年接待四方香客在万人以上。

历山之上有溶洞数处,有名可指的5个,曰堆云、曰燕子、曰 若、曰八公、曰白龙(又曰隐龙)。这些溶洞,古往今来数以千万计的游人香客不畏艰险,秉烛漫游,留下了千百首诗歌。清人汪之涟《游隐龙洞》诗曰,“山洞山来远,神门日稳眠;藤萝常碍月,石柱自擎天;古篆苔痕蚀,新泉滴露涓;云从应有会,滕踔最高巅。”五洞中,堆云、燕子两洞较大。堆云洞口处片石乱叠,势如堆云,洞内钟乳石叠叠丛生,或似宫灯张桃,或如竹笋耸立,或如宏钟高挂,令人目不暇接。燕子洞内乳石形状奇特,酷似人工雕琢而成,有的象弄球之狮,有的如卷鼻之象,有的似金鸡独立,有的若骏马扬蹄、鬼斧神工,令人拍手叫绝。这些溶洞若经人工装点,定会使人神痴心醉。

历山自然风光也很清丽秀美。山上怪石,象形石星罗棋布,如神形毕俏的狮吼石、游龙石、仙掌石,栩栩如生的人形石、走兽石、飞禽石,至于形似旗幡、屏风、石林的巧石更是随处可见。山上绿树荫翳,修篁蔽日,百鸟和鸣,身入其中,宛若仙境。正如前人诗云:“不历崎岖路,安知梵宇深;清泉流日冷,密树销烟云;茅石一块,唤作望江石(又名望江台),伫立石上,举目四眺,长江如玉带横陈,帆影点点,远山如云,近山似锦,山村农舍,炊烟缕缕,青山绿水交相辉映,江南风光美不胜收。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