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elation coordination between regions
区际关系协调
2) interregional coordination
区际协调
1.
On the basis of actual construction plan of China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mission project (middle line),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interregional coordination.
有关区际协调问题的探讨,应突破目前较流行的南水北调中线区际协调的二维(受水区、调水区)系统,进一步把"调水区"维度一分为二———丹江口水库及坝上(简称坝上)和丹江库口水库坝下(简称坝下,又指汉江中下游),在此基础上构造由受水区(X)、坝上(Y)、坝下(Z)所组成的三维系统。
3)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lation Coordination
国际经济关系协调
4) inter regional relationship
区际关系
1.
Based on revealing the natur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rough analyzing the macroscopic, medium-scopic and microscopic inter regional relationship,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harmoni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gions and how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western China development strategy.
本文在揭示可持续发展的宏观、中观、微观区际关系内涵的基础上 ,对我国西部大开发如何协调区际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
5) regional relations
区际关系
1.
<Abstrcat>The regional relations of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are not complete resource allocation,but highly includes complicated benifit of devision,development of conflict as well as social equity and all that.
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区际关系问题并非单纯的资源配置,而是隐含了相当复杂的利益分配、发展冲突以及社会公平等方面问题的。
2.
The regional relations of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are not only to complete resource allocation,but also to include complicated benifit of devision,development of conflict as well as social equity and all that.
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区际关系问题并非单纯的资源配置,而是隐含了相当复杂的利益分配、发展冲突以及社会公平等方面的问题。
6) relationship
[英][rɪ'leɪʃnʃɪp] [美][rɪ'leʃən'ʃɪp]
协调关系
1.
When calculating the structural damage or hysteresis curve,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al force and deformation should be known at first.
在计算结构构件损伤、构件滞回曲线等,首先应知道构件截面的内力与变形的协调关系。
2.
In this paper,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m was studied using Grey System Theory.
城市交通、土地利用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协调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研究三者之间的协调关系对解决当前城市交通、土地及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补充资料:部际图书情报工作协调委员会
中国全国性图书馆和情报事业发展协调机构。1987年10月22日成立于北京。由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和文化部发起,国家科委、文化部、国家教育委员会、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防科工委、邮电部、机械电子工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国专利局等11个部、委、局组成。主要任务是研究并向有关政府部门提出中国图书馆和情报事业发展规划及方针、政策的建议;研究和协调全国文献资源的合理布局与开发利用;研究和协调全国图书情报系统的计算机数据库和网络建设;开展全国文献资源建设理论和实施方案的研究和协调;组织协调和建设包括在版编目、统一编目、联合目录、国家书目等在内的社会化书目事业。
该委员会主任由国家科委负责人担任,副主任由文化部、国家教委、中国科学院和国防科工委的负责人担任。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正、副主任分别由国家科委科技情报司和文化部图书馆司负责人担任。办公室根据需要已成立了文献资源采集、开发、利用专业组和计算机检索网络建设专业组,分别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图书馆司和国家科委科技情报司牵头。
部际协调委员会是为了适应中国图书馆和情报事业整体化发展的需要而成立的。由于中国图书情报事业在管理体制上分属几大系统,造成"条"、"块"分割、多头领导的局面,例如在文献资源建设和利用方面,存在资源布局不合理、书刊采集既大量重复又大量缺漏,文献报道工作薄弱,文献利用率低等问题,书刊价格的上涨和汇率调整使图书情报界普遍感到经费拮据,迫切需要进行协调合作;在计算机应用方面也因缺乏统筹安排,出现了人力和物力的浪费并且不利于实现全国的联机检索。因此,将分属各系统的各类型图书情报单位组织起来,把分散的书刊财富统一调动起来,在更高层次上集中协调解决图书馆和情报领域重大问题成为中国图书情报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该委员会成立后,全国文献资源建设已开始起步,例如1988年起开展的全国性文献资源调查,是一项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系统工程,包括公共图书馆、高等学校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党校系统、军事院校系统、科研系统等几大系统的近 500个单位参加了调查。因北京地区的文献资源集聚量在全国处于绝对优势,1991年文献资源专业组又在地学、电子、机械、化工、建筑等10个系统开展了文献资源的协调工作,农业、医学、地学、科学院系统、高等院校、科技情报、国防科工委、机电等系统相继建立了纵向、横向的协调组织,确定和实施了本系统内的外文原版书刊采购协调、书目报导与馆际互借、实施计算机检索系统建设方案,推动系统内组织协调工作。各省市自治区的图书情报协调工作也开始进行,到1990年底,江苏、湖北、黑龙江、辽宁、陕西、福建、河北、宁夏、天津等已成立了省(市、自治区)级图书情报工作协调委员会,其他省、市正在筹建。
1989年12月部际协调委员会在安徽屯溪召开的全国图书情报协调工作经验交流会,内容涉及组建协调机构和网络、协调原版外刊采集、编制联合目录、开展馆际互借实现资源共享、文献资源调查及合理布局等方面,推动了各地区、各系统协作协调工作的开展。
该委员会主任由国家科委负责人担任,副主任由文化部、国家教委、中国科学院和国防科工委的负责人担任。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正、副主任分别由国家科委科技情报司和文化部图书馆司负责人担任。办公室根据需要已成立了文献资源采集、开发、利用专业组和计算机检索网络建设专业组,分别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图书馆司和国家科委科技情报司牵头。
部际协调委员会是为了适应中国图书馆和情报事业整体化发展的需要而成立的。由于中国图书情报事业在管理体制上分属几大系统,造成"条"、"块"分割、多头领导的局面,例如在文献资源建设和利用方面,存在资源布局不合理、书刊采集既大量重复又大量缺漏,文献报道工作薄弱,文献利用率低等问题,书刊价格的上涨和汇率调整使图书情报界普遍感到经费拮据,迫切需要进行协调合作;在计算机应用方面也因缺乏统筹安排,出现了人力和物力的浪费并且不利于实现全国的联机检索。因此,将分属各系统的各类型图书情报单位组织起来,把分散的书刊财富统一调动起来,在更高层次上集中协调解决图书馆和情报领域重大问题成为中国图书情报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该委员会成立后,全国文献资源建设已开始起步,例如1988年起开展的全国性文献资源调查,是一项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系统工程,包括公共图书馆、高等学校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党校系统、军事院校系统、科研系统等几大系统的近 500个单位参加了调查。因北京地区的文献资源集聚量在全国处于绝对优势,1991年文献资源专业组又在地学、电子、机械、化工、建筑等10个系统开展了文献资源的协调工作,农业、医学、地学、科学院系统、高等院校、科技情报、国防科工委、机电等系统相继建立了纵向、横向的协调组织,确定和实施了本系统内的外文原版书刊采购协调、书目报导与馆际互借、实施计算机检索系统建设方案,推动系统内组织协调工作。各省市自治区的图书情报协调工作也开始进行,到1990年底,江苏、湖北、黑龙江、辽宁、陕西、福建、河北、宁夏、天津等已成立了省(市、自治区)级图书情报工作协调委员会,其他省、市正在筹建。
1989年12月部际协调委员会在安徽屯溪召开的全国图书情报协调工作经验交流会,内容涉及组建协调机构和网络、协调原版外刊采集、编制联合目录、开展馆际互借实现资源共享、文献资源调查及合理布局等方面,推动了各地区、各系统协作协调工作的开展。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