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忍冬科,拉丁学名heptecodium miconioides。
落叶小乔木,树高可达7米。树皮灰褐色,片状剥落。叶对生,厚纸质,卵形或长圆形,长7~16厘米,宽4~8.5厘米,边缘平滑或微呈波状。圆锥花序顶生,花序总长达15厘米。漏斗形的花冠为白色,稍有芳香,花冠外面多毛。果实为瘦果状核果,长圆形,长1~1.5厘米,外侧有10条纵棱,宿存着增大的紫红色花萼。
通常分布于海拔600~1000米低山坡、山沟溪边灌丛中,或毛竹林边缘,很少生长在山顶和山脊。3月中下旬展叶,5月上中旬既可见到花蕾,到7月初才开花,花期较长,可延至9月上旬,果实于10成熟。
分布于湖山、浙江及安徽省的部分地区。由于多年砍伐,植株数量不断减少,日前杭州植物园已引种成功。
~~~~~~~~~~~~~~~~~~~~~~~~~~~~
拉丁名 heptacodium miconioides rehd.
中文名 七子花
拉丁科名 caprifoliaceae
中文科名 忍冬科
保护级别 2
分布 浙江、安徽、湖北(兴山)
现状 渐危种。七子花的模式标本采自湖北兴山,以后在原产地再未采到过标本,现仅在我国东部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缘或疏林内有零星或小片分布。但由于多年砍伐,植株已不断减少。
海拔下限(米) 600
海拔上限(米) l000
形态特征 落叶小乔木,高达7米;树皮灰褐色,片状剥落;幼枝略呈四棱形,红褐色。叶对生,厚纸质,卵形至卵状长圆形,长7一16厘米,宽4一8.5厘米,先端尾状渐尖,基部圆形或微呈心形,近基三出脉,3脉近平行,全缘或微波状,下面脉上被柔毛;叶柄长5一15毫米。圆锥花序顶生,长达15厘米。由多数密集呈头状的穗状花序组成;穗状花序有12轮,每轮有7朵花,包括1对有3朵花的聚伞花序和1朵顶生的单花,外面包有10一12枚鳞片状苞片和小苞片,小苞片各对形状大小不等,最外一对有缺刻;萼筒长约2毫米,被白色刚毛,萼齿5,长圆形;花冠白色,稍芳香,筒状漏斗形,外面密生倒向短柔毛,裂片5,近唇形;雄蕊5;子房下位,3室,仅1室能育。果为瘦果状核果,长圆形,长1一1.5厘米,外具10条纵棱和疏生糙毛,冠以宿存而增大的5萼裂片,裂片紫红色。
特性 本种分布于丘陵低山。分布区雾多而凉爽,年平均温15.4--16.2℃,l月平均温2.9--4.4℃,7月份平均温27.4--28℃,极端最低温-6.1℃,年降雨量1278--1547毫米,雨日较多,湿度大,夏季相对湿度常在90%左右。土壤由红壤逐步过渡到黄壤,酸性反应。常生于低山坡、山沟溪边疏林灌丛中或毛竹林边缘,很少长在山顶与山脊灌丛中。伴生植物主要有小构树broussonetia kazinoki sleb.et zucc.、金钟花 forsythia viridissimac lindl.、青荚叶 helwingia japonica( thunb.)dietr.、下江忍冬lonicera modesta rehd.等;上层乔木有大叶稠李 prunus wilsonii (schneid) koehne.、长杜紫茎 stewartia rostrata spongb.与木荷schima superba gardn.et champ.等。本种于 3月中下旬展叶,5月上中旬出现花蕾,到7月初开花,花期较长,可延至9月上旬,果实于10月成熟。
保护价值 七子花是单种属植物,为我国特有,对研究忍冬科系统发育有科学价值。又是优良的观赏树木。
保护措施 已在产地天台山委托当地林场管理。其余各分布点也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杭州植物园已引种栽培。建议华东、华中各地的植物园和种苗场也引种栽培。
栽培要点 采一年生小枝作插穗,进行扦插育苗,成活率可达90%左右,且发根迅速,次年春季即可移植。也可采用种子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