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Nuisance Free Fruits Production
无公害果品产地
3) the green fruits
无公害果品
1.
The paper stated the green fruits developing and the standard system of index and method on orchard s environmental valuation,predicted the trend of valuing field environment.
文章综述了无公害果品生产现状,基地环境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并对基地环境质量评价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6) nuisance-free products
无公害产品
补充资料:果树和果品生产
果树一般指生产食用果实的木本植物。但园艺学上的果树概念也包括某些食用部分并非果实的树木和少数多年生草本植物。如裸子植物银杏、香榧和松子等的食用部分就不是果实;通常列为果树的香蕉、菠萝和草莓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果树的产品──果实通称果品,营养丰富,在人类食物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除供鲜食外,也是加工、酿造的重要原料。果树的栽培技术和经营方法称为果树园艺。
分类 全世界已知果树有2792种,分别隶属于134科和659属。 按叶的生长习性分为落叶果树和常绿果树两大类。按栽培的气候条件分为温带果树、热带和亚热带果树。也可按植株生长习性分为乔木果树、灌木果树、藤本果树和多年生草本果树。现在较为通用的园艺学分类,是根据果实形态结构和利用特点结合栽培要求分为6类:
仁果类 食用部分主要由花托发育而成。植株多数为高大乔木,有中心主枝,分枝有明显层性。长果枝和中果枝都能结果,而以短果枝结果为主。花芽多为混合芽(既生枝叶又开花的芽)。如苹果、梨、山楂、木瓜、榅桲等。
核果类 食用部分主要是中果皮和外果皮,内果皮木质化形成硬核,子房1房含2胚珠形成种子。大多为落叶乔木或灌木;中心主枝往往不明显。花芽多为纯花芽,着生在结果枝叶腋。如桃、杏、李、梅、樱桃、枣等。
浆果类 果实成熟后柔软多汁并含有多数小形种子。多数为矮小落叶灌木或藤本,少数为乔木、草本。植株进入结果期早,中心主枝不明显。花芽多为混合芽。果实虽都称浆果,但在发生和结构上各异,有单果、聚合果、复果或多花果等;大多不耐运输和贮藏,适于生食,为罐藏加工和酿造的重要原料。如葡萄、猕猴桃、树莓、草莓、醋栗、无花果、越橘等。
坚果类 果皮大多坚硬,全部变成木质或革质,成熟时干燥不裂开,含水分较少。食用部分多为种子或其附属物,富含淀粉和脂肪。多为落叶乔、灌木。通常结果较迟但寿命较长。如板栗、榛、核桃、扁桃、银杏和常绿的香榧等。
柑果类 果实外部具有油胞层和白皮层构成的革质果皮,食用部分主要是分瓣内的内果皮汁胞。柑橘类果树的果实都属柑果,如甜橙、柑、橘、金柑、柠檬、柚等。
热带和亚热带果树类 产地条件虽相似,但果实构造相差很大,食用部分也不相同,有不少是假种皮。多为常绿乔灌木或多年生草本。如龙眼、荔枝、油梨、番木瓜、香蕉、菠萝等。
上述分类除仁果类和柑果类界限较明确、与植物学分类相符外,大多不易严格划分,且各国分类方法不尽一致。如美国将树莓、醋栗、草莓、越橘等单独分为小果类,而苏联则将它们列入浆果。
生产概况 果品中含量丰富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糖类,以及许多坚果中含有的植物性蛋白质和脂肪,是人体摄取这些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之一。传统果品生产主供鲜食;现代则用于加工的比重日益提高。在世界一些重要果品生产国中,葡萄、桃、柑橘和苹果产量的加工比重达40~80%以上,加工品包括果酒、果汁、果酱、果脯、蜜饯、果干和罐头等。多数果树树种由于有较强的适应性,可广泛种植于丘陵山地、河滩荒地、盐碱地和城镇宜林绿化地。发展果品生产不仅可有较高的经济收益,还有利于综合开发国土资源、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此外,不少果树也是重要的木材,其果实、种子和根、枝、叶在医药上的用途也已引起人们重视。
世界果树种类虽多,主要栽培的不过30余种。其中尤以葡萄、柑橘、香蕉和苹果4个树种的产量最高,其次为梨、杧果、菠萝、桃、李、草莓、核桃、扁桃和板栗等。近20年来,维生素和矿质含量特别丰富的草莓、山楂、猕猴桃、醋栗和穗醋栗也得到较大发展。世界果树的分布范围在北纬60°至南纬60°之间,而以北半球温带和亚热带为主要栽培地区。20世纪80年代初,全世界年产干鲜果品约3.229亿吨,其中水果约占85%左右,一半以上产于亚洲和欧洲。亚洲盛产热带水果、柑橘类和一些落叶果树果品;欧洲是世界葡萄的主要产地,也有落叶果树和柑橘类果树;美洲主要生产热带水果和柑橘类,其次为落叶果树果品;非洲和大洋洲均以生产热带水果和椰子为主,新西兰近年发展猕猴桃生产已负盛名。经济发达国家果树种植业产值占整个种植业总产值的比重约为 5~15%(中国为1~1.5%)。果品人均消费水平现已超过谷物,与肉类、蔬菜相当,成为每日每餐不可少的食品。世界果品主要生产国为美国、巴西、意大利、印度、苏联、法国、西班牙、中国、墨西哥和日本等。
中国有适于各种果树生长、繁衍的自然条件,种质资源极为丰富。中国原产和引入的果树,包括野生和砧木用的在内,共有59科158属670余种,其中以蔷薇科、芸香科等种类最多,经济价值最高。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中国在嫁接繁殖、品种选育、栽培管理和贮藏加工等方面创造了许多经验。20世纪50年代后,在恢复和发展老果区果树生产的同时,积极开发丘陵与沙荒地新果树基地,如渤海湾、黄河故道、秦岭北麓、新疆和西南等地的苹果生产基地,东南沿海和四川东南的柑橘生产基地等,现已在果品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1950年果树栽培面积仅1000余万亩,水果总产量132万吨。此后经过十余年的恢复和发展,特别是由于80年代以来柑橘、苹果、葡萄、山楂、板栗、桃、香蕉、梨等的生产突飞猛进,1986年全国果树栽培总面积已超过5507.4万亩,居世界各国前列;水果总产量达1347.8万吨。但单位面积产量和年人均消费水平仍远低于经济发达国家。1985年世界人均果品产量为63.9千克,其中发达国家为86千克,中国仅11千克。
生产特点 果品生产与农作物以及其他园艺作物生产的主要不同在于:
多年生多次收获 果树是多年生木本植物。一经栽植,短期内难以改变。所以对园地选择、土地平整、防风林设置、排灌设施、小区规划、树种、品种配置乃至授粉树等在建园前都要求周密考虑,有整套规划。果树的花芽大多在结果前一年形成。在生产管理上,为了既考虑当年,又照顾下年果品的品质和产量,并保持树体健壮,避免出现大小年现象,做好整枝、修剪、疏花疏果、保花保果、土壤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措施十分重要。果树育种因多年生木本的育种周期长,对其性状遗传规律的了解又远不如一、二年生植物,难度较大。
地域性强 温带、热带和亚热带果树的不同,种类适应性不一。企业化经营要求适地栽培,实行品种区域化。即根据不同地区的综合环境条件和是否便利贮藏、运输和加工等因素,选择适应本地区的树种、品种和砧木,确定果树栽培的方向、规模和相应的生产技术措施,以求得产品的优质、高产、稳产和低成本。中国果树种类的区域分布,淮河流域、秦岭以北以苹果、梨、葡萄、桃、柿、枣、李、杏、山楂、核桃、板栗等为主;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以柑橘、枇杷、杨梅等为主;台湾、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地区以香蕉、菠萝、龙眼、荔枝、杧果等热带、亚热带果树为主;东北地区北部和新疆北部高寒地带仅可栽培醋栗、穗醋栗、树莓、越橘等抗寒性小浆果类果树和进行苹果、杏、桃等抗寒品种的匍匐栽培。但随着保护地栽培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种抗逆性种质资源的挖掘、利用和育种研究的进步,许多果树的栽培已逐渐突破自然条件和传统技术的区域性限制。
栽培技术要求较高 由于栽培品种杂合性强,一般不用实生苗栽植,而采用嫁接等无性繁殖。为了繁育良种,还特别重视发展专业化苗圃,改进育苗技术,特别是培育无病毒苗和砧木、采用茎尖培养方法和容器育苗等。
趋势 由于国际市场竞争剧烈,提高品种质量和实行集约化矮化密植,以增加单位面积收益,已成为世界果品生产发展的基本趋势。这些都对果树育种提出了要求,同时,作为育种物质基础的果树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等工作也更加受到重视。从果品生产的种类看,20世纪60年代以来,柑橘尤其是宽皮柑橘和甜橙的栽培面积持续上升,巴西、美国、日本、西班牙、意大利和土耳其等国发展尤快。70年代后,苹果栽培面积增长迅速,伊朗、土耳其、中国等亚洲国家的增长更为显著。近20年来坚果生产的增长速度已超过水果,增长最快的树种是阿月浑子、榛子和扁桃。果品生产的规模正由小规模向大规模发展,由合作组织或集团公司经营的集约化、机械化大型果园日益增多。许多国家的果树生产总的保持了与果品加工和出口贸易的同步发展。
参考书目
俞德浚编著:《中国果树分类学》,农业出版社,北京,1979。
分类 全世界已知果树有2792种,分别隶属于134科和659属。 按叶的生长习性分为落叶果树和常绿果树两大类。按栽培的气候条件分为温带果树、热带和亚热带果树。也可按植株生长习性分为乔木果树、灌木果树、藤本果树和多年生草本果树。现在较为通用的园艺学分类,是根据果实形态结构和利用特点结合栽培要求分为6类:
仁果类 食用部分主要由花托发育而成。植株多数为高大乔木,有中心主枝,分枝有明显层性。长果枝和中果枝都能结果,而以短果枝结果为主。花芽多为混合芽(既生枝叶又开花的芽)。如苹果、梨、山楂、木瓜、榅桲等。
核果类 食用部分主要是中果皮和外果皮,内果皮木质化形成硬核,子房1房含2胚珠形成种子。大多为落叶乔木或灌木;中心主枝往往不明显。花芽多为纯花芽,着生在结果枝叶腋。如桃、杏、李、梅、樱桃、枣等。
浆果类 果实成熟后柔软多汁并含有多数小形种子。多数为矮小落叶灌木或藤本,少数为乔木、草本。植株进入结果期早,中心主枝不明显。花芽多为混合芽。果实虽都称浆果,但在发生和结构上各异,有单果、聚合果、复果或多花果等;大多不耐运输和贮藏,适于生食,为罐藏加工和酿造的重要原料。如葡萄、猕猴桃、树莓、草莓、醋栗、无花果、越橘等。
坚果类 果皮大多坚硬,全部变成木质或革质,成熟时干燥不裂开,含水分较少。食用部分多为种子或其附属物,富含淀粉和脂肪。多为落叶乔、灌木。通常结果较迟但寿命较长。如板栗、榛、核桃、扁桃、银杏和常绿的香榧等。
柑果类 果实外部具有油胞层和白皮层构成的革质果皮,食用部分主要是分瓣内的内果皮汁胞。柑橘类果树的果实都属柑果,如甜橙、柑、橘、金柑、柠檬、柚等。
热带和亚热带果树类 产地条件虽相似,但果实构造相差很大,食用部分也不相同,有不少是假种皮。多为常绿乔灌木或多年生草本。如龙眼、荔枝、油梨、番木瓜、香蕉、菠萝等。
上述分类除仁果类和柑果类界限较明确、与植物学分类相符外,大多不易严格划分,且各国分类方法不尽一致。如美国将树莓、醋栗、草莓、越橘等单独分为小果类,而苏联则将它们列入浆果。
生产概况 果品中含量丰富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糖类,以及许多坚果中含有的植物性蛋白质和脂肪,是人体摄取这些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之一。传统果品生产主供鲜食;现代则用于加工的比重日益提高。在世界一些重要果品生产国中,葡萄、桃、柑橘和苹果产量的加工比重达40~80%以上,加工品包括果酒、果汁、果酱、果脯、蜜饯、果干和罐头等。多数果树树种由于有较强的适应性,可广泛种植于丘陵山地、河滩荒地、盐碱地和城镇宜林绿化地。发展果品生产不仅可有较高的经济收益,还有利于综合开发国土资源、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此外,不少果树也是重要的木材,其果实、种子和根、枝、叶在医药上的用途也已引起人们重视。
世界果树种类虽多,主要栽培的不过30余种。其中尤以葡萄、柑橘、香蕉和苹果4个树种的产量最高,其次为梨、杧果、菠萝、桃、李、草莓、核桃、扁桃和板栗等。近20年来,维生素和矿质含量特别丰富的草莓、山楂、猕猴桃、醋栗和穗醋栗也得到较大发展。世界果树的分布范围在北纬60°至南纬60°之间,而以北半球温带和亚热带为主要栽培地区。20世纪80年代初,全世界年产干鲜果品约3.229亿吨,其中水果约占85%左右,一半以上产于亚洲和欧洲。亚洲盛产热带水果、柑橘类和一些落叶果树果品;欧洲是世界葡萄的主要产地,也有落叶果树和柑橘类果树;美洲主要生产热带水果和柑橘类,其次为落叶果树果品;非洲和大洋洲均以生产热带水果和椰子为主,新西兰近年发展猕猴桃生产已负盛名。经济发达国家果树种植业产值占整个种植业总产值的比重约为 5~15%(中国为1~1.5%)。果品人均消费水平现已超过谷物,与肉类、蔬菜相当,成为每日每餐不可少的食品。世界果品主要生产国为美国、巴西、意大利、印度、苏联、法国、西班牙、中国、墨西哥和日本等。
中国有适于各种果树生长、繁衍的自然条件,种质资源极为丰富。中国原产和引入的果树,包括野生和砧木用的在内,共有59科158属670余种,其中以蔷薇科、芸香科等种类最多,经济价值最高。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中国在嫁接繁殖、品种选育、栽培管理和贮藏加工等方面创造了许多经验。20世纪50年代后,在恢复和发展老果区果树生产的同时,积极开发丘陵与沙荒地新果树基地,如渤海湾、黄河故道、秦岭北麓、新疆和西南等地的苹果生产基地,东南沿海和四川东南的柑橘生产基地等,现已在果品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1950年果树栽培面积仅1000余万亩,水果总产量132万吨。此后经过十余年的恢复和发展,特别是由于80年代以来柑橘、苹果、葡萄、山楂、板栗、桃、香蕉、梨等的生产突飞猛进,1986年全国果树栽培总面积已超过5507.4万亩,居世界各国前列;水果总产量达1347.8万吨。但单位面积产量和年人均消费水平仍远低于经济发达国家。1985年世界人均果品产量为63.9千克,其中发达国家为86千克,中国仅11千克。
生产特点 果品生产与农作物以及其他园艺作物生产的主要不同在于:
多年生多次收获 果树是多年生木本植物。一经栽植,短期内难以改变。所以对园地选择、土地平整、防风林设置、排灌设施、小区规划、树种、品种配置乃至授粉树等在建园前都要求周密考虑,有整套规划。果树的花芽大多在结果前一年形成。在生产管理上,为了既考虑当年,又照顾下年果品的品质和产量,并保持树体健壮,避免出现大小年现象,做好整枝、修剪、疏花疏果、保花保果、土壤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措施十分重要。果树育种因多年生木本的育种周期长,对其性状遗传规律的了解又远不如一、二年生植物,难度较大。
地域性强 温带、热带和亚热带果树的不同,种类适应性不一。企业化经营要求适地栽培,实行品种区域化。即根据不同地区的综合环境条件和是否便利贮藏、运输和加工等因素,选择适应本地区的树种、品种和砧木,确定果树栽培的方向、规模和相应的生产技术措施,以求得产品的优质、高产、稳产和低成本。中国果树种类的区域分布,淮河流域、秦岭以北以苹果、梨、葡萄、桃、柿、枣、李、杏、山楂、核桃、板栗等为主;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以柑橘、枇杷、杨梅等为主;台湾、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地区以香蕉、菠萝、龙眼、荔枝、杧果等热带、亚热带果树为主;东北地区北部和新疆北部高寒地带仅可栽培醋栗、穗醋栗、树莓、越橘等抗寒性小浆果类果树和进行苹果、杏、桃等抗寒品种的匍匐栽培。但随着保护地栽培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种抗逆性种质资源的挖掘、利用和育种研究的进步,许多果树的栽培已逐渐突破自然条件和传统技术的区域性限制。
栽培技术要求较高 由于栽培品种杂合性强,一般不用实生苗栽植,而采用嫁接等无性繁殖。为了繁育良种,还特别重视发展专业化苗圃,改进育苗技术,特别是培育无病毒苗和砧木、采用茎尖培养方法和容器育苗等。
趋势 由于国际市场竞争剧烈,提高品种质量和实行集约化矮化密植,以增加单位面积收益,已成为世界果品生产发展的基本趋势。这些都对果树育种提出了要求,同时,作为育种物质基础的果树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等工作也更加受到重视。从果品生产的种类看,20世纪60年代以来,柑橘尤其是宽皮柑橘和甜橙的栽培面积持续上升,巴西、美国、日本、西班牙、意大利和土耳其等国发展尤快。70年代后,苹果栽培面积增长迅速,伊朗、土耳其、中国等亚洲国家的增长更为显著。近20年来坚果生产的增长速度已超过水果,增长最快的树种是阿月浑子、榛子和扁桃。果品生产的规模正由小规模向大规模发展,由合作组织或集团公司经营的集约化、机械化大型果园日益增多。许多国家的果树生产总的保持了与果品加工和出口贸易的同步发展。
参考书目
俞德浚编著:《中国果树分类学》,农业出版社,北京,1979。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