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roteomics
蛋白质组中
2)  protein
蛋白
1.
Study on the angiotensin I-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 peptides derived from proteins in China;
我国蛋白来源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肽研究现状
2.
Research on separation of proteins and chitins in silkworm chrysalis;
蚕蛹中蛋白质与甲壳分离的研究
3.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complex action of polysaccharide protein;
多糖-蛋白复合作用研究进展
3)  proteins
蛋白
1.
Factors affecting the stability of polypeptides/proteins in microspheres and methods for resolution;
多肽/蛋白类药物在微球中的不稳定因素及解决方法
2.
Application of New Physical Techniques and Methods to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Proteins;
生物物理新技术方法在蛋白结构与功能中的应用研究
3.
Studies on Proteins Involved in the Silkworm Tissues Against Infection of Densovirus China (Zhenjiang) Strain;
家蚕感染浓核病毒中国(镇江)株相关组织蛋白研究
4)  protein A
蛋白A
1.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rotein A Immobilized on Monolithic Capillary Column for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蛋白A连续床亲和毛细管色谱柱的制备及性能考察
2.
Studies of the Piezoelectric Immunosensor for the Detection of Fibrin Using Protein A Oriented Immobilization of Antibody;
蛋白A定向固定抗体的纤维蛋白压电免疫传感器的研究
3.
A Love wave immunosensor based on protein A immobilization strategy for 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s B (SEB) is presented.
报道了一种基于蛋白A固定技术的新型Love波免疫传感器,可用于检测B型葡萄球菌肠毒素(SEB)。
5)  albumen
蛋白
1.
8 nm) when human whole blood and albumen were slowly heated in water bath at room temperature (23 ℃) and 37 ℃~80 ℃ for 15 minutes.
利用自行研制的双积分球系统 ,对不同温度 (37℃~ 80℃ )加热后的蛋白及人全血的光学特性参数 (对波长为 6 32 8nm的光而言 )进行了实验研究。
2.
By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 as first and repeated screening experiments, there are 8 strains elected from 468 strains, thereinto, the number is three for amylum—decomposing, they are called 2H-4,XM-2,XM-7;and four for albumen-decomposing, they are called lN-3,2N-2,H-4 and Sun; and two for grease-decomposing, they are called.
通过定性的方法进行初筛,通过定量的方法进行复筛从468株细菌中筛到对餐厨垃圾有较好降解能力的活性菌8株,其中淀粉分解菌3株,编号分别为2H-4、XM-2、XM-7;蛋白分解菌4株,编号分别为1N-3、2N-2、2H-4和Sun;油脂分解菌2株,编号分别为S-16、R-45;另外还得到纤维素混合分解菌群一个,编号为GQ-2。
6)  Protein A
A蛋白
1.
The process of human Y-immunoglobulin adsorption onto an immobilized protein A hollow fiber membrane was taken as an example.
以人γ─免疫球蛋白在A蛋白为配基的亲和膜上的吸附为例,分析了所有亲和吸附位点的反应速度常数都一致的均一吸附和存在两种亲和吸附位点、反应常数不同的非均一吸附两种情况并建立了相应的模型。
2.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protein A to immobilize antibody on the silicon surface of the imaging ellipsometry biosensor was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研究了在硅片表面上通过A蛋白定向固定抗体分子用于椭偏光学生物传感器免疫检测的可能性。
参考词条
补充资料:组蛋白和非组蛋白
      组蛋白是存在于染色体内的与 DNA结合的碱性蛋白质,染色体中组蛋白以外的蛋白质成分称非组蛋白。绝大部分非组蛋白呈酸性,因此也称酸性蛋白质或剩余蛋白质。组蛋白于1834年由德国科学家A.科塞尔发现。
  
  组蛋白对染色体的结构起重要的作用。染色体是由重复单位──核小体组成。 每一核小体包括一个核心8聚体(由 4种核心组蛋白H2A、H2B、H3和H4的各两个单体组成);长度约为200个碱基对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和一个单体组蛋白H1。长度约为140个碱基对的DNA盘绕于核心8聚体外面。在核心8聚体之间则由长度约为60个碱基对的DNA连接。这种DNA称为"接头"DNA。
  
  组蛋白的组分  几乎所有真核细胞染色体的组蛋白均可分成5种主要的组分,分别用字母或数字命名,命名方法也不统一,如H1或称F1,Ⅰ;H2A或称F2A2,Ⅱb1;H2B或称F2B,Ⅱb2;H3或称F3,Ⅲ;H4或称F2A1,Ⅳ。有核的红细胞或个别生物体中,还存在特别的组蛋白成分,红细胞中为H5或F2C,Ⅴ,鲑鱼组织中为H6或T。H2A、H2B、H3、H4组成核小体的核心,也称核心组蛋白。根据组蛋白的一级结构,又可将它们分为3种类型:赖氨酸含量特别丰富的组蛋白(H1);赖氨酸含量较丰富的组蛋白(H2A和H2B);精氨酸含量丰富的组蛋白(H3和H4)。从整体来说,组蛋白在进化过程中保守性很强。其中H1变化较大,H3和H4变化最小。如对小牛胸腺的5种组蛋白,豌豆苗组蛋白的H3、H4和兔胸腺组蛋白H1等的一级结构比较中发现,小牛胸腺和豌豆苗的组蛋白H4间只在60位和77位上的两个氨基酸残基不同。但已知的真菌和原生动物的组蛋白的部分一级结构和动、植物的组蛋白间的差异较大。
  
  组蛋白合成后的修饰  这是形成组蛋白各组分微不均一性的主要原因。修饰的方式有:①乙酰化。有两种,一种是H1、H2A、H4 组蛋白的氨基末端乙酰化,形成α-乙酰丝氨酸,组蛋白在细胞质内合成后输入细胞核之前发生这一修饰。二是在H2A、H2B、H3、H4的氨基末端区域的某些专一位置形成 N6-乙酰赖氨酸。②磷酸化。所有组蛋白的组分均能磷酸化,在细胞分裂期间,H1的1~3个丝氨酸可以磷酸化。而在有丝分裂时期,H1有3~6个丝氨酸或苏氨酸发生磷酸化,其他四个核心组蛋白的磷酸化可以发生在氨基末端区域的丝氨酸残基上。组蛋白的磷酸化可能会改变组蛋白与 DNA的结合。③甲基化。仅发现于H3的 9和27位和H4的20位的赖氨酸,鸭红细胞组蛋白H1和H5的组氨酸。④ADP-核糖基化。组蛋白H1、H2A、H2B及H3和多聚ADP-核糖的共价结合,ADP-核糖基化被认为是在真核细胞内启动复制过程的扳机。
  
  非组蛋白  染色质中一大群分子量5000~ 15000的蛋白质的总称。真核细胞的非组蛋白可能有 100种以上。由于非组蛋白本身具有聚合特性,它们和组蛋白、核酸等也有结合能力,用电泳和层析技术完全分离非组蛋白比较困难,用双向电泳技术曾在兔肝和诺维科夫肝癌细胞分别分离到69个和84个组分。非组蛋白大致包含下列三类蛋白质:①细胞核内大量的酶。包括 DNA合成及修复过程中的DNA多聚酶和连接酶,核糖核酸(RNA)聚合酶,以及核酸和蛋白质如组蛋白在修饰过程中所需要的酶;②在染色体中起结构作用的蛋白质;③其他尚未阐明功能的蛋白质。非组蛋白在各种组织和细胞的分化及发育过程中以及在正常细胞向肿瘤细胞的转化过程中均会发生变化。各种不同的动物和组织中的非组蛋白成分也有较大的变化。非组蛋白能够选择性地和同源 DNA 结合,它们在RNA聚合酶作用下在体外能促进DNA的转录,所以有人认为染色质中的具有专一功能的非组蛋白在基因转录的选择性调控上起重要作用。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