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dryland winter wheat
旱作冬小麦
1.
On potential yield increase of dryland winter wheat on the loess tableland;
黄土塬区旱作冬小麦增产潜力研究
5) wheat in dryland
旱作小麦农田
1.
Service system of drought monitoring and prediction for spring wheat in dryland in east part of Gansu province;
甘肃河东旱作小麦农田干旱监测预警服务系统研究
6) Dryland wheat
旱地小麦
1.
Integrated cultivation technique of underground irrigation and film mulching for dryland wheat;
旱地小麦渗灌覆盖栽培技术研究
2.
Multispot experiment and demonstration of watercollecting technique for dryland wheat by film mulching and hole seeding in furrows;
旱地小麦覆膜沟穴播集雨增产技术多点试验研究及生产示范
3.
The relations between kernel quality and agronomic characters and the relations among agronomic characters of wheat and the relations among quality characters of kernel are analyzed using national area test of Huanghuai dryland wheat in 2000~2001.
以 2 0 0 0~ 2 0 0 1年度国家黄淮旱地小麦区试为材料 ,分析了小麦籽粒品质与若干农艺性状的关系 ,以及农艺性状之间、品质性状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有效穗与株高、穗粒数呈显著负相关 ,蛋白质与吸水率呈显著正相关 ,湿面筋与吸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 ,蛋白质、湿面筋与沉降值呈显著正相关 ,蛋白质与湿面筋呈极显著正相关 ,千粒重与沉降值呈显著负相关 ,株高与蛋白质呈弱正相关 ,生育期与容重呈显著负相关 ,千粒重与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
补充资料:春中田园作
【诗文】: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注释】:
归(一作新)燕识故(一作旧)巢。
旧(一作故)人看新历。
惆怅远行(一作送远)客。
这是一首春天的颂歌。从诗所展现的环境和情调看,似较《辋川集》的写作时间要早些。在这首诗中,诗人只是平平地叙述,心情平静地感受着、品味着生活的滋味。
冬天很难见到的斑鸠,随着春的来临,很早就飞到村庄来了,在屋上不时鸣叫着,村中的杏花也赶在桃花之前争先开放,开得雪白一片,整个村子掩映在一片白色杏花之中。开头两句十个字,通过鸟鸣、花开,就把春意写得很浓了。接着,诗人由春天的景物写到农事,好象是春鸠的鸣声和耀眼的杏花,使得农民在家里呆不住了,他们有的拿着斧子去修整桑枝,有的扛着锄头去察看泉水的通路。整桑理水是经冬以后最早的一种劳动,可说是农事的序幕。
归燕、新历更是春天开始的标志。燕子回来了,飞上屋梁,在巢边呢喃地叫着,似乎还能认识它的故巢,而屋中的旧主人却在翻看新一年的日历。旧人、归燕,和平安定,故居依然,但“东风暗换年华”,生活在自然地和平地更替与前进。对着故巢、新历,燕子和人将怎样规划和建设新的生活呢?这是用极富诗意的笔调,写出春天的序幕。不是吗?新历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不就象春天的布幕在眼前拉开了一样吗?
诗的前六句,都是写诗人所看到的春天的景象。结尾两句,写自己的感情活动。诗人觉得这春天田园的景象太美好了,“物欣欣而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一切是那样富有生气,充满着生活之美。他很想开怀畅饮,可是,对着酒又停住了,想到那离开家园作客在外的人,无缘享受与领略这种生活,不由得为之惋惜、惆怅。
这首诗春天的气息很浓,而诗人只是平静地淡淡地描述,始终没有渲染春天的万紫千红。但从淡淡的色调和平静的活动中却成功地表现了春天的到来。诗人凭着他敏锐的感受,捕捉的都是春天较早发生的景象,仿佛不是在欣赏春天的外貌,而是在倾听春天的脉搏,追踪春天的脚步。诗中无论是人是物,似乎都在春天的启动下,满怀憧憬,展望和追求美好的明天,透露出唐代前期的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面貌的某些特征。人们的精神状态也有点象万物欣欣然地适应着春天,显得健康、饱满和开展。
(余恕诚)
【出处】:
全唐诗(册4 卷125 页1248d)全唐诗:卷125_57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注释】:
归(一作新)燕识故(一作旧)巢。
旧(一作故)人看新历。
惆怅远行(一作送远)客。
这是一首春天的颂歌。从诗所展现的环境和情调看,似较《辋川集》的写作时间要早些。在这首诗中,诗人只是平平地叙述,心情平静地感受着、品味着生活的滋味。
冬天很难见到的斑鸠,随着春的来临,很早就飞到村庄来了,在屋上不时鸣叫着,村中的杏花也赶在桃花之前争先开放,开得雪白一片,整个村子掩映在一片白色杏花之中。开头两句十个字,通过鸟鸣、花开,就把春意写得很浓了。接着,诗人由春天的景物写到农事,好象是春鸠的鸣声和耀眼的杏花,使得农民在家里呆不住了,他们有的拿着斧子去修整桑枝,有的扛着锄头去察看泉水的通路。整桑理水是经冬以后最早的一种劳动,可说是农事的序幕。
归燕、新历更是春天开始的标志。燕子回来了,飞上屋梁,在巢边呢喃地叫着,似乎还能认识它的故巢,而屋中的旧主人却在翻看新一年的日历。旧人、归燕,和平安定,故居依然,但“东风暗换年华”,生活在自然地和平地更替与前进。对着故巢、新历,燕子和人将怎样规划和建设新的生活呢?这是用极富诗意的笔调,写出春天的序幕。不是吗?新历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不就象春天的布幕在眼前拉开了一样吗?
诗的前六句,都是写诗人所看到的春天的景象。结尾两句,写自己的感情活动。诗人觉得这春天田园的景象太美好了,“物欣欣而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一切是那样富有生气,充满着生活之美。他很想开怀畅饮,可是,对着酒又停住了,想到那离开家园作客在外的人,无缘享受与领略这种生活,不由得为之惋惜、惆怅。
这首诗春天的气息很浓,而诗人只是平静地淡淡地描述,始终没有渲染春天的万紫千红。但从淡淡的色调和平静的活动中却成功地表现了春天的到来。诗人凭着他敏锐的感受,捕捉的都是春天较早发生的景象,仿佛不是在欣赏春天的外貌,而是在倾听春天的脉搏,追踪春天的脚步。诗中无论是人是物,似乎都在春天的启动下,满怀憧憬,展望和追求美好的明天,透露出唐代前期的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面貌的某些特征。人们的精神状态也有点象万物欣欣然地适应着春天,显得健康、饱满和开展。
(余恕诚)
【出处】:
全唐诗(册4 卷125 页1248d)全唐诗:卷125_57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