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root dry weight
根干重
1.
2) No differences in root dry weight were observed among cultivars for root samples collected from June 1997 through Nov.
比较了在果岭区匍匐剪股颖的 6个多枝条密度品种和 8个标准品种在不同时期 ,分蘖数、根干重、非结构性糖含量的变化规律。
3) root dry weight
根系干重
1.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main shoot length,root volume and root dry weight,treated with half amount PGPR bio-fertilizer+half amount chemical fertilizer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
其中PGPR菌肥+半量化肥处理下,不同生育期燕麦主根长,根体积和根系干重均明显高出对照(CK0),且在拔节期和抽穗期效果更为显著,与单独使用PGPR菌肥差异显著。
4) dry weight of root system
根系干重
1.
Changes of dry weight of root system after anthesis and yield in different soil thickness in dryland wheat;
不同土层厚度条件下旱地小麦花后根系干重及产量变化
5) specific arsenic uptake
单位根干重砷吸收量
6) dried roots
干根
1.
Genomic DNA extraction and RAPD analysis from dried roots of Bupleurum chinense
柴胡药材干根DNA提取及RAPD分析
补充资料:干葛根
葛根
【葛根的功效介绍】:
葛根(《本经》)
【异名】干葛(《阎氏小儿方》),甘葛(《滇南本草》),粉葛(《草木便方》),葛麻茹(《陆川本草》),葛于根(《山东中药》),黄葛根(《四川中药志》),葛条根(《陕西中药志》)。
【来源】为豆科植物葛的块根。
【植物形态】葛(《诗经》),又名:鸡齐(《本经》),絺绤草(《说文》),鹿藿、黄斤(《别录》),黄葛藤(《天宝本草》),野扁葛。
多年生藤本,长达10米,全株被黄褐色粗毛。
块根肥厚。
叶互生;具长柄;3出复叶,顶端小叶的柄较长,叶片菱状圆形,有时有3波状浅裂,长8~19厘米,宽6.5~18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圆形,两面均被白色伏生短柔毛,下面较密;侧生小叶较小,偏椭圆形或偏菱状椭圆形,有时有2~3波状浅裂。
总状花序腋生,总花梗密被黄白色绒毛;花密生;苞片狭线形,早落,小苞片线状披针形;蝶形花蓝紫色或紫色,长15~19厘米;花萼5齿裂,萼齿披针形;旗瓣近圆形或卵圆形,先端微凹,基部有两短耳,翼瓣狭椭圆形,较旗瓣短,通常仅一边的基部有耳,龙骨瓣较翼瓣稍长;雄蕊10,两体(91);子房线形,花柱弯曲。
荚果线形,扁平,长6~9厘米,宽7~10毫米,密被黄褐色的长硬毛。
种子卵圆形而扁,赤褐色,有光泽。
花期4~8月。
果期8~10月。
生于山坡草丛中或路旁及较阴湿的地方。
分布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
本植物的藤茎(葛蔓)、叶(葛叶)、花(葛花)、种子(葛谷)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春、秋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切片,晒干或烘干。
广东、福建等垃切片后,用盐水、白矾水或淘米水浸泡,再用硫黄熏后晒干,色较白净。
【药材】干燥块根呈长圆柱形,药材多纵切或斜切成板状厚片,长短不等,约长20厘米左右,直径5~10厘米,厚0.7~1.3厘米。
白色或淡棕色,表面有时可见残存的棕色外皮,切面粗糙,纤维性强。
质硬而重,富粉性,并含大量纤维,横断面可见由纤维所形成的同心性环层,纵切片可见纤维性与粉质相间,形成纵纹。
无臭,味甘。
以块肥大、质坚实、色白、粉性足、纤维性少者为佳;质松、色黄、无粉性、纤维性多者质次。
全国大部地区有产,主产河南、湖南、浙江、四川等地。
除上述正品外,尚有同属植物食用葛藤、峨嵋葛藤、甘葛藤、三裂叶野葛藤等的块根,在少数地区亦作葛根使用。
【化学成分】葛根含异黄酮成分葛根素、葛根素木糖甙、大豆黄酮、大豆黄酮甙及β-谷甾醇、花生酸,又含多量淀粉(新鲜葛根中含量为19~20)。
甘葛藤的干根含淀粉37。
三裂叶野葛藤的根部含淀粉15~20。
从印度的同属植物的根中分离出葛根素、大豆黄酮、大豆黄酮甙、β-谷甾醇、4′,6″-二乙酰葛根素和豆甾醇。
【药理作用】①对循环系统的作用葛根中提出的黄酮能增加脑及冠状血管血流量。
麻醉狗颈内动脉注射葛根黄酮后,脑血流量增加,血管阻力相应降低,作用维持2~20分钟,如静脉注射,则脑血流量增加较轻,也不能解除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收缩脑血管的作用,但对高血压动脉硬化病人则能改善脑循环,其作用温和。
葛根黄酮及葛根酒浸膏注射于狗的冠状动脉及静脉,均能使冠状血管血流量增加,血管阻力降低。
给大鼠腹腔及皮下注射葛根酒浸膏和腹腔注射其水煎剂及葛根中提出的结晶,对垂体后叶素所引起的心脏缺血反应均有保护作用,葛根水煎剂口服对高血压狗无明显的降压作用。
葛根(日本产)煎剂中据报道有兴奋和抑制心脏两种成分。
【葛根的功效介绍】:
葛根(《本经》)
【异名】干葛(《阎氏小儿方》),甘葛(《滇南本草》),粉葛(《草木便方》),葛麻茹(《陆川本草》),葛于根(《山东中药》),黄葛根(《四川中药志》),葛条根(《陕西中药志》)。
【来源】为豆科植物葛的块根。
【植物形态】葛(《诗经》),又名:鸡齐(《本经》),絺绤草(《说文》),鹿藿、黄斤(《别录》),黄葛藤(《天宝本草》),野扁葛。
多年生藤本,长达10米,全株被黄褐色粗毛。
块根肥厚。
叶互生;具长柄;3出复叶,顶端小叶的柄较长,叶片菱状圆形,有时有3波状浅裂,长8~19厘米,宽6.5~18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圆形,两面均被白色伏生短柔毛,下面较密;侧生小叶较小,偏椭圆形或偏菱状椭圆形,有时有2~3波状浅裂。
总状花序腋生,总花梗密被黄白色绒毛;花密生;苞片狭线形,早落,小苞片线状披针形;蝶形花蓝紫色或紫色,长15~19厘米;花萼5齿裂,萼齿披针形;旗瓣近圆形或卵圆形,先端微凹,基部有两短耳,翼瓣狭椭圆形,较旗瓣短,通常仅一边的基部有耳,龙骨瓣较翼瓣稍长;雄蕊10,两体(91);子房线形,花柱弯曲。
荚果线形,扁平,长6~9厘米,宽7~10毫米,密被黄褐色的长硬毛。
种子卵圆形而扁,赤褐色,有光泽。
花期4~8月。
果期8~10月。
生于山坡草丛中或路旁及较阴湿的地方。
分布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
本植物的藤茎(葛蔓)、叶(葛叶)、花(葛花)、种子(葛谷)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春、秋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切片,晒干或烘干。
广东、福建等垃切片后,用盐水、白矾水或淘米水浸泡,再用硫黄熏后晒干,色较白净。
【药材】干燥块根呈长圆柱形,药材多纵切或斜切成板状厚片,长短不等,约长20厘米左右,直径5~10厘米,厚0.7~1.3厘米。
白色或淡棕色,表面有时可见残存的棕色外皮,切面粗糙,纤维性强。
质硬而重,富粉性,并含大量纤维,横断面可见由纤维所形成的同心性环层,纵切片可见纤维性与粉质相间,形成纵纹。
无臭,味甘。
以块肥大、质坚实、色白、粉性足、纤维性少者为佳;质松、色黄、无粉性、纤维性多者质次。
全国大部地区有产,主产河南、湖南、浙江、四川等地。
除上述正品外,尚有同属植物食用葛藤、峨嵋葛藤、甘葛藤、三裂叶野葛藤等的块根,在少数地区亦作葛根使用。
【化学成分】葛根含异黄酮成分葛根素、葛根素木糖甙、大豆黄酮、大豆黄酮甙及β-谷甾醇、花生酸,又含多量淀粉(新鲜葛根中含量为19~20)。
甘葛藤的干根含淀粉37。
三裂叶野葛藤的根部含淀粉15~20。
从印度的同属植物的根中分离出葛根素、大豆黄酮、大豆黄酮甙、β-谷甾醇、4′,6″-二乙酰葛根素和豆甾醇。
【药理作用】①对循环系统的作用葛根中提出的黄酮能增加脑及冠状血管血流量。
麻醉狗颈内动脉注射葛根黄酮后,脑血流量增加,血管阻力相应降低,作用维持2~20分钟,如静脉注射,则脑血流量增加较轻,也不能解除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收缩脑血管的作用,但对高血压动脉硬化病人则能改善脑循环,其作用温和。
葛根黄酮及葛根酒浸膏注射于狗的冠状动脉及静脉,均能使冠状血管血流量增加,血管阻力降低。
给大鼠腹腔及皮下注射葛根酒浸膏和腹腔注射其水煎剂及葛根中提出的结晶,对垂体后叶素所引起的心脏缺血反应均有保护作用,葛根水煎剂口服对高血压狗无明显的降压作用。
葛根(日本产)煎剂中据报道有兴奋和抑制心脏两种成分。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