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内源氨基酸排泄量
1)  endogenous amino acid excretion
内源氨基酸排泄量
1.
Research advance in measurement of endogenous amino acid excretion at the terminal ileum using the isotope-labled endogenous nitrogen method;
同位素标记内源氮法测定回肠内源氨基酸排泄量研究进展
2)  excretion of endogenous amino acids
内源氨基酸排泄
3)  endogenous outputs
内源排泄量
4)  Endogenous output
内源排泄量
5)  Endogonous energy losses
内源能排泄量
6)  Endogenous phosphorous excretion
内源磷排泄量
补充资料:排泄
排泄
excretion

   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终产物排出体外的生理过程。糖、脂肪在代谢过程中完全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氨基酸在代谢过程中脱去氨基后,所余碳链也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氨基进而转化为氨、尿素或尿酸。二氧化碳通过呼吸器官(肺或鳃等)排出体外。多余的水和含氮化合物(氨、尿素、尿酸)的排除主要是通过排泄器官来实现的。
   由于动物进化水平不同和适应多变环境的结果,排泄器官一般可分为下列5类:①原生动物的伸缩泡。②昆虫的马尔皮基氏小管。③甲壳动物的触角腺。④无脊椎动物的肾器官,包括原肾管、后肾管和肾管。⑤脊椎动物的肾脏。
    伸缩泡 见于淡水的原生动物、海绵以及海产的纤毛虫类。伸缩泡内充满清亮的液体。它的充盈与排空是一种节律性活动。当伸缩泡的体积扩大到一定程度时,就产生收缩,将内含的液体排除到细胞外。伸缩泡节律性收缩和介质的渗透浓度有密切的关系。提高介质的渗透浓度,节律活动减慢或停止;降低介质的渗透浓度,节律活动加快。原生动物可以直接通过细胞膜扩散而排除CO2  、氨以及其他代谢产物。
    马尔皮基氏小管 简称马氏小管。昆虫纲、蜘蛛纲以及某些陆生的节肢动物,如蜈蚣、马陆等的排泄系统由马氏小管与后肠组成。马氏小管是一些细长的管子,管子的一端开口于中肠与后肠之间,另一端为盲端,浸浴在血腔中。在马氏小管内形成的原尿,尿量甚多。例如竹节虫,每小时所产生的原尿量相当于该动物的体液量。
    触角腺 或称绿腺,见于甲壳动物的头部。每侧的触角腺由末囊、迷路、肾管和尿囊组成。末囊位于食道旁,迷路是一条弯曲复杂的管子,尿囊开口于大触角的基部。由于各类甲壳动物生活于不同的环境,触角腺的变异甚大。
    肾器官 ①原肾管。见于扁形动物、袋形动物及原始的环节动物。原肾管是一细长的导管,起始端由管细胞或火焰细胞组成。原肾管经有收缩作用的尿囊和外界相通。②后肾管。多数环节动物的排泄器官为后肾管。后肾管起始端和体腔相通。后肾系统除排除代谢的废物外,对机体的渗透压调节也有效。③肾管。见于软体动物。排泄器官在心脏部位和循环系统紧密相联。
    肾是脊椎动物的排泄器官。它由数以百万计的肾单位组成。典型的肾单位包括肾小体、肾小管两个部分。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球囊(鲍曼氏囊)所组成。肾小球是一团毛细血管,由入球小动脉分支而成,毛细血管吻合后汇入出球小动脉。肾小囊的内层与毛细血管壁紧贴,而外层和肾小管的管壁相连。肾小管可分成3段:近曲小管、髓袢(亨勒氏袢)和远曲小管。多个肾单位与集合管相连,集合管开口于肾乳头。由于各纲脊椎动物的进化水平不同,肾单位的结构也有很大的差别。
   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与功能的单位。血液经过肾脏后,由于肾小体的超滤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与分泌作用形成尿(见肾)。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