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elective cutting
择伐作业
1.
How to decrease the damage rate of residual standing trees in the selective cutting sites is quite important for forest land owners to reduce the wood production waste and to develop and utilize forest resources in a sustainable way.
影响油锯择伐作业中保留木损伤率的因素很多,经过分析可知采伐强度、林分密度和采伐木单株材积是影响保留木损伤率的主要因素。
2.
Selective cutting intensity,stand density and felling tree volume per stem were considered as the major influencing factors by analyzing related researches at home and abroad.
为了研究森林采伐作业对保留木损伤率的影响,降低森林经营和开发利用中资源的损失和浪费,实现现有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分析了油锯择伐作业中对保留木损伤率的影响,可知:采伐强度、林分密度和采伐木单株材积是影响保留木损伤率的主要因素。
2) selection method(or system);selection system
择伐作业法
3) coppice selection system
矮林择伐作业法
4) virtual visualized selective cutting
可视化虚拟择伐作业
5) group-selection(system)
群状择伐(作业法)<林>
6) cutting operation
采伐作业
1.
Through investigating the cutting areas which were operated in 1994~1997 and those under operation at present,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effects on forest regeneration, survival, landscape fragmentation and species diversity by different cutting methods, cutting intensity, cutting operation techniques.
一切采伐作业都必须在一定的生态约束下进行,这样有利于林木更新生长。
补充资料:择伐
每隔一定年限在伐区伐去部分成熟林木的森林主伐方式。伐后的林中空隙,逐渐为天然更新的苗木所补充,形成复层异龄林,可保持良好的森林环境,是防护林、风景林的主伐方式。
理想的择伐林包括所有年龄的林木,从1年生幼苗到采伐年龄的老龄木。每一龄级的林木株数不等,但所占面积相等;或林内有若干龄级的林木,其株数自最小径阶向上有规律地减少,但所占面积相等(见图)。这种林分称为平衡异龄林。从中每年都可采伐到等量的木材,且每年都有更新。
在现实林分中的年龄分配呈不平衡状态,每次的采伐量不一定相等,采伐的间隔年限也不一定都相同,但只要不破坏中间年龄,在长期进行择伐后,林分年龄状况会越来越趋于平衡分配。
择伐技术指标 包括采伐强度(采伐量)、采伐间隔期和确定采伐木的标准。
采伐强度 指每次采伐的蓄积量与伐前林分总蓄积量之比。在集约经营和林分年龄近于平衡分配的情况下,一般按采伐量等于生长量的原则确定。采伐量还与采伐间隔期有密切关系。如每年进行择伐,则每次采伐量等于年生长量;如隔5年进行一次,则每次采伐量等于5年生长量之和。在非平衡异龄林中,当林分中年龄较大的林木较多时,采伐量应高于生长量;否则相反。由此可见采伐强度是调整林分年龄分配的一种手段。采伐量等于生长量这个原则的重要性,就在于使林分的年龄分配保持平衡,使木材的利用量能经常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从而在一个林分内实现森林的永续利用。采伐强度又是调整森林更新的重要手段,对阳性树种可采用较大的强度;对耐荫树种强度应小些。在混交林中,通过调整采伐强度能调整林分的组成。大强度的择伐可使喜光树种在更新总量中占较大比例;较小的采伐强度则可增加耐荫树种的比例。采伐强度也影响留存林木的生长状况和质量。对于浅根性和对环境剧变反应敏感的树种或土层浅薄地段的林分,如采伐强度过大,很易导致风倒、枯梢或生长量下降。
采伐间隔期 即相邻两次采伐的间隔年限,与采伐强度密切相关。为了达到采伐量与生长量相等,可以用年生长量除采伐量所得商值作为间隔期的标准。在集约经营条件下,采伐间隔期一般为5~10年。有时可长达30年。
采伐木选择 选择采伐木标准能影响林分的生长状况和质量,并能决定林分的树种组成和森林更新的方向,以及所得木材的材种和质量。合理的择伐应把采伐和育林紧密结合,既生产一定数量的木材,又促进留存林木的良好生长和保证符合经营目的的森林更新。确定采伐木的主要依据是年龄,即采伐达到成熟龄的林木。通常是把达到规定径级以上的林木全部伐去。但生长特别良好、或作为母树、或为庇荫需要的植株应予以保留。在规定径级以下的林木中,凡属生长不良或受机械损伤、或罹病虫害、或干形不良和压制目的树种生长的次要树种则要伐去。采伐木的选择标准还受采伐强度的制约。如按某一规定径级作标准可能使采伐强度过大或过小,则应适当调整采伐木选择标准,以保证适宜的采伐强度。
择伐方式 按经营集约程度不同,择伐可分为:①径级择伐。又称粗放择伐,是一种最古老的主伐方式。首先根据对木材的要求,确定最低采伐径级。采伐强度常达30~60%或更高,间隔期较长或没有明确的间隔期。伐后林分郁闭度常降至0.5以下,林分状况多数不良,会出现次要树种占优势,枯梢、风倒等现象。但木材的生产成本较低。②经营择伐。又称集约择伐、更新择伐。是以提高林分生产力、维护森林环境,并使林分中林木的年龄分配呈平衡状态为出发点,确定采伐强度、间隔期和采伐木的标准。采伐量以不超过生长量为主要依据;间隔期较短,通常5~10年,采伐木严格按照"去大留小、去劣留优"的原则来决定。按采伐木的空间分布状况,还可分为单株择伐和群状择伐。前者是在林分内伐去单株分散的、已达采伐年龄的和劣质的林木。伐后林内空隙面积较小,通常只有耐荫的树种才能更新;而且分散采伐,生产成本高,对已更新的幼树损伤大。后者是成群团状采伐成熟木。群团的大小根据目的树种的苗木对光照等生态因子的适应程度而定。阳性树种可以大些(最大的群团直径约2倍于周围树高),耐荫树种小些。在实行群状择伐的林分中,每个群团内由同龄林木组成,但从全林看,仍是异龄林。理想的经营择伐林分中各龄级所占面积应相等。与单株择伐相比,群状择伐的木材生产成本较低兼,对邻近树木及幼苗幼树损伤程度也较轻,并可采用人工更新或人工促进更新方法改变原有的林分组成。
择伐的评价和选用 择伐后,林地上有林木庇护,可保持比较稳定的森林环境,森林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的作用也优于皆伐和渐伐。由于择伐常形成异龄复层林,能充分利用光能,增加林分生产量,并能对自然灾害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因而是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和山地陡坡森林唯一能够应用的主伐方式。河流两岸、铁路沿线和风景疗养林也以择伐最为理想。在雪害和风倒严重的地区,采用强度小的择伐能有效地防止这些灾害,并有利于耐荫树种的更新。但与其他主伐方式相比,择伐的采伐,集材工作较分散,机械化较因难,木材成本较高;在采伐、集材过程中对留存林木及幼苗、幼树的损伤率也较高;此外,在确定采伐强度、间隔期和选择采伐木时要有较高的技术。
理想的择伐林包括所有年龄的林木,从1年生幼苗到采伐年龄的老龄木。每一龄级的林木株数不等,但所占面积相等;或林内有若干龄级的林木,其株数自最小径阶向上有规律地减少,但所占面积相等(见图)。这种林分称为平衡异龄林。从中每年都可采伐到等量的木材,且每年都有更新。
在现实林分中的年龄分配呈不平衡状态,每次的采伐量不一定相等,采伐的间隔年限也不一定都相同,但只要不破坏中间年龄,在长期进行择伐后,林分年龄状况会越来越趋于平衡分配。
择伐技术指标 包括采伐强度(采伐量)、采伐间隔期和确定采伐木的标准。
采伐强度 指每次采伐的蓄积量与伐前林分总蓄积量之比。在集约经营和林分年龄近于平衡分配的情况下,一般按采伐量等于生长量的原则确定。采伐量还与采伐间隔期有密切关系。如每年进行择伐,则每次采伐量等于年生长量;如隔5年进行一次,则每次采伐量等于5年生长量之和。在非平衡异龄林中,当林分中年龄较大的林木较多时,采伐量应高于生长量;否则相反。由此可见采伐强度是调整林分年龄分配的一种手段。采伐量等于生长量这个原则的重要性,就在于使林分的年龄分配保持平衡,使木材的利用量能经常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从而在一个林分内实现森林的永续利用。采伐强度又是调整森林更新的重要手段,对阳性树种可采用较大的强度;对耐荫树种强度应小些。在混交林中,通过调整采伐强度能调整林分的组成。大强度的择伐可使喜光树种在更新总量中占较大比例;较小的采伐强度则可增加耐荫树种的比例。采伐强度也影响留存林木的生长状况和质量。对于浅根性和对环境剧变反应敏感的树种或土层浅薄地段的林分,如采伐强度过大,很易导致风倒、枯梢或生长量下降。
采伐间隔期 即相邻两次采伐的间隔年限,与采伐强度密切相关。为了达到采伐量与生长量相等,可以用年生长量除采伐量所得商值作为间隔期的标准。在集约经营条件下,采伐间隔期一般为5~10年。有时可长达30年。
采伐木选择 选择采伐木标准能影响林分的生长状况和质量,并能决定林分的树种组成和森林更新的方向,以及所得木材的材种和质量。合理的择伐应把采伐和育林紧密结合,既生产一定数量的木材,又促进留存林木的良好生长和保证符合经营目的的森林更新。确定采伐木的主要依据是年龄,即采伐达到成熟龄的林木。通常是把达到规定径级以上的林木全部伐去。但生长特别良好、或作为母树、或为庇荫需要的植株应予以保留。在规定径级以下的林木中,凡属生长不良或受机械损伤、或罹病虫害、或干形不良和压制目的树种生长的次要树种则要伐去。采伐木的选择标准还受采伐强度的制约。如按某一规定径级作标准可能使采伐强度过大或过小,则应适当调整采伐木选择标准,以保证适宜的采伐强度。
择伐方式 按经营集约程度不同,择伐可分为:①径级择伐。又称粗放择伐,是一种最古老的主伐方式。首先根据对木材的要求,确定最低采伐径级。采伐强度常达30~60%或更高,间隔期较长或没有明确的间隔期。伐后林分郁闭度常降至0.5以下,林分状况多数不良,会出现次要树种占优势,枯梢、风倒等现象。但木材的生产成本较低。②经营择伐。又称集约择伐、更新择伐。是以提高林分生产力、维护森林环境,并使林分中林木的年龄分配呈平衡状态为出发点,确定采伐强度、间隔期和采伐木的标准。采伐量以不超过生长量为主要依据;间隔期较短,通常5~10年,采伐木严格按照"去大留小、去劣留优"的原则来决定。按采伐木的空间分布状况,还可分为单株择伐和群状择伐。前者是在林分内伐去单株分散的、已达采伐年龄的和劣质的林木。伐后林内空隙面积较小,通常只有耐荫的树种才能更新;而且分散采伐,生产成本高,对已更新的幼树损伤大。后者是成群团状采伐成熟木。群团的大小根据目的树种的苗木对光照等生态因子的适应程度而定。阳性树种可以大些(最大的群团直径约2倍于周围树高),耐荫树种小些。在实行群状择伐的林分中,每个群团内由同龄林木组成,但从全林看,仍是异龄林。理想的经营择伐林分中各龄级所占面积应相等。与单株择伐相比,群状择伐的木材生产成本较低兼,对邻近树木及幼苗幼树损伤程度也较轻,并可采用人工更新或人工促进更新方法改变原有的林分组成。
择伐的评价和选用 择伐后,林地上有林木庇护,可保持比较稳定的森林环境,森林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的作用也优于皆伐和渐伐。由于择伐常形成异龄复层林,能充分利用光能,增加林分生产量,并能对自然灾害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因而是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和山地陡坡森林唯一能够应用的主伐方式。河流两岸、铁路沿线和风景疗养林也以择伐最为理想。在雪害和风倒严重的地区,采用强度小的择伐能有效地防止这些灾害,并有利于耐荫树种的更新。但与其他主伐方式相比,择伐的采伐,集材工作较分散,机械化较因难,木材成本较高;在采伐、集材过程中对留存林木及幼苗、幼树的损伤率也较高;此外,在确定采伐强度、间隔期和选择采伐木时要有较高的技术。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