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ntron4 of GH gene
GH基因Intron4
1.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re were M-ASP and SacI-RFLP polymorphisms in Intron4 of GH gene and there was a C/G mutation by DNA sequencing and resulted in 3 genotypes CC,CG and GG.
检测结果显示,GH基因Intron4的这个位点同时具有M-ASP和SacI-RFLP多态。
2) growth hormone gene
GH基因
1.
The polymorphism in the region-119~+486 bp of growth hormone gene in line I(154),line Ⅱ(41) and lineⅢ(53) of Jinhua piⅠgs were detected using PCR-RFLP-ApaⅠ method.
采用PCR-RFLP-ApaⅠ方法检测金华猪Ⅰ系(154头)、Ⅱ系(41头)和Ⅲ系(53头)GH基因-119~+486bp片段的多态性,发现2个等位基因:A(449bp)和B(316+133bp)。
2.
By the technology of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PCR-RFLP) , genetic polymorphism of HaeⅢ site of growth hormone gene in ChengduMa goats and Boer goats was tested.
结果表明:成都麻羊和波尔山羊2个山羊群体中均存在GH基因HaeⅢ酶切位点的多态性,且均有A、B两个等位基因。
3) gH gene
gH基因
1.
Genetic diversity and differentiation of Leiqiong cattle based on the fifth exon sequences of GH gene;
雷琼牛GH基因第五外显子遗传多样性及其分化
2.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of porcine GH genes by 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production performance;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猪GH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及与生产性能的关系
3.
A pair of primers was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according to the published sequences data of the gH gene of a vaccine duck plague virus (DPV) strain.
根据发表的鸭瘟病毒弱毒gH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
4) GH
GH基因
1.
Study on Polymorphisms of PRL and GH Genes on GaoYou Duck and 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the Polymorphisms of the Two Genes and Productive Traits;
高邮鸭PRL和GH基因多态性检测及其与生产性能关系的研究
5) Foreign growth hormone gene
外源GH基因
6) Common carp GH gene
鲤鱼GH基因
补充资料:Intron A
药物名称:干扰能
英文名:Intron A
别名:干扰素 ,干扰能
药理作用: 干扰素的药理作用是多方面的,包括抑制病毒繁殖、免疫调节和抗肿瘤效应。通过调动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促分化、抑制增殖及调控某些致癌基因表达,干扰素对迅速分裂的肿瘤细胞有选择性抑制作用。具体机制还包括防止病毒整合到细胞DNA中,阻止肿瘤细胞生长、转移及除去封闭抗体,促进自然杀伤(NK)和巨噬细胞的功能等。干扰素分αβγ三种。α-干扰素由人白细胞产生,称人白细胞干扰素;β-干扰素由人成纤维母细胞产生,又称人成纤维母细胞干扰素;γ-干扰素由人T淋巴细胞产生,又称人淋巴细胞干扰素。干扰素为广谱抗病毒剂。细胞受病毒感染后产生干扰素,与细胞表面特殊的由神经节糖苷和糖蛋白组成的受体结合,激活细胞的2',5'-寡腺苷酸合成酶及蛋白激酶,破坏病毒的mRNA,致使病毒蛋白合成受阻。干扰素分布广泛、具有高度种属特异性,毒性低。干扰素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对现知所有RNA病毒及DNA病毒几乎都能抑制,对寄生于细胞内的衣原体、原虫等微生物也有作用。干扰素不能直接中和病毒,主要通过与目标细胞表面上的受体结合,激活细胞内抗病毒蛋白基因,使目标细胞合成多种抗病毒蛋白,切断病毒mRNA,抑制病毒的蛋白质合成,从而抑制病毒繁殖。干扰素还能使目标细胞抑制病毒的脱壳、DNA复制及mRNA转录,但不影响宿主细胞mRNA与核糖体的结合,故对人体毒性小。 干扰素也具有抗增殖作用,用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尤其对血源性恶性肿瘤疗效较好。干扰素是通过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抑制肿瘤病的繁殖,抑制癌基因(C-fos)的表达和转化,激活抗肿瘤免疫功能等综合性作用达到抗肿瘤的目的。 干扰素通过免疫调节能调整人体的整个免疫功能(包括免疫监视、免疫保护和免疫自稳三大基本功能),主要表现为对免疫效应细胞的作用:①通过调节NK和K细胞的杀伤活性,杀伤癌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但能保护正常细胞和某些肿瘤细胞;②作用于B淋巴细胞,调节抗体形成;③增强淋巴细胞表面组织相容性抗原和Fc受体的表达,有利于效应细胞的作用;④激活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干扰素还能通过细胞因子网络调节,诱导ILs,TNF,CSF等其他细胞因子的产生,协同进行免疫调节。
药代动力: 干扰素不能由胃肠道吸收。肌内或皮下注射后IFNa80%以上可被吸收,IFNB、r则吸收较差。天然或重组IFNa肌注后一般在4~8小时后血浆中达到基本相近的峰值。t1/2约为4~12小时,个体差异很大,与所用剂量相关。血浆浓度与疗效并不相关,但与毒性相关。本品大部分不与血浆蛋白结合,基本不能透过血脑屏障,可通过胎盘和进入乳汁。主要由肾小球滤过降解,部分在肝中降解。尿中原形排出很小。口服因遭蛋白酶破坏而无效。α-干扰素可供皮下注射、肌注或静脉注射。β-干扰素肌注后吸收较差,常用静脉给药。80%以上吸收。加药浓
适应症: 干扰素主要用于治疗晚期毛细胞白血病、肾癌、黑色素瘤、Kaposi肉瘤、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和中低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他曾用于骨肉瘤、乳腺癌,多发性骨髓瘤、头颈部癌和膀胱癌等。对慢性乙、丙型肝炎也有效。用于免疫缺陷患者合并单纯疱疹病毒、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或巨细胞病毒感染;可用于乙型病毒性肝炎和丙型病毒性肝炎;预防和治疗呼吸道感染等。 1.治疗各种病毒性疾病 包括慢性乙肝、非甲非乙肝炎、水痘、带状疱疹、复发性疱疹、扁平湿疣、寻常疣、尖锐湿疣、巨细胞病毒感染、病毒性角膜炎及流感等。干扰素用于慢性乙型肝炎,可使患者转氨酶恢复正常,HBsAg、HBcAg滴度及HBV一DNA活性下降或转阴,经肝穿活检,证实病人肝组织病理学有明显好转;对重症肝炎;肝性脑病或亚急性黄色肝萎缩,先用干扰素作腹膜内注射,可使病情得到早期控制,将重症肝炎的病死率降至10%左右;用于各类疱疹,可缩短病程,减轻疼痛,在各类疣疹中对寻常疣、尖锐湿疣疗效最为显著,对疣状上皮生长不良,可疣内注射,使病灶消退;干扰素是目前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唯一特效药,可使患者尿中病毒转阴,尿毒症明显减轻或消失,肾移植后肌注干扰素,可延缓巨细胞病毒血症。 2.治疗多种恶性肿瘤尤其对血源性恶性肿瘤疗效较好,如α-干扰素是治疗毛细胞白血病的首选药,有效率为80%,对慢性白血病的有效率也有48%。对成骨肉瘤、青年喉乳头状瘤、淋巴瘤、卡波济肉瘤、成胶质细胞瘤、多发性骨髓瘤、脑瘤、肾瘤、恶性黑色素瘤、卵巢瘤、乳腺瘤、血管瘤、鼻咽瘤、宫颈癌、肺癌、皮肤癌等实体瘤,也均有较好疗效。 3.其他 治疗艾滋病、艾滋病相关综合征(ARC)、多发性口炎、青光眼、老年性视网膜黄斑变性,也是肠炎的三线用药;β-干扰素对多发性硬化症有较好疗效;γ-干扰素则可用于类风湿关节炎和利什曼病等治疗。
用法用量: 第1周300万单位,皮下注射,每周2~3次,第2周每次加到500~600万单位,第3周加到900-1000万单位连续6周,共8周为1疗程。干扰素亦可局部注射(瘤周浸润)、腔内注射(癌性胸腹腔积液)或膀胱内灌注。1000U/ml滴鼻剂滴鼻:3次/d;肌注:3×106U/次,1~3次/周。于病毒性感染和恶性肿瘤的全身治疗:每日100万~600万U静滴;肌注或皮下注射α-干扰素,100万~10亿U,每日一次,抗病毒感染疗程依病情而定,治疗恶性肿瘤,开始1个月每日一次,以后隔日1次,长期治疗;舌下含服α-干扰素,每日200U,眼药前后半小时内不能进食或饮水。 治疗慢性乙肝,可用α-2b干扰素,300万U/次肌注,隔天1次,4个月为一个疗程;对重症肝炎,先行腹膜内注射,300万U/次,每天1次,1~2周后改肌注;疣及疱疹除全身用药外还可用溶液剂或软膏剂局部涂抹;治疗皮肤恶性肿瘤和病毒性疣可用β-干扰素局部注射于肿瘤内及其周围,每一病灶40万~80万U,每天1次。 用滴鼻剂或气雾剂鼻腔内给药,可防治季节性感冒和流感,抑制鼻病毒感染。 治疗病毒性角膜炎可用滴眼剂滴眼,每日2~3次,每次2滴,间隔10min。 干扰素还可用于脑脊髓腔内注射,治疗狂犬病和其他脑部病毒感染。
不良反应: 一般毒性低,不良反应少。肌注可见发热、头痛、肌痛、胃纳不佳等;静注可出现高热,呕吐、心率加快、血压不稳及肾功能损害。出现发热、寒战、畏寒、出汗、心动过速、头痛、肌痛、关节痛、全身卷怠感、恶心、呕吐、腹泻等流感样症状,并具剂量依赖性,于应用早期出现,减少剂量或停药后症状消失,也可给予解热剂或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剂(消炎痛等)克服。大剂量使用干扰素还可在人体各系统引起不良反, 1.血液系统 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轻度贫血、血栓形成、凝血障碍、可逆性高甘油三酸酯血症、骨髓抑制引起厌食而使体重减轻和脱发。
注意事项: 高剂量干扰素具有一般生物制剂的反应即发热、流感样症状,肌肉酸痛等,其次是轻度骨髓抑制。一般对肝肾功能无影响,少数有转氨酶、血肌酐升高。需在冰箱内保存。
规格: 粉针剂:100万U、300万U、500万U、1000万U、1800万U、2500万U;针剂:100万U/m1;气雾剂:1万~2万U/m1;滴眼剂:100万Μ/m1;滴鼻剂:1000U/m1;软膏剂:4000U/g等。1.α-干扰素注射剂 每瓶(1ml)300万U,以人血清白蛋白作稳定剂,溶于Tris-甘氨酸缓冲的生理盐水。 2.α-干扰素注射剂 每瓶300万、450万、900万、1800万U,加NaC1,人血清白蛋白作稳定剂。 3.α-干扰素冻干粉针剂 每瓶100万、300万、500万.
类别:免疫增强剂
英文名:Intron A
别名:干扰素 ,干扰能
药理作用: 干扰素的药理作用是多方面的,包括抑制病毒繁殖、免疫调节和抗肿瘤效应。通过调动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促分化、抑制增殖及调控某些致癌基因表达,干扰素对迅速分裂的肿瘤细胞有选择性抑制作用。具体机制还包括防止病毒整合到细胞DNA中,阻止肿瘤细胞生长、转移及除去封闭抗体,促进自然杀伤(NK)和巨噬细胞的功能等。干扰素分αβγ三种。α-干扰素由人白细胞产生,称人白细胞干扰素;β-干扰素由人成纤维母细胞产生,又称人成纤维母细胞干扰素;γ-干扰素由人T淋巴细胞产生,又称人淋巴细胞干扰素。干扰素为广谱抗病毒剂。细胞受病毒感染后产生干扰素,与细胞表面特殊的由神经节糖苷和糖蛋白组成的受体结合,激活细胞的2',5'-寡腺苷酸合成酶及蛋白激酶,破坏病毒的mRNA,致使病毒蛋白合成受阻。干扰素分布广泛、具有高度种属特异性,毒性低。干扰素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对现知所有RNA病毒及DNA病毒几乎都能抑制,对寄生于细胞内的衣原体、原虫等微生物也有作用。干扰素不能直接中和病毒,主要通过与目标细胞表面上的受体结合,激活细胞内抗病毒蛋白基因,使目标细胞合成多种抗病毒蛋白,切断病毒mRNA,抑制病毒的蛋白质合成,从而抑制病毒繁殖。干扰素还能使目标细胞抑制病毒的脱壳、DNA复制及mRNA转录,但不影响宿主细胞mRNA与核糖体的结合,故对人体毒性小。 干扰素也具有抗增殖作用,用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尤其对血源性恶性肿瘤疗效较好。干扰素是通过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抑制肿瘤病的繁殖,抑制癌基因(C-fos)的表达和转化,激活抗肿瘤免疫功能等综合性作用达到抗肿瘤的目的。 干扰素通过免疫调节能调整人体的整个免疫功能(包括免疫监视、免疫保护和免疫自稳三大基本功能),主要表现为对免疫效应细胞的作用:①通过调节NK和K细胞的杀伤活性,杀伤癌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但能保护正常细胞和某些肿瘤细胞;②作用于B淋巴细胞,调节抗体形成;③增强淋巴细胞表面组织相容性抗原和Fc受体的表达,有利于效应细胞的作用;④激活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干扰素还能通过细胞因子网络调节,诱导ILs,TNF,CSF等其他细胞因子的产生,协同进行免疫调节。
药代动力: 干扰素不能由胃肠道吸收。肌内或皮下注射后IFNa80%以上可被吸收,IFNB、r则吸收较差。天然或重组IFNa肌注后一般在4~8小时后血浆中达到基本相近的峰值。t1/2约为4~12小时,个体差异很大,与所用剂量相关。血浆浓度与疗效并不相关,但与毒性相关。本品大部分不与血浆蛋白结合,基本不能透过血脑屏障,可通过胎盘和进入乳汁。主要由肾小球滤过降解,部分在肝中降解。尿中原形排出很小。口服因遭蛋白酶破坏而无效。α-干扰素可供皮下注射、肌注或静脉注射。β-干扰素肌注后吸收较差,常用静脉给药。80%以上吸收。加药浓
适应症: 干扰素主要用于治疗晚期毛细胞白血病、肾癌、黑色素瘤、Kaposi肉瘤、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和中低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他曾用于骨肉瘤、乳腺癌,多发性骨髓瘤、头颈部癌和膀胱癌等。对慢性乙、丙型肝炎也有效。用于免疫缺陷患者合并单纯疱疹病毒、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或巨细胞病毒感染;可用于乙型病毒性肝炎和丙型病毒性肝炎;预防和治疗呼吸道感染等。 1.治疗各种病毒性疾病 包括慢性乙肝、非甲非乙肝炎、水痘、带状疱疹、复发性疱疹、扁平湿疣、寻常疣、尖锐湿疣、巨细胞病毒感染、病毒性角膜炎及流感等。干扰素用于慢性乙型肝炎,可使患者转氨酶恢复正常,HBsAg、HBcAg滴度及HBV一DNA活性下降或转阴,经肝穿活检,证实病人肝组织病理学有明显好转;对重症肝炎;肝性脑病或亚急性黄色肝萎缩,先用干扰素作腹膜内注射,可使病情得到早期控制,将重症肝炎的病死率降至10%左右;用于各类疱疹,可缩短病程,减轻疼痛,在各类疣疹中对寻常疣、尖锐湿疣疗效最为显著,对疣状上皮生长不良,可疣内注射,使病灶消退;干扰素是目前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唯一特效药,可使患者尿中病毒转阴,尿毒症明显减轻或消失,肾移植后肌注干扰素,可延缓巨细胞病毒血症。 2.治疗多种恶性肿瘤尤其对血源性恶性肿瘤疗效较好,如α-干扰素是治疗毛细胞白血病的首选药,有效率为80%,对慢性白血病的有效率也有48%。对成骨肉瘤、青年喉乳头状瘤、淋巴瘤、卡波济肉瘤、成胶质细胞瘤、多发性骨髓瘤、脑瘤、肾瘤、恶性黑色素瘤、卵巢瘤、乳腺瘤、血管瘤、鼻咽瘤、宫颈癌、肺癌、皮肤癌等实体瘤,也均有较好疗效。 3.其他 治疗艾滋病、艾滋病相关综合征(ARC)、多发性口炎、青光眼、老年性视网膜黄斑变性,也是肠炎的三线用药;β-干扰素对多发性硬化症有较好疗效;γ-干扰素则可用于类风湿关节炎和利什曼病等治疗。
用法用量: 第1周300万单位,皮下注射,每周2~3次,第2周每次加到500~600万单位,第3周加到900-1000万单位连续6周,共8周为1疗程。干扰素亦可局部注射(瘤周浸润)、腔内注射(癌性胸腹腔积液)或膀胱内灌注。1000U/ml滴鼻剂滴鼻:3次/d;肌注:3×106U/次,1~3次/周。于病毒性感染和恶性肿瘤的全身治疗:每日100万~600万U静滴;肌注或皮下注射α-干扰素,100万~10亿U,每日一次,抗病毒感染疗程依病情而定,治疗恶性肿瘤,开始1个月每日一次,以后隔日1次,长期治疗;舌下含服α-干扰素,每日200U,眼药前后半小时内不能进食或饮水。 治疗慢性乙肝,可用α-2b干扰素,300万U/次肌注,隔天1次,4个月为一个疗程;对重症肝炎,先行腹膜内注射,300万U/次,每天1次,1~2周后改肌注;疣及疱疹除全身用药外还可用溶液剂或软膏剂局部涂抹;治疗皮肤恶性肿瘤和病毒性疣可用β-干扰素局部注射于肿瘤内及其周围,每一病灶40万~80万U,每天1次。 用滴鼻剂或气雾剂鼻腔内给药,可防治季节性感冒和流感,抑制鼻病毒感染。 治疗病毒性角膜炎可用滴眼剂滴眼,每日2~3次,每次2滴,间隔10min。 干扰素还可用于脑脊髓腔内注射,治疗狂犬病和其他脑部病毒感染。
不良反应: 一般毒性低,不良反应少。肌注可见发热、头痛、肌痛、胃纳不佳等;静注可出现高热,呕吐、心率加快、血压不稳及肾功能损害。出现发热、寒战、畏寒、出汗、心动过速、头痛、肌痛、关节痛、全身卷怠感、恶心、呕吐、腹泻等流感样症状,并具剂量依赖性,于应用早期出现,减少剂量或停药后症状消失,也可给予解热剂或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剂(消炎痛等)克服。大剂量使用干扰素还可在人体各系统引起不良反, 1.血液系统 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轻度贫血、血栓形成、凝血障碍、可逆性高甘油三酸酯血症、骨髓抑制引起厌食而使体重减轻和脱发。
注意事项: 高剂量干扰素具有一般生物制剂的反应即发热、流感样症状,肌肉酸痛等,其次是轻度骨髓抑制。一般对肝肾功能无影响,少数有转氨酶、血肌酐升高。需在冰箱内保存。
规格: 粉针剂:100万U、300万U、500万U、1000万U、1800万U、2500万U;针剂:100万U/m1;气雾剂:1万~2万U/m1;滴眼剂:100万Μ/m1;滴鼻剂:1000U/m1;软膏剂:4000U/g等。1.α-干扰素注射剂 每瓶(1ml)300万U,以人血清白蛋白作稳定剂,溶于Tris-甘氨酸缓冲的生理盐水。 2.α-干扰素注射剂 每瓶300万、450万、900万、1800万U,加NaC1,人血清白蛋白作稳定剂。 3.α-干扰素冻干粉针剂 每瓶100万、300万、500万.
类别:免疫增强剂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