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Warm region of yellow river and Huangshui river
河湟温暖区
2) Hehuang areas
河湟地区
1.
The Qing Dynasty was a period of the sustained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n Hehuang areas,a vast amount of land in rivers and creeks had been cultivated in the Qianglong period of Qing Dynasty.
清代是河湟地区农业持续发展时期,土地垦殖的速度加快,到乾隆年间位于河川谷地的农田均已开垦出来,但随着人口增加,土地的开垦逐渐伸延及山坡地。
2.
This article probes mainly into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ause for feudalization of Hehuang areas in Han Dyasty,and deems that carrying out the leap from the late period of primitive society to the feudal society in Hehuang areas in Han Dynasty depends on the special historical conditions and geographical circumstances at that time.
文章主要对汉代河湟地区封建化的原因和特点进行了分析 ,认为汉代河湟地区之所以实现了从原始社会晚期跨入封建社会的飞跃 ,主要取决于当时这一地区所处的特殊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
3) Hehuang region
河湟地区
1.
Talk about water resource continuous utilization in Qinghai Province Hehuang region;
青海省河湟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初探
2.
The paper focused on the research of urban in Hehuang region of Qinghai province.
本文以青海河湟地区的城镇为研究对象,在界定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将与城镇化水平进程相关的社会经济要素与现行的人口城镇化指标相结合,建立了一套综合评价城镇化进程的指标体系,并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河湟地区城镇化水平作出总体排序及发展类型划分,为该地区城镇化进程提供决策依据。
3.
Although the exploitation of the Hehuang region during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proceeds from the demands of the military of theNorthern Song Dynasty, it objectively promotes the social congress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Hehuang region, and is beneficial to thenational assimil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order areas in the Western China.
北宋对河湟地区的开拓,虽然出于宋王朝的军事战略需要,但客观上促进了河湟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也有利于西部边疆的开发和民族的融合。
4) Hehuang Area
河湟地区
1.
Discussion of the Technical Approach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Vegetation Restoration in Hehuang Area of Qinghai Province;
青海省河湟地区水土保持植被恢复技术途径探讨
2.
The article have analysed condition and developing factors of Hehuang area, the advanced the region exploitation frame and countermeasur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ehuang Qinghai.
本文在分析河湟地区区域开发有利因素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 ,提出了河湟地区实现持续发展的区域开发建设框架 ,即加快交通运输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 ;依托本省优势资源 ,发展原材料及加工工业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调整农业结构 ,增加农民收入 ;合理布局产业。
3.
Multi-culture co-existed in Hehuang area.
河湟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繁衍生息之地,信仰伊斯兰教的河湟回族在与当地汉族、藏族、蒙古族、土族、撒拉族等族群长期交往、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主要体现在经济交往、宗教交往、文化交往等诸多方面。
6) Hehuang ethnic regional
河湟民族区域
补充资料:河湟
【诗文】:
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
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
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注释】:
【注释】:
安史之乱爆发后,驻守在河西、陇右的军队东调平叛,吐蕃乘机进占了河湟地区,对唐朝政府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杜牧有感于晚唐的内忧外患,热切主张讨平藩镇割据、抵御外族侵侮,因此对收复失地极为关心,先后写了好几首诗,《河湟》便是其中的一首。
河湟本指湟水与黄河合流处的一片地方,这里用以指吐蕃统治者自唐肃宗以来占领的河西、陇右之地。诗以“河湟”为题,十分醒目,寓主旨于其中,起到笼罩全篇的作用。
诗可分为两层。前四句说:宰相元载对西北边事多所策划,却不为代宗所用,反遭不测;宪宗也曾锐意收复河陇,却不及西征,赍志以殁。这里一连使用了三个典故。“借箸”,用张良的故事。不仅以之代“筹划”一词,而且含有将元载比作张良之意,从而表明作者对他的推重。“衣冠就东市”,是用晁错的故事。意在说明元载的主张和遭遇与晁错颇为相似,暗示元载留心边事,有经略之策。杜牧比之晁错,足见对他的推重和惋惜。“忽遗弓剑”采用黄帝乘龙升仙的传说,借指宪宗之死,并暗切宪宗好神仙,求长生之术。这里,作者对宪宗被宦官所杀采取了委婉的说法,流露出对其猝然而逝的叹惋。以上全用叙述,不着议论,但作者对河湟迟迟不能收复的感慨却溢于言表。
后四句用强烈的对照描写,表达了作者鲜明的爱憎。河湟百姓尽管身着异族服装,“牧羊驱马”,处境是那样艰难屈辱;但他们的心并没有被征服,白发丹心,永为汉臣。而统治者又怎么样呢?作者不用直书的手法,而是抓住那些富贵闲人陶醉于原从河湟传来的轻歌曼舞这样一个细节,便将他们的醉生梦死之态揭露得淋漓尽致。
此诗前四句叙元载、宪宗事,采用分承的方法,第三句承首句,第四句承次句。这样写不仅加强了慨叹的语气,且显得跌宕有致。第三联正面写河湟百姓的浩然正气。“虽”和“尽”两个虚字用得极好,一抑一扬,笔势拗峭劲健。最后一联却又不直抒胸臆,而是将满腔抑郁不平之气故意以旷达幽默的语气出之,不仅加强了讽刺的力量,而且使全诗显得抑扬顿挫 ,余味无穷。这首诗,写得劲健而不枯直,阔大而亦深沉,正如明人杨慎《升庵诗话》所说:“律诗至晚唐,李义山而下,惟杜牧之为最。宋人评其诗豪而艳,宕而丽,于律诗中特寓拗峭,以矫时弊。”这首《河湟》鲜明地体现出这种艺术特色。
(张明非)
【出处】:
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
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
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注释】:
【注释】:
安史之乱爆发后,驻守在河西、陇右的军队东调平叛,吐蕃乘机进占了河湟地区,对唐朝政府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杜牧有感于晚唐的内忧外患,热切主张讨平藩镇割据、抵御外族侵侮,因此对收复失地极为关心,先后写了好几首诗,《河湟》便是其中的一首。
河湟本指湟水与黄河合流处的一片地方,这里用以指吐蕃统治者自唐肃宗以来占领的河西、陇右之地。诗以“河湟”为题,十分醒目,寓主旨于其中,起到笼罩全篇的作用。
诗可分为两层。前四句说:宰相元载对西北边事多所策划,却不为代宗所用,反遭不测;宪宗也曾锐意收复河陇,却不及西征,赍志以殁。这里一连使用了三个典故。“借箸”,用张良的故事。不仅以之代“筹划”一词,而且含有将元载比作张良之意,从而表明作者对他的推重。“衣冠就东市”,是用晁错的故事。意在说明元载的主张和遭遇与晁错颇为相似,暗示元载留心边事,有经略之策。杜牧比之晁错,足见对他的推重和惋惜。“忽遗弓剑”采用黄帝乘龙升仙的传说,借指宪宗之死,并暗切宪宗好神仙,求长生之术。这里,作者对宪宗被宦官所杀采取了委婉的说法,流露出对其猝然而逝的叹惋。以上全用叙述,不着议论,但作者对河湟迟迟不能收复的感慨却溢于言表。
后四句用强烈的对照描写,表达了作者鲜明的爱憎。河湟百姓尽管身着异族服装,“牧羊驱马”,处境是那样艰难屈辱;但他们的心并没有被征服,白发丹心,永为汉臣。而统治者又怎么样呢?作者不用直书的手法,而是抓住那些富贵闲人陶醉于原从河湟传来的轻歌曼舞这样一个细节,便将他们的醉生梦死之态揭露得淋漓尽致。
此诗前四句叙元载、宪宗事,采用分承的方法,第三句承首句,第四句承次句。这样写不仅加强了慨叹的语气,且显得跌宕有致。第三联正面写河湟百姓的浩然正气。“虽”和“尽”两个虚字用得极好,一抑一扬,笔势拗峭劲健。最后一联却又不直抒胸臆,而是将满腔抑郁不平之气故意以旷达幽默的语气出之,不仅加强了讽刺的力量,而且使全诗显得抑扬顿挫 ,余味无穷。这首诗,写得劲健而不枯直,阔大而亦深沉,正如明人杨慎《升庵诗话》所说:“律诗至晚唐,李义山而下,惟杜牧之为最。宋人评其诗豪而艳,宕而丽,于律诗中特寓拗峭,以矫时弊。”这首《河湟》鲜明地体现出这种艺术特色。
(张明非)
【出处】: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