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泊舟,80后新一代散文家。1981年生于湖南省洪江市。1999年考入湖南文理学院中文系,2001年入选北京大学中文系联合培养学生,毕业后在北京从事媒体文化传播工作。
他曾在新华社、人民日报、消费日报等多家大型媒体单位工作,从小职员做起,经过四年磨练,最高任职媒体运营总监。杨泊舟文字凝练,思想深刻,有大家风范。自2000年开始在国内外杂志发表大量散文,著有《时间凝聚的船》、《菩提已经凋谢》等散文集。
现旅居北京,从事散文创作,兼做电影电视剧本,栏目策划,以及网络项目合作。
杨泊舟散文赏析
《禅非常禅》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脑子里面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的和尚形象,他头上剃度得光光,有两排香疤,面色文雅,举止雍容。他在兜售一样产品,产品名叫“禅”,广大善男信女,以及墨客骚人,大都是他的客户。他不一定求金银财宝,也不一定求名气声望,却有一个最大的所求。他只求这种思想产品在人间的效用,术语叫“功德”或者“浮屠”,这效用的最终指向就是让释迦牟尼继续成佛,永远成佛。因为这个世界太无奈,一切都有期限,每一个体都会消亡,如果说还有一样可以超越消亡达到永恒,那就是成佛。
孔子对鬼神之说所持的态度是“敬而远之”,此言其实逻辑上应归为一种承认。信则有,不信则无,当人别无选择地面临客观世界的死亡,死后究竟有什么,一了百了未免骨子里还心有不甘,便也就毋宁信其有了。成佛就是这样一个关于毋宁信其有的神话,跳开在人类世界之外,又只存活于人类世界之中,不断在繁殖后代的人类精神世界里生存下去。涅盘成佛,死亡变成了纯粹肉体的死亡,而永生则获得了超然物外的永生,似乎才算把落脚点放到了一个空字上。
色即是空之色,空即是色之空;色之色,空之空,都不成立。“空”不一定要通过“禅”得来,但“禅”绝对是其中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条途径,也是最为中国人所接受的佛教行为。“禅”这种智慧产品,尤在东土找到了长久的生命之泉。它无形无相,却化身万千,小及沧海一粟,大至宇宙无涯。当然,最要紧是系于一念之间,正因为它可以系于一念之间,才最得中国人喜欢。
世界上第一个禅是从释迦牟尼的微笑开始的。那一天灵山佛会,佛祖异于往常。其异有三,一是拇指中指对捏,拈花一朵,平放胸前,那花呈金色,正是灵鹫山大梵天王专程献上的金婆罗;二是面露微笑,和蔼可亲,一改平素宝相庄严;三是缄口不语,绝不同于历届佛会上的妙语连珠,舌璨莲花。瞧这阵势,菩萨罗汉们一时都成了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如来众弟子中,大弟子摩诃迦叶头脑最灵光,一番观察,最先体会佛意。为了配合举世第一禅的圆满完成,迦叶动了心思,只故作有意无意状,回应了佛祖一个微笑。佛祖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满意地点头,终于开启金口:“我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咐嘱于汝,勿令断绝。”所谓“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就是佛门“禅宗”以心传心的法门,于是摩诃迦叶在这次灵山会上,以“一笑还一笑”得封“禅宗第一代传人”。
而中华禅宗的开始则是源自一个遗嘱。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印度洋港口一艘满载象牙和香料的远洋商船吹响了起锚哨,缓缓驶离码头。忽然岸边传来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就见人影闪动,船头已多了一人,此人一袭僧衣,英姿勃发,双目炯炯有神。印度人素来礼佛,船主见僧人面相不凡,知是高僧,便上前行礼。僧人还礼,问道:“可是去往东土震旦?”震旦是当时梵文里 “中国”的发音。船主回答:“正是。”僧人递上一张纸条,船主接过,上面写道:“当往震旦,设大法药,直接上根。般若多罗。” 僧人又道:“此乃吾师遗嘱,请同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