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itochondrial RNA
线粒体RNA
2) mitochondrial RNA synthesis
线粒体RNA合成
3) mitochondrial RNA polymerase
线粒体RNA聚合酶
1.
We have known that the initiation of transcription at mitochondrial promoters in mammalian cells requires the simultaneous presence of mitochondrial RNA polymerase,mitochondrial transcription factor A,and either transcription factor B 1 or B2,and the component of mitochondrial transcription termination factor family may involved in the regulation of mitochondrial transcription termination.
近年来,在线粒体基因组功能领域的研究有了飞速的发展,已初步认识到线粒体DNA转录起始需要线粒体RNA聚合酶、线粒体转录因子A、两个同源的线粒体转录因子B1或B2的同时存在,线粒体转录终止因子(mTERF)家族的成员则有可能在转录终止的过程中发挥作用,但某些方面的具体机制还有待进一步阐明。
4) mitochondrial large subunit rRAN gene(mt LSU rRNA gene)
线粒体核糖体大亚基RNA基因
5) RNA linear amplification in vitro
RNA体外线性扩增
6) RNA component of human telomerase
人类染色体端粒酶RNA
1.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the RNA component of human telomerase(hTERC) in cervical disease.
目的:探讨人类染色体端粒酶RNA(hTERC)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
补充资料:感染性RNA病原RNA
分子式:
CAS号:
性质:又称感染性RNA病原RNA;壳病毒,是一种和病毒(virus)相似的感染性颗粒。为无蛋白外壳的单链RNA,分子量1.1×105~1.3×105。它是比已知病毒都小的能在宿主细胞内自主复制的病原体之一。已知的近20种类病毒中,大部分已测得了一级结构,都是无蛋白外壳的共价闭合的单链环状RNA分子。在天然状态下类病毒RNA以高度碱基配对的棒状结构形式存在。最先是由T. O. Diener等人(1969)在马铃薯纤块茎病(potato spindle tuber disease)的病株上首先发现的,在电镜下可见到这RNA分子呈50nm长的杆状分子,共有359个碱基对,并证实是游离的RNA,为此正式命名为类病毒。它通常在宿主细胞核内,借助汁液传染,分子量75000~130000,比最小病毒还小80倍。后又相继在菊花矮缩病(chrysanthemum stunt)、菊花绿斑病(chrysanthenum chlorotic mottle)、柑橘剥皮病(citrus excortis)等患病植株中分离到低分子量的病原RNA。推测它也可能存在于其他植物、动物甚至人体内。绝大部分类病毒均具有共同的结构特征:(1)位于棒状结构中心有一个高度保守的序列;(2)靠近这一保守中心区的左侧有一个多聚嘌呤区;(3)棒状结构左侧序列保守性强,右侧变异性大。它可能是通过核苷酸序列或结构改变直接与寄主细胞相互作用、干扰细胞的代谢而致病。对类病毒的研究可能为揭示生命起源和进化、生命过程的实现等生命科学的重大理论问题作出贡献。
CAS号:
性质:又称感染性RNA病原RNA;壳病毒,是一种和病毒(virus)相似的感染性颗粒。为无蛋白外壳的单链RNA,分子量1.1×105~1.3×105。它是比已知病毒都小的能在宿主细胞内自主复制的病原体之一。已知的近20种类病毒中,大部分已测得了一级结构,都是无蛋白外壳的共价闭合的单链环状RNA分子。在天然状态下类病毒RNA以高度碱基配对的棒状结构形式存在。最先是由T. O. Diener等人(1969)在马铃薯纤块茎病(potato spindle tuber disease)的病株上首先发现的,在电镜下可见到这RNA分子呈50nm长的杆状分子,共有359个碱基对,并证实是游离的RNA,为此正式命名为类病毒。它通常在宿主细胞核内,借助汁液传染,分子量75000~130000,比最小病毒还小80倍。后又相继在菊花矮缩病(chrysanthemum stunt)、菊花绿斑病(chrysanthenum chlorotic mottle)、柑橘剥皮病(citrus excortis)等患病植株中分离到低分子量的病原RNA。推测它也可能存在于其他植物、动物甚至人体内。绝大部分类病毒均具有共同的结构特征:(1)位于棒状结构中心有一个高度保守的序列;(2)靠近这一保守中心区的左侧有一个多聚嘌呤区;(3)棒状结构左侧序列保守性强,右侧变异性大。它可能是通过核苷酸序列或结构改变直接与寄主细胞相互作用、干扰细胞的代谢而致病。对类病毒的研究可能为揭示生命起源和进化、生命过程的实现等生命科学的重大理论问题作出贡献。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