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城市化核
1)  Urbanization core
城市化核
2)  city nuclear
城市核
1.
Starting from the background of national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one-main-body and many-members" development mode in current Shanghai was doubted,and provided the conception of city nuclear,pointed out the requirement need meet of city nuclear,so as to ensure city nuclear forming multi-polarization development mode being helpful to activating the whole shanghai urban development.
从全国城市化发展的背景出发,对上海目前的一主多副的发展模式提出置疑,并提出了城市核的概念,指出了城市核应满足的要求,以证明城市核形成多极化发展模式有助于激活整个上海城区的发展。
3)  central city
核心城市
1.
In the metropolitan development, how to decrease the transaction cost in cities so as to strengthen division of labor among cities, and how to improve the status of a central city of metropolis in the global division of labor, are very important.
如何降低经济圈内城市间的交易成本,加强城市间的分工协作;如何提升大城市经济圈内核心城市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是大城市经济圈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
4)  core city
核心城市
1.
Since the size and functions of various cities in the rising mid-Zhejiang urban agglomeration are relatively weak,no individual city has the capacity to be the core city to promote regional development.
正在崛起中的浙中城市群,各个城市的规模和功能还相对较弱,任何一个城市都难以单独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核心城市。
2.
On the basis of some experiences from both China and abroad,the meaning and matters of logistics development in the core city of Northeast old industrial base are discussed.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我国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之一,其关键环节在于促使核心城市快速发展,发挥其对区域的带动作用。
3.
The core city among city group is the carrier and core unit which impulses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and urban economics.
城市群中的核心城市是形成整体合力,推动城市及区域经济发展的载体和核心单元。
5)  key city
核心城市
1.
Nanning s key elements, motive forces and mechanisms are analyzed to support the construction of Nanning as the key city of Beibu Gulf economic zone of Guangxi.
通过分析南宁市所具有的要素、动力及主要机制,把南宁打造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核心城市。
6)  Urban Core
城市核心
补充资料:城市化与城市发展

城市化与城市发展

城市化是指乡村人口向都市人口转化、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一个社会历史进程。这种进程标志着一个国家、一定地域现代文明的历史性变化。但城市化的历史不等于城市发展史。有资料证明,人类至今有9000年的城市发展史。而城市化的历史是从19世纪才开始的,世界城市化道路以产业革命开始至今已有200来年的历史。我国由于工业化起步比较晚,相对而言,我国相当数量城市还很年轻。

  据有关专家分析,我国城市化未来进程表现出三个动态规律:城市人口数量每年增长,速度加快,城市人口文化素质逐渐提高;都市群带沿交通线集中化加强;城市人口的增长由过去自然增长为主转为机械增长为主,即乡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迁移。尽管如此,中国城市化仍然是一个相当沉重的话题。一方面是城市本身的问题,另一方面是社会发展的压力。

  目前,我国城市都存在着城市公用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城市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据公安部统计,1993年底全国总人口116276.6万人,市区非农业人口24291.6万人,我国城市化水平是20.89%。而欧美城市化水平则达到了80%,印度也达到了40%以上。据预测,到2000年,我国将有近两亿人离开农村,流向城镇,转为非农业人口。如果这些人全部进入大中城市,则在未来七八年内,需增建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160~200个,或50万~100万人口的城市300~400个。若按新增一个大城市人口的生产性和生活性基本费用匡算,国家要投资9600多亿元。这无论从时间、人力、物力、财力上看,都是不现实的。

  所以,中国城市化仍将是任重道远,需要遵循客观规律,从中国的经济发展现状和国情出发,寻找自己的发展道路。

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地区、胶东半岛、辽中南地区被人们很形象地称为五大城市群。试问,是什么赋予它们城市群特征的呢?

  首先是非农业比重高,工业结构各具特色。在五大城市群中,珠江三角洲第二、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90.2%,第一产业只占9.79%。京津唐地区非农产业占GDP的89.47%,第一产业只占10.73%;辽中南地区为87.61%,沪宁杭地区为78.12%,胶东半岛为77.40%。

  其次是城市密度大,城市规模结构各异。我国五大城市群的城市密度都比较大,如珠江三角洲每万平方公里8.51个,胶东半岛3.59个,沪宁杭地区2.32个,辽中南地区2.17个,京津唐地区1.15个,它们比全国的0.52个都要高出许多。

  最后是区域性基础设施水平较高。交通、电讯等区域性基础设施完善程度是衡量城市群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在交通运输方面,各地均形成水、陆、空多种运输方式相结合、比较完善的交通网络,区内外联系十分方便。高速公路发展迅速,沈-大、京-津-唐、济-青、沪-宁-杭、穗-深、穗-珠等高速和准高速公路已建和在建中,水运得到了加强,新建和改建了一批港口,航空、电讯都有较大发展,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