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天然红松阔叶混交林
1)  natural Korean pine broad leaved forest
天然红松阔叶混交林
1.
To further explore the spatial structure pattern of natural Korean pine broad leaved forest an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managing the natural forests,this study established a 1 hm~(2) plot in Dapo Region of Jiaohe Forestry Experimental Area,using TOPCON-GTS-602AF to survey every tree higher than 1.
为进一步揭示天然红松阔叶混交林的空间结构规律,为合理经营天然红松阔叶林提供借鉴,本研究在吉林省蛟河林业实验区大坡经营区设立面积为1 hm2的样地,利用全站仪对高度1。
2)  Natural Korean pine broad-leaved forest
天然红松阔叶林
3)  Pinus koraiensis broad-leaved mixed forest
红松阔叶混交林
1.
The dissertation studied on earthworms’ action in the material decomposing and transforming in the Pinus koraiensis broad-leaved mixed forest in the Northeast of China.
研究蚯蚓在东北红松阔叶混交林物质分解与转化中的作用,对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4)  Korean pine broad leaved mixed forest
红松阔叶混交林
1.
Analysis on the quantit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regenerated tree species in 34 gaps of Korean pine broad leaved mixed forest in Changbai Mountains shows that the frequency of regenerated arbor species was 7.
分析了长白山红松阔叶混交林林冠空隙(Gap)内更新树种的数量特征。
5)  broad-leaf mixed forest
阔叶红松混交林
6)  Korean pine and broadleaved mixed forest
红松针阔叶混交林
1.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 in understory of Korean pine and broadleaved mixed forest in Changbai Mountains;
长白山红松针阔叶混交林林下光合有效辐射的基本特征
2.
Simulation of crown leaf area index of Korean pine and broadleaved mixed forest in Changbai Mountains;
长白山红松针阔叶混交林林冠层叶面积指数模拟分析
补充资料:杨树与红松的混交
    我国东北东部山区是红松的故乡,在自然状态下有很多红松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都有一定种类的阔叶树种与其伴生,形成针阔混交林。随着林区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红松林大面积减少,林木资源消耗量很大,为尽快恢复森林资源,对于引进的落叶松和杨树品种,虽然生长迅速,成林快,但不利于林地生产力的充分利用及生态群落的恢复,而且会造成林地土壤条件的恶化,降低林地生产力。根据红松及大青杨、山杨的特性及其生长规律,形成速生丰产的红松阔叶混交林,既符合当前提倡的营造混交林的林业发展方向,又有利于恢复东北东部山区的地带性顶极群落。它的主要优点是经过人为活动获得符合自然规律的合理的林分结构。用近20年的时间,获取大量的杨树木材,并形成红松林。
    一、红松、大青杨的特性及其生长规律
    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生长规律,是我们营造混交林的主要理论依据,现将两个树种的主要特性简单分述如下:
    红松是东北东部山区的主要树种之一,是组成这一地区顶极群落的主要成分,喜排水良好、湿润、肥沃的暗棕壤,其幼年阶段生长缓慢,具有较强的耐阴性,需要一定庇荫,随着年龄的增长,耐阴性逐渐减弱,对光的要求逐渐加强,并且生长速度加快。在具有一定的郁闭度并适当调节其大小的情况下生长最好。
    大青杨是东北地区的乡土树种,耐寒、喜湿润,在山的中下腹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沃的土壤中生长最好,不耐庇荫,要求必须有充足的光照。大青杨的生长高峰来得比较早,10年以前高生长速度最快,连年生长量达到l米以上,10年以后开始逐渐下降。胸径生长在6-15年生长最快,连年生长量可达1厘米以上,以后逐年下降。一个轮伐朗只需25年左右。
    二、大青杨、红松混交的理论分析
    从树种特性看,大青杨属早期速生树种,20—25年即可成材,其树高、胸径和材积都达到高峰,可进行采伐利用,红松幼年生长缓慢,随着年龄的增加,20年以后生长量迅速提高。二者混交,可以取长补短,获得较大的效益。
    从生态条件上看,两个树种都喜欢生长在土质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地方,常常伴生生长,大青杨喜光而红松幼年需要庇荫。因此,更新初期形成混交林既能满足各自的生态习性,又不至于产生相互竞争。当红松生长速度加快,对光的需求加强时,恰好到了大青杨的采伐期,正好进行采伐,调节了郁闭度,使红松得到解放。由于两个树种的速生期相差较大,特别是红松前10年生长特别缓慢,对养分的需要量较少,二者在营养需求上也不会产生不良影响。
    根据生产经营情况来看,在相同的立地条件下,纯林与混交林中大青杨生长情况相近,红松在立地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在树高、胸径等方面,混交略低,但相差不大。由此可见,如果对大青杨密度进行及时合理的调整,不但不会影响红松的生长,而且能收到红松、杨树双丰收的效果。
    总之,红松与杨树的混交,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中都是可行的。
    三、杨树与红松混交方式及密度
    确定混交的方式和密度,主要应从树种的生态习性,生长规律,营林措施,轮伐期,产品规格等方面来考虑,既要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利于树木的生长,同时又能充分利用林地生产力,还有利于各项生产作业的进行及管理。
    根据树种的生态习性及生长规律来看,不宜采用带状或团块混交的方法,因为这两种方式不利于红松的侧方庇荫,使红松处于全光下,而且不利于各项管理措施的实施,应该采取行间混交的方式,即把红松栽植在相邻的四株杨树交叉线的交点上。为了提高保存率应采用植生组栽植法,采用杨树大苗和红松1次栽植、1次定植的办法,这样,红松基本处于侧方庇荫,而杨树因生长迅速,很快占据空间,进入速生期。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