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tton industry
棉花产业
1.
Status Quo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tton Industry Chain in Xinjiang
新疆棉花产业链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2.
This paper expatiates on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cotton industry of Hunan,analyses the developing conditions and existing questions and existing question of cotton industry of Hunan,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makes cotton industry develop healthily and quickly.
本文阐述了湖南省棉花产业的概况,并通过对湖南省产业的发展情况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促使湖南省棉花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3.
It is also pointed out that in the early days of developing commodity cotton base,Xinjiang has had a good posi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ry′ s cotton industry because of the outstanding development of cotton distribution, planting technique.
通过与国内黄河、长江流域棉区气候资源的比较,结合世界棉花布局的发展趋势,论述了把新疆进一步建设成国家优质商品棉基地的优势所在;同时指出,在前期国家商品棉基地建设中,新疆在棉花布局、栽培技术、气象保障、生产水平等方面的超常发展奠定了新疆在国家棉花产业发展中的地位,为 21世纪我国实施棉花产业发展战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cotton industrialization
棉花产业化
1.
The cotton production situation in all Jiangsu farms with Dongxin Farm as example were taken to analyze the factors effecting cotton production and the approaches of cotton industrialization through related literature data, interview and case study.
本研究以江苏省东辛农场棉花产业化发展为重点,结合全省农垦棉花生产情况,采用文献调查、访谈调查、个案分析等对影响江苏农垦棉花生产的因素和棉花产业化现状,及江苏省农垦棉花产业化发展途径,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棉花的价格和植棉的经济效益是影响棉农种植棉花的主导因素,经济风险保障体系、科技服务体系对棉花生产有稳定作用,健全的棉花产业化体系建设,有利于促进棉花产业的稳定发展。
5) Chinese cotton industry
中国棉花产业
补充资料: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primary industry,secondary industry,tertiary industry
当代划分产业部门的一种分类方法。第一产业是指直接作用于自然界生产初级产品的产业,第二产业是把初级产品加工成为满足人类生产生活进一步需要的物质资料的产业,第三产业则是提供满足人类基本物质资料需要以外的进一步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的部门。亦称第一次产业、第二次产业、第三次产业。
社会经济发展的总趋势 人类要生存,首先必须生产食物,而农业就是生产食物的部门。因此,社会经济的发展总是从为人类提供最基本的生活需要的农业开始的。后来,当农业生产的食物不仅能够满足农业人口本身的需要,而且还有剩余,才逐渐从农业生产中腾出一部分人从事工业和其他生产或活动,以满足人类其他进一步的需要。马克思说:“社会为生产小麦、牲畜等等所需要的时间越少,它所赢得的从事其他生产,物质的或精神的生产的时间就越多”(《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 120页)。农业和工业充分发展了,人类又要求满足物质生活需要以外的各种更高级的需要,如生活上的便利、娱乐等各种精神上的需要,以及为生产服务的各种需要等。马克思曾经预料到,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大大提高,直接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人口的比重将会减少,而从事非生产劳动的时间和余暇将会增多。
英国经济学家A.G.B.费希尔把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初级生产阶段,生产活动的特征是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第二阶段是以纺织、钢铁和其他工业生产的大规模迅速发展为特征。第三阶段是以各种服务业的生产为主的产业迅速发展为特征。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满足物质生活需要以外的更高级的需要的产业迅速发展起来。于是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出现了这样的趋势:在农业中就业的人数相对于工业中就业的人数趋于下降,接着,在工业中就业的人数相对于服务业中就业的人数也趋于下降。经济学界把这种经济发展趋势称为“配第-克拉克定律”,它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W.配第和英国经济学家C.克拉克(1905~ )发现和加以表述的。
三次产业概念的形成 近代经济学家在研究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结构变化的规律及其发展趋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按照三次产业来划分国民经济的概念和方法。在20世纪20年代、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就流传着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概念。他们把农业叫作第一产业,把工业叫作第二产业。1935年费希尔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第三产业的概念。他认为,第三产业满足人类除物质需要以外的更高级的需要。1940年克拉克更加广泛地使用了第三产业的概念,指的是服务性产业,包括在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一切经济活动。1957年他又明确地将产业结构分为三大部门。
第一、二、三产业的划分,反映了社会分工和经济活动发展的不同阶段,体现了人类经济活动的历史顺序,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现代社会经济中社会化生产的发展规律。目前,第一、二、三产业的概念在世界上已被广泛应用。在许多国家里,都按三次产业的划分法来划分国民经济的部门。
第一、二、三产业的划分 各国政府和经济学家对第一、二、三产业,各自应包括的范围认识并不一致。例如:有的将采矿业划入第二产业,有的则把它划入第一产业。划分三次产业范围上的不同,又是由于各国政府和经济学家对于划分三次产业有不同的标准:①以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是否同时进行为划分标准,不同时进行的作为第一产业或第二产业,同时进行的作为第三产业。②以距消费者的距离远近为划分标准,距离最远的为第一产业,次远的为第二产业,距离最近的为第三产业。③以产品有形还是无形为划分标准,产品有形的划为第一产业或第二产业,产品无形的划为第三产业。
80年代初,中国开始采用三次产业的分类来核算国民生产总值,以便从不同角度反映和研究社会经济各部门的发展规模、结构和水平。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提出了中国三次产业划分的意见:
第一产业:农业,其中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等。
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在工业中又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气、热水、煤气等。
第三产业:除上述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由于第三产业包括的行业多、范围广,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具体又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等。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业、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学研究事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等。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这个层次本来不属于产业的范围,只是为了便于同西方国家通用的口径相协调和进行国际对比而设立的。
由于第三产业内部各个行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不同,中国在统计第三产业产值的时候,只计算上述第一层次、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的产值。按这三个层次计算的是第三产业的国内考核口径。中国在同西方国家进行国际对比的时候,拟按西方国家通用的计算范围,即采用上述四个层次计算第三产业产值。按四个层次计算的是第三产业的国际对比口径。同样,中国在统计国民生产总值的时候,只计算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的第一层次、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的增加值。
第三产业的发展和结构 近半个世纪以来,第三产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70年代以来,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超过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发展速度。社会中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大量地从直接的物质生产部门向非直接的物质生产部门转移(见生产部门与非生产部门)。现在,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第三产业在经济生活中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许多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主要是靠第三产业的发展。在经济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因为第一、第二产业不够发达而限制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都较低,从世界范围内观察,随着技术进步的发展,今后第三产业的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以及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在全部就业人员中的比重都将进一步提高。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内部的结构也在变化。从多数国家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来看,商业一直占居第一位。现在有的国家,如美国,服务业的就业人数已经超过了商业中的就业人数,在第三产业中占据了第一位。在服务业中,大致可以分为生产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业,前者是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提供服务的行业,后者是为个人生活或公共生活提供服务的行业。服务业又可按其技术的新旧分为传统的服务业和新兴的服务业。传统的服务业,如旅游业、饮食业、修理业等;新兴的服务业,如咨询信息服务业、计算机服务业等。在发达国家,近年来新兴的服务行业不断涌现和迅速发展,发展速度大大超过了传统的服务行业。新兴的第三产业的各种服务又和传统的第三产业相溶合,彻底改造了传统的第三产业各部门,使它们向着现代化前进,这就使整个第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大为提高。此外,教育、科研、卫生等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的增长速度也很快。
第三产业的性质和重要作用 虽然,第一、第二产业是直接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产业部门,第三产业不是直接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部门,它们在产品上有物质形态的和非物质形态的区别;但是,它们都是从事生产劳动的,都生产出一定的劳动产品,都是一种产业部门。马克思把社会消费品区分为商品和服务两大类。以服务形式存在的服务消费品也是一种产品,它是构成社会财富的重要内容。马克思说:“服务本身有使用价值,由于他们的生产费用,也有交换价值”(《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I,第160页)。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以服务形式存在的产品也是商品,它同一般商品一样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服务产品具有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特殊的使用价值。在服务产品中凝结着服务劳动,它同样是人类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结晶,服务劳动者为社会提供了服务,他们的劳动消耗便形成服务产品的价值。根据对第三产业的性质,在国民总产值的统计中,不仅应当包括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所生产的物质资料形态的产品的增加值,而且还应当包括第三产业所生产的各种非物质形态产品的增加值。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增加值相当于国民收入加上固定资产折旧;非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增加值等于这些部门的纯收益(包括劳动报酬和其他收益)加上固定资产折旧。
在当代国民经济结构中,第三产业已经占有极重要的地位。第一、第二产业是发展第三产业的物质基础,第三产业的发展又反作用于第一、第二产业,从更加广阔的领域为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主要表现在:①第三产业的发展,建立了为生产服务的部门,促进了社会分工的深入发展,提高了生产社会化的程度,促使第一、第二产业的企业能够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②第三产业的发展,建立了为生产服务的流通部门,缩短了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促进了整个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③第三产业的发展,便于第一、第二产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和协调,并且及时地反映出社会需求的变化,能够促使国民经济结构日益趋于合理化。④第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其中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的发展,便于加强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的联系,在它们之间建立互相补充的关系,发挥各自的经济优势,促进各地区资源有效利用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有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顺利的发展。⑤第三产业中生活服务部门的发展,提高了消费的质量,扩大了服务消费的规模,推动了消费结构的变化,促进了人们的生活消费的发展,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需要。⑥第三产业中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服务的部门的发展,对于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的提高,对于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需要,对于社会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要十分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要改变那种只重视发展第一、第二产业,而不重视发展第三产业的观念。要把第三产业真正作为一种产业来对待和兴办,要改变单纯追求第一、第二产业的总产值,而忽视第三产业产值的倾向。当然,发展第三产业要以第一、第二产业的相当发展为条件,它受到物质资料生产的承担能力和居民收入水平的限制,不能脱离第一、第二产业的需要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超前增长,不能不顾客观条件而盲目追求全面现代化的第三产业体系。总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必须互相适应、协调发展,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
张友仁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