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High-yielding techniques
高产技术
1.
Achievements and directions of grain high-yield research are reviewed, and specially future prospects of grain super-high-yielding techniques are put forward in the paper.
为了养活未来全球 10 0亿人口 ,一场新的绿色革命正在兴起 ,作物科学家围绕提高产量潜力和缩小产量差距 ,正在积极开展粮食高产技术研究。
2) high yield techniques
高产技术
3) High yield technique
高产技术
4) high-yield technology
高产技术
1.
The high-yield technology of high-starch sweetpotato interplanted with young trees was proposed.
归纳总结了一套能源用甘薯鄂薯5号在林间套种条件下的高产技术。
5) high-tech industries
高技术产业
1.
Study on the Impetus Function and Spillover Effects of Development of High-tech Industries on Industry;
高技术产业发展对工业的带动作用和溢出效应研究——基于两部门模型的省际Panel Data的实证检验
2.
High-Tech Industries Innovation Efficiency in China——An Analysis of Malmquist Index
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动态变化——基于Malmquist指数法的分析
3.
The authors introduced the main contents of industrial eco-system and eco-management school,and analysed systematically the concept of green innovation and relationships between high-tech industrie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介绍了工业生态系统和生态管理学派的主要内容 ,从系统的角度阐述了绿色创新的概念以及高技术产业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6) high-tech industry
高技术产业
1.
Analyzing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gh-tech industry and economic growth;
高技术产业与经济增长关联性的实证分析
2.
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 s high-tech industry contribution to economy;
我国高技术产业对经济贡献的特征分析
3.
The measurement on the space-time differentiation of high-tech industry evolution;
高技术产业演化的时空分异测度研究
补充资料:茶树菇的高产栽培技术
茶树菇的高产栽培技术
茶树菇属伞菌目,粪伞科,田蘑属,又名茶菇、油茶菇、神菇;菌盖初生,后逐平展,中浅,褐色,边缘较淡;菌肉白色、肥厚;菌褶与菌柄成直生或不明显隔生,初褐色,后浅褐色;菌柄中实,长4—12厘米,淡黄褐色;菌环白色,膜质,上位着生,孢子卵形至椭圆形。
茶树菇营养丰富,其中蛋白质含量高达19.55,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含量最高的是蛋氨酸占2.49,其次为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异亮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总氨基酸含量为16.86,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含量齐全,并且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钾、钠、钙、镁、铁、锌等矿质元素。中医认为,该菇性甘温、无毒,有健脾止泻之功效,并且有抗衰老、降低胆固醇、防癌和抗癌的特殊作用。
一、生长条件
1.营养。茶树菇是一种对木质素、纤维素分解能力较弱的木腐菌。野生茶树菇仅着生于油茶树上,经人工驯化后,可利用油桐、枫树、柳树、栎树、白杨等阔叶树作栽培材料。但以材质较疏松、含单宁成分较少的杂木屑较适应茶树菇生长。可充分利用麸皮、米糠、饼肥等作为氮源。
茶树菇除能利用杂木屑外,蔗渣、稻草、棉籽壳、菌草也可提供作为碳源。碳源中以单、双糖为最好,淀粉、纤维素等利用能力较弱。若栽培料配方中仅含有葡萄糖,菌丝生长较疏松,并用少量蔗糖搭配,则菌丝生长致密,长势旺盛。说明菌丝生长过程中需要矿质元素相关。
2.温度。茶树菇属中温型食用菌。在PDA培养基上,在26℃条件下孢子经24小时就能萌发,经48小时后,肉眼可见到微细的菌丝。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23—28℃,超过34℃停止生长,在零下4℃可保存3个月。子实体原基分化的温度范围是12—26℃,最适温度为18—24℃,较低或较高温度都会推迟原基分化。温度较低,子实体生长缓慢,但组织结实,菇形较大,质量好;温度较高,易开伞和形成长柄薄盖菇。
3.水分。茶树菇栽培的培养基含水量应掌握在60—65,即用手抓一把培养基,用劲捏,指缝间湿润,稍有水滴但不流下,手指松开成块,落地后散开为宜。但不同种类的木屑及粗细不同略有差别,应灵活掌握。菌丝生长时,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70以下;子实体形成发育期为85—95,生长期适当降低,以延长产品保鲜期。
4.空气。茶树菇属好气性大型真菌,对二氧化碳十分敏感,通气不良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易造成菌丝生长缓慢、子实体菌柄粗长、菌盖细小、早开伞、畸形菇等现象。
5.光线。茶树菇是需光性真菌,子实体具有趋光生长特性,适宜的漫射光是完成正常生活史的必要条件。菌丝体培养期间,在无光条件下仍然生长,但不形成子实体。子实体没有光照不易分化,适宜光照强度为50—300勒。
6.酸碱度。茶树菇菌丝喜弱酸性环境,最适pH5.5—6.5,pH值4以下或6.5以上菌丝生长稀疏、缓慢。
二、制种方法
茶树菇可分春秋两季栽培。栽培季节安排要根据当地的气温变化规律,选择适当时间栽培。实践证明,在高温季节温度降至24℃,低温季节温度上升至18℃时,将形成大量子实体,因此,春栽宜当地气温稳定在18℃时往前推2个月接栽培袋,秋栽气温稳定在24℃往前推2个月接栽培袋。
(一)菌种制作。栽培种制作时间,等于制栽培袋的用种日期向前推栽培种培养所需天数,原种制作时间等于栽培种制作日期向前倒推原种培养实际开天数,同样方法,可计算出母种制作时间。茶树菇菌种在相同培养条件下,不同的培养基所需的培养时间差异较大。
1.母种制作:茶树菇母种,常从栽培的子实体或野生子实体中,选择生长良好、朵形圆整的用作组织分离材料。组织分离获得的菌株再经适应性试验,筛选出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菌株,用以示范推广。
母种培养基配方及制作:
配方1: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自然pH。
茶树菇属伞菌目,粪伞科,田蘑属,又名茶菇、油茶菇、神菇;菌盖初生,后逐平展,中浅,褐色,边缘较淡;菌肉白色、肥厚;菌褶与菌柄成直生或不明显隔生,初褐色,后浅褐色;菌柄中实,长4—12厘米,淡黄褐色;菌环白色,膜质,上位着生,孢子卵形至椭圆形。
茶树菇营养丰富,其中蛋白质含量高达19.55,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含量最高的是蛋氨酸占2.49,其次为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异亮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总氨基酸含量为16.86,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含量齐全,并且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钾、钠、钙、镁、铁、锌等矿质元素。中医认为,该菇性甘温、无毒,有健脾止泻之功效,并且有抗衰老、降低胆固醇、防癌和抗癌的特殊作用。
一、生长条件
1.营养。茶树菇是一种对木质素、纤维素分解能力较弱的木腐菌。野生茶树菇仅着生于油茶树上,经人工驯化后,可利用油桐、枫树、柳树、栎树、白杨等阔叶树作栽培材料。但以材质较疏松、含单宁成分较少的杂木屑较适应茶树菇生长。可充分利用麸皮、米糠、饼肥等作为氮源。
茶树菇除能利用杂木屑外,蔗渣、稻草、棉籽壳、菌草也可提供作为碳源。碳源中以单、双糖为最好,淀粉、纤维素等利用能力较弱。若栽培料配方中仅含有葡萄糖,菌丝生长较疏松,并用少量蔗糖搭配,则菌丝生长致密,长势旺盛。说明菌丝生长过程中需要矿质元素相关。
2.温度。茶树菇属中温型食用菌。在PDA培养基上,在26℃条件下孢子经24小时就能萌发,经48小时后,肉眼可见到微细的菌丝。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23—28℃,超过34℃停止生长,在零下4℃可保存3个月。子实体原基分化的温度范围是12—26℃,最适温度为18—24℃,较低或较高温度都会推迟原基分化。温度较低,子实体生长缓慢,但组织结实,菇形较大,质量好;温度较高,易开伞和形成长柄薄盖菇。
3.水分。茶树菇栽培的培养基含水量应掌握在60—65,即用手抓一把培养基,用劲捏,指缝间湿润,稍有水滴但不流下,手指松开成块,落地后散开为宜。但不同种类的木屑及粗细不同略有差别,应灵活掌握。菌丝生长时,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70以下;子实体形成发育期为85—95,生长期适当降低,以延长产品保鲜期。
4.空气。茶树菇属好气性大型真菌,对二氧化碳十分敏感,通气不良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易造成菌丝生长缓慢、子实体菌柄粗长、菌盖细小、早开伞、畸形菇等现象。
5.光线。茶树菇是需光性真菌,子实体具有趋光生长特性,适宜的漫射光是完成正常生活史的必要条件。菌丝体培养期间,在无光条件下仍然生长,但不形成子实体。子实体没有光照不易分化,适宜光照强度为50—300勒。
6.酸碱度。茶树菇菌丝喜弱酸性环境,最适pH5.5—6.5,pH值4以下或6.5以上菌丝生长稀疏、缓慢。
二、制种方法
茶树菇可分春秋两季栽培。栽培季节安排要根据当地的气温变化规律,选择适当时间栽培。实践证明,在高温季节温度降至24℃,低温季节温度上升至18℃时,将形成大量子实体,因此,春栽宜当地气温稳定在18℃时往前推2个月接栽培袋,秋栽气温稳定在24℃往前推2个月接栽培袋。
(一)菌种制作。栽培种制作时间,等于制栽培袋的用种日期向前推栽培种培养所需天数,原种制作时间等于栽培种制作日期向前倒推原种培养实际开天数,同样方法,可计算出母种制作时间。茶树菇菌种在相同培养条件下,不同的培养基所需的培养时间差异较大。
1.母种制作:茶树菇母种,常从栽培的子实体或野生子实体中,选择生长良好、朵形圆整的用作组织分离材料。组织分离获得的菌株再经适应性试验,筛选出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菌株,用以示范推广。
母种培养基配方及制作:
配方1: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自然pH。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