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瓢虫科
1)  Coccinellidae
瓢虫科
1.
One new species and two new records of the genus Epilachna Chevrolat from Hainan Island (Coleoptera: Coccinellidae);
海南岛食植瓢虫属一新种和二种新记录(鞘翅目:瓢虫科)
2.
Descriptions of Larvae of Afidentula and Afissula (Coleoptera: Coccinellidae) in China;
小崎齿瓢虫属和长崎齿瓢虫属幼虫的形态记述(鞘翅目:瓢虫科)
3.
Descriptions of Three Larvae Species of Henosepilachna From China (Coleoptera:Coccinellidae);
裂臀瓢虫属3种幼虫的形态记述(鞘翅目:瓢虫科)
2)  Endomychidae
伪瓢虫科
1.
A new record species from Fujian Province—Idiophyes niponensis (Coleoptera: Endomychidae);
分类地位:属鞘翅目,伪瓢虫科(Endomychidae)。
3)  Aspidimerinae
隐胫瓢虫亚科
1.
This paper contains a taxonomical study of Aspidimerinae.
本文记述了中国隐胫瓢虫亚科Aspidimerinae3属34种,其中包括1新记录属:拟隐胫瓢虫属Pseudaspidimerus;1新记录种:棕环拟隐胫瓢虫PseudaspidimeruslombatusHoang,1983和3新种:舌端隐势瓢虫Cryptogonuslinguilatus,曲斑隐势瓢虫Cryptogonusfractemaculatus及短叶隐势瓢虫Cryptogonusbrachylobius。
4)  Eplilachninae
食植瓢虫亚科
5)  Scymninae
小毛瓢虫亚科
6)  ladybug [英]['leidibʌg]  [美]['ledɪ,bʌg]
瓢虫
1.
Functional responses of three main ladybug preys to Uroleucon erigeronensis in fields in Henan Province;
河南省田间3种主要瓢虫对飞蓬指管蚜的捕食功能
2.
Investigation and introduction on the natural enemy ladybugs of 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in Japan;
日本松突圆蚧天敌瓢虫调查与引进报告
3.
According to the investigation,there exits 22 genera and 33 species of ladybug in garden plants of Xiamen.
据调查,厦门市园林植物共有瓢虫33种,隶属于22属。
补充资料:瓢虫科
      鞘翅目的1科。中、小型;体背面圆隆,腹面平坦;跗节为隐四节类;常具鲜明色斑的甲虫。本科昆虫通称瓢虫。在植物上捕食蚜虫、介壳虫、粉虱、叶螨等。虽有少数瓢虫为害栽培作物,但大多数种类为农作物害虫的天敌。
  
  瓢虫科与鞘翅目其他各科的主要不同点是:①典型的跗节为隐四节类,第2节宽大,第3节特别细小,第4节特别细长,第3、4节连成一体,细长,称附爪端节,自第2节的凹陷或分裂中伸出;一些种类第3节退化或与第4节愈合,因而附爪端节仅有1节;但在 4节瓢虫亚科中,附节的第2节不特别宽大,第3节不特别细小,第4节不特别细长,构成4节式;②可见的第1腹板在基节窝之后有后基线,仅少数属不具此特征;③下鄂须末节斧状,两侧向末端扩大,或两侧相互平行;如果两侧向末端收窄,则至少前端减薄而且平截;但小艳瓢虫亚科的下颚须末节锥形、长锥形、卵形或圆筒形而向末端缩小。大多数瓢虫同时具有上述 3个特征。仅有少数类群只具备其中的两个特征。
  
  全世界记载约500属5000种。中国已记录近400种。其中,植食性的种约占1/6。食植瓢虫亚科的大多数种类取食茄科、葫芦科、菊科植物,也有的取食豆科、禾本科、 葡萄科、 八仙花科、毛茛科、荨麻科、五味子科、马鞭草科、茜草科等植物,少数种类取食蕨类(海金砂科)。其中一些种以栽培作物为食,例如分布于古北界的马铃薯瓢虫和分布于印度-马来亚区的茄二十八星瓢虫为害马铃薯和茄子;分布于印度-马来亚区的瓜裂臀瓢虫为害瓜类;分布于印度-马来亚区的大豆瓢虫和分布于北美的墨西哥豆瓢虫为害大豆。这些都是重要的栽培作物害虫。在瓢虫亚科中的食菌瓢虫族以真菌(白粉病菌的菌丝和孢子)为食。除此以外,瓢虫亚科的大部分和刻眼瓢虫亚科主要以蚜虫为食,小毛瓢虫亚科和小艳瓢虫亚科捕食蚜虫、介壳虫、粉虱、叶螨;其中食螨瓢虫族专食叶螨,是叶螨的重要天敌;隐胫瓢虫亚科捕食蚜虫和介壳虫;盔唇瓢虫亚科捕食有蜡质覆盖物的介壳虫(如盾蚧、蜡蚧等),其唇基向两侧和向前伸展,成为掀开蜡质介壳的特殊构造;四节瓢虫亚科和红瓢虫亚科取食绵蚜和绵蚧,其幼虫背面亦覆盖蜡粉或蜡质丝,外形与取食对象相似(拟态)。在捕食性的瓢虫中,七星瓢虫(见图)是古北界常见的蚜虫天敌,中国采取助迁和保护的方法用它来防治棉蚜;近10年来,美国东北部也出现了七星瓢虫,其分布区在不断扩展。异色瓢虫也是古北界常见的蚜虫天敌,因其色斑变异很大,曾用于遗传学的研究。澳洲瓢虫于1888年从大洋洲引入美国,以防治当时严重为害柑橘的吹绵蚧。散放后的第二年,吹绵蚧的种群数量明显下降。随后,又引入到其他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也都取得长期控制吹绵蚧的良好效果,成为引进天敌的第一个著名成功范例。小红瓢虫原产于亚洲南部,1928年自日本引入塞舌尔共和国、加罗林群岛、马里亚纳群岛、马绍尔群岛以防治塞舌尔吹绵蚧。这也是引进天敌防治害虫的成功范例之一。中国曾把大红瓢虫移殖到湖北省宜都县,以防治柑橘园内的吹绵蚧,同样取得良好的效果。
  
  L.冈尔鲍尔(1899)曾把瓢虫科分为3个亚科:瓢虫亚科(Coccinellinae)、食植瓢虫亚科(Epilachninae)和四节瓢虫亚科(lithophilinae)。佐佐治宽之(1968,1971)又把瓢虫科分为6个亚科。近年来,从冈尔鲍尔系统中的瓢虫亚科划分出小艳瓢虫亚科(Sticholotidinae)、小毛瓢虫亚科(Scymninae)、刻眼瓢虫亚科(Ortaliinae)、隐胫瓢虫亚科(Aspidimerinae)、盔唇瓢虫亚科(Chiloco-rinae)和红瓢虫亚科(Coccidulinae),结果形成 9个亚科的分类系统。这 9个亚科不但各具特殊的形态特征,而且食性也有所不同。
  
  

参考书目
   刘崇乐:《中国经济昆虫志》,第5册,瓢虫科,科学出版社,北京,1963。
   庞雄飞、毛金光:《中国经济昆虫志》,第14册,瓢虫科(二),科学出版社,北京,1979。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