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emisia myricae Kuwana
杨梅粉虱
1.
It is easy to confuse Pealius mori(Takahashi) and Bemisia myricae Kuwana,they have the ex- tremely common contour characteristics.
桑粉虱Pealius mori(Takahashi)和杨梅粉虱Bemisia myricae Kuwana的一般外形特征非常相似极易混淆,为了弄清攀西地区发生的主要种类究竟是杨梅粉虱还是桑粉虱我们对其形态进行了显微研究。
2) Myricipites
杨梅粉属
3) Myricaceoipollenites
拟杨梅粉属
4) Whitefly
[英]['hwaitflai] [美]['hwaɪt,flaɪ, 'waɪt-]
粉虱
1.
Occurrence and Control of Whitefly on Weifang Radish;
潍坊青萝卜上粉虱类的发生及防治
2.
Investig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the whitefly parasitoids (Hymenoptera: Aphelinidae,Platygasteridae);
粉虱寄生蜂种类的调查与鉴定
3.
Using magnesium oxide-glass slide method to estimate survival amount of whitefly nymphs
估计粉虱若虫存活数量的新方法——氧化镁薄板法
5) whitefly(Bemisia tabaci)
粉虱
1.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damage caused by whitefly(Bemisia tabaci) to oriental tobacco and the leaf curl disease incidenc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amage have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incidence of leaf curl disease except for one variety.
通过对保山香料烟品种受粉虱危害和自然发病状况的调查,表明粉虱危害与发病率有正相关,但有1个品种表现为负相关。
6) waxberry
[英]['wæksbəri] [美]['wæks,bɛrɪ]
杨梅
1.
Study on the brewing technology of monascus waxberry wine;
红曲杨梅果酒的生产工艺研究
2.
Studies on the Isolation, Structure Elucidation and Bioactivity of Anthocyanins from Waxberry and Mulberry;
杨梅和桑椹花色苷的提取分离、结构鉴定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补充资料:粉虱科
同翅目昆虫的 1科。小形,粉白色脆弱昆虫。翅脉序简单,若虫阶段后期呈静止状态。本科昆虫通称粉虱。树木害虫,分隶126属,世界约有1156种。
小型,体长约1~3毫米。翅展约3毫米,雌、雄成虫皆有翅。喙3节,复眼的小眼群常分为上、下两部分,也有的种类其上、下两部分复眼常有各种不规则的联合或合并。单眼2个,着生在复眼群的上缘。翅2对,翅脉很简单,前翅径脉、中脉与第1肘脉合并在短的共同主干上,常先分出肘脉,再径脉,中脉分开;有的中脉几乎消失或只存痕迹;肘脉存在或消失,或胫脉也消失;后翅只存留一条脉纹。腹部第1节常柄状,第8节常背板狭,膜质。腹部第9节背面有管状孔,中间是第10节的背板,称为盖瓣和一管状的肛下板,称为舌状器。此一构造是本科幼虫与成虫的最大特点。雄性成虫具有 2片抱握器和稍向上弯曲的阳茎。雌性成虫具有背生殖突和 2个侧生殖突。
渐变态。卵具柄,柄插在植物的组织里,使卵附着在植物上,并能给卵输送水分。若虫期4龄。第1龄若虫具眼1对,触角4节,有尾须,足短而发达,能随处迁移,以便寻找合适的寄主部位,尽快取食。1 龄若虫脱皮后,失去触角和尾须,足也退化,虫体开始固定在植物上取食,进入2龄。2龄若虫脱皮后进入3龄,此时期虫体明显增大,取食量增多,分泌蜜露,为害植物加重。3龄若虫脱皮后进入4龄,或称"前蛹期"。蛹在其4龄脱皮壳内发育,体型扁平且逐渐加厚,体表构造清晰,外翅芽出现。羽化时,成虫从"蛹壳"背部裂开处直立钻出,这时翅尚未完全发育,不能飞翔,只能敏捷地爬行取食。需经一定时间后,方得正常飞行。但也有某些种类只经3龄就完成发育。
1909年恩德林建立良粉虱亚科和粉虱亚科,1913年柯坦斯和贝科又增建了丽粉虱亚科。丽粉虱亚科约有17属90余种,中国只记载樟粉虱一种,主要为害樟科林木。粉虱亚科有102属1000余种,其中许多种类是农、林、果树、观赏植物和蔬菜的重要害虫。中国已知146种,其中为害比较严重的有黑刺粉虱、橘黑粉虱、橘绿粉虱和白粉虱等。
小型,体长约1~3毫米。翅展约3毫米,雌、雄成虫皆有翅。喙3节,复眼的小眼群常分为上、下两部分,也有的种类其上、下两部分复眼常有各种不规则的联合或合并。单眼2个,着生在复眼群的上缘。翅2对,翅脉很简单,前翅径脉、中脉与第1肘脉合并在短的共同主干上,常先分出肘脉,再径脉,中脉分开;有的中脉几乎消失或只存痕迹;肘脉存在或消失,或胫脉也消失;后翅只存留一条脉纹。腹部第1节常柄状,第8节常背板狭,膜质。腹部第9节背面有管状孔,中间是第10节的背板,称为盖瓣和一管状的肛下板,称为舌状器。此一构造是本科幼虫与成虫的最大特点。雄性成虫具有 2片抱握器和稍向上弯曲的阳茎。雌性成虫具有背生殖突和 2个侧生殖突。
渐变态。卵具柄,柄插在植物的组织里,使卵附着在植物上,并能给卵输送水分。若虫期4龄。第1龄若虫具眼1对,触角4节,有尾须,足短而发达,能随处迁移,以便寻找合适的寄主部位,尽快取食。1 龄若虫脱皮后,失去触角和尾须,足也退化,虫体开始固定在植物上取食,进入2龄。2龄若虫脱皮后进入3龄,此时期虫体明显增大,取食量增多,分泌蜜露,为害植物加重。3龄若虫脱皮后进入4龄,或称"前蛹期"。蛹在其4龄脱皮壳内发育,体型扁平且逐渐加厚,体表构造清晰,外翅芽出现。羽化时,成虫从"蛹壳"背部裂开处直立钻出,这时翅尚未完全发育,不能飞翔,只能敏捷地爬行取食。需经一定时间后,方得正常飞行。但也有某些种类只经3龄就完成发育。
1909年恩德林建立良粉虱亚科和粉虱亚科,1913年柯坦斯和贝科又增建了丽粉虱亚科。丽粉虱亚科约有17属90余种,中国只记载樟粉虱一种,主要为害樟科林木。粉虱亚科有102属1000余种,其中许多种类是农、林、果树、观赏植物和蔬菜的重要害虫。中国已知146种,其中为害比较严重的有黑刺粉虱、橘黑粉虱、橘绿粉虱和白粉虱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