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A1
1)  von Willebrand factor A1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A1
2)  von Willebrand factor A1 domain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A1区
3)  Human von Willebrand factor A1 domain
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A1区
4)  von willberand factor
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1.
A study on the prognosis of cerebral resuscitation of CPCR with the von willberand factor and 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在心肺脑复苏后脑复苏预后评估价值研究
5)  vWF
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
1.
INFLUNCE OF GELATIN AND DEXTRAN ON PLATELET vWF AND Ⅰb/Ⅰx;
明胶溶液和右旋糖酐-70对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Ⅰx和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的影响
2.
Clinical Significances of PAI-1,D-Dimer and vWF in 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 of 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现就其检测纤溶凝血和内皮功能损伤的几个指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D-二聚体和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的临床意义予以综述。
6)  von willebrand factor
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
1.
Levers of von Willebrand factor,type 1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and adiponectin 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ts with hyperglycemia
高血糖合并冠心病患者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及脂联素水平研究
2.
Methods The levels of plasma Hcy,von willebrand factor (VWF) and C-reaction protein (C-RP) in 62 AMI patients and 48 healthy controls were detected respectively by enzyme-linked im- munosorbent assay and immune turbidimetry.
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免疫透射比浊法分别测定AMI患者62例及健康对照者48例血浆中Hcy、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以及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病变冠状动脉血管VEC的损伤情况。
3.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onary artery lesions and circulation endothelial cells(CEC) in perip-heral blood and level of blood plasma von Willebrand factor(vWF) in Kawasaki disease(KD) patients,and influence of immunoglobulin intravenous(IVIG) and low molecular heparin treatment on them.
目的探讨川崎病患儿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CEC)数量和外周血浆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与冠状动脉(冠脉)损害的关系,探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和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对其影响。
补充资料:血管性假血友病
      一种以出血时间延长和因子Ⅷ( FⅧ)复合物缺乏为特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1926年由冯·维勒布兰德首先描述,又名冯·维勒布兰德氏病(VWD)。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循环中的FⅧ是一种复合物,分子量高达 100万~2000万的糖蛋白,由分子量低的亚单位(Ⅷ:C,具凝血活性)和分子量高的亚单位(VWF,具粘附蛋白功能并能使出血时间纠正)两者以非共价键方式组成。VWF由内皮细胞和巨核细胞合成,在循环中以多聚体形式存在,分子量50万~2000万,是一种粘附蛋白,为血小板与血管内皮下组织及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相互粘附所必需的重要因子;也是在血浆中携带Ⅷ:C的蛋白载体,在循环中的Ⅷ:C必须和 VWF结合才能获得稳定而不被降解。VWF的先天性合成缺陷仅限于VWF,低的促凝活性是继VWF缺乏或结构异常而引起的。患者由于VWF减少,继发血浆Ⅷ:C水平降低而引起出血倾向。输注正常血浆、血友病血浆均可补给VWF,而使患者Ⅷ:C获稳定,起到治疗作用。VWF结合到瑞丝托霉素激活的血小板,引起血小板聚集需要有R:COF存在。患者的VWF缺乏R:COF活性,可采用瑞丝托霉素辅因子试验来定量检测血浆 VWF在存在瑞丝托霉素情况下促使血小板聚集的能力。该试验用以定量测定VWF的R:COF活性,是诊断VWD的敏感试验之一。
  
  临床表现  患者VWF的几种功能缺陷(携带Ⅷ:C功能、粘附蛋白功能,纠正出血时间延长和R:COF功能)之间并不平行,使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变异很大。一般不伴自发的出血倾向(严重类型除外)。出血素质相似于血小板病,以浅表摩擦处的青肿或鼻衄、粘膜、胃肠道、子宫出血为主,偶因伴有胃或口腔粘膜血管异常而引起严重出血。有些轻型或亚临床型可因缺乏临床症状而不被发现。
  
  诊断  依据临床有变化不定的出血素质,常染色体遗传,以及实验室对FⅧ/VWF和血小板功能的研究,诊断要点为:①血小板计数和形态正常。②出血时间(IVY法)延长和血小板粘附、血小板潴留、瑞丝托霉素聚集试验的缺陷在加入冷沉淀物或 VWF后都可以纠正。③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延长,但轻型患者若未影响到FⅧ:C血浆水平则APTT也可正常。④血浆Ⅷ:C水平和Ⅷ:VWF水平同时降低。⑤若条件许可,可作交叉免疫电泳或SDS-琼脂凝胶电泳以进一步分型。
  
  分型   70%为I型VWD。I型患者的FⅧ:C和VWF活性,抗原性呈一致性平行的减少, VWF多聚体组成全部减少,因此有正常的交叉电泳图像,是典型的VWD。Ⅱ型VWD有VWF质和量的异常,在交叉免疫电泳上可以看到大分子量的VWF减少,患者的FⅧ复合物的减少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性。
  
  在治疗 VWD中的一个独特现象是对输注因子Ⅷ/VWF的反应。输注初期,Ⅷ:C和VWF同时升高,继之VWF水平下降(半寿期 8~12小时),但Ⅷ:C水平反而更高,24~48小时才逐渐下降,原因尚不清楚。患者与血友病甲患者比较具有较高的Ⅷ/VWF水平,输注冷沉淀物或新鲜冰冻血浆很容易达到治疗效果,剂量约1~1.5单位冷沉淀/10kg/day 。因子Ⅷ浓缩剂无使用指征,因为在制备中VWF 活性已受破坏。手术中使用6-氨基己酸可使手术期出血减少,静脉使用DDAVP(8-精氨酸血管加压素),一种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可使FⅧ:C,FⅧ:VWF增加3~6倍,预防手术后出血的并发症。 ⅡB型患者的异常VWF和血小板结合增加,输注DDAVP后,由于突然从内皮细胞释放出异常的VWF,可引起血小板聚集和血小板减少,因此DDAVP禁用于ⅡB型。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