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F1 progeny
F1群体
2)  F1
F1
1.
Decolorization of dyes by a white rot fungus F1;
白腐真菌F1对染料脱色特性的研究
2.
Categories of F1 Sponsors and Their Correlation to the Event;
F1赞助商的行业类别及其与该赛事的关联度
3.
The Investigation on the Transportation Service Organization of F1 Race Competition in China;
F1中国大奖赛交通服务组织工作探究
3)  F_1
F1
1.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heterosis performance of cotton,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insect-resistant hybrid cotton of F_1 and F_2 generation,and it also analyzed its application prospect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 in its application.
综述了棉花杂种优势的表现及抗虫杂交棉F1,F2代杂种优势的研究及应用,并对抗虫杂交棉的应用前景及存了问题进行了论述。
2.
The effects of four cultivation factors(planting density,N,K and DPS application) on fiber quality of F_1 and F_2 generation of transgenic hybrid cotton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quaternary quadratic regression rotational combination design.
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对影响转基因杂交棉F1、F2纤维品质的密度、施氮量、施钾量和缩节胺施用量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缩节胺与密度是影响F1纤维品质指标的关键因子,而密度是影响F2纤维品质指标的关键因子。
4)  F 1
F1
1.
The F 1 heterosis and fertility of combinations of LH422 or 02428 with Indica or Japonica and combinations of Indica with Japonica were inspected in this test.
以广亲和品种轮回 4 2 2 ,0 2 4 2 8分别与籼、粳稻配组及粳 /籼、籼 /粳、粳 /粳配组 ,检验杂种F1代的杂种优势与育性 ,试验结果表明M - 2 0 1/日本优的每株穗数和单粒株重优势明显 ,广亲和品种与籼、粳配组能得到具有生物优势而且育性强的杂种F1代 ,显著提高水稻产量 ;轮回 4 2 2为亲梗型的广亲和品种 ,但 0 2 4 2 8对籼稻有较强的亲和
5)  Der f1
Der f1
1.
Detection of the genes encoding house mite allergens Der f1 and Der p1 from the air-filters of air-conditioners;
空调空气滤网灰尘中尘螨变应原Der f1和Der p1基因的检测
2.
The Der p1 and Der f1 DNA fragments were amplified by .
通过提取屋尘螨和粉尘螨疫苗研制用的原始种子和生产种子基因组DNA作模板,分别设计Der p1和Der f1各2套内外扩增引物并进行一步法套式PCR,根据扩增出目的片段来检测尘螨变应原Der p1和Der f1基因片段,并以培养基提取物为阴性对照和已通过形态学鉴别为纯屋尘螨、纯粉尘螨的基因组DNA为阳性对照。
3.
Methods Based on the complete encoding CDS the dust mite allergen Der f1 in the Genbank,we designed primers and amplified the cDNA fragment coding for the group 1 allergen from adult D.
目的构建尘螨变应原Der f1原核表达体系,并了解其分子特征。
6)  F1+2
F1+2
1.
Objective: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 between chronic urticaria and the levels of plasma prothrombin fragment 1+2(PPF1+2).
目的:分析慢性荨麻疹与血浆F1+2之间的关系。
2.
[Methods] Routine coagulation tests (PT, APTT, Fbg,PLT) and the levels of molecular markers included F1+2, TM, D-dimer were determined in plasma of 34 DIC patients, 31 normal controls and 107 normal pregnant women divided into 3 groups as early-p.
【方法】将107例正常孕妇按孕期分为早孕组(≤12周)、中孕组(13~28周)和晚孕组(≥29周),检测了31例早孕、14例中孕、62例晚孕、34例产科早期DIC和31例正常对照的常规止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血小板(PLT)]和分子标志物F1+2、TM和D-dimer。
参考词条
补充资料:参照群体
      个人用来作为评价自身、别人或社会事件的标准的社会共同体。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
  
  社会心理学中研究参照群体问题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1942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H.海曼研究个人对自身地位的看法,首先采用了参照群体这一术语,用以表示个人在确定自己的地位时与之相对比的人类群众。他认为,个人对自己地位的评价乃是与参照群体相比较的结果。1943年,T.M.纽科姆研究大学生的社会观点,用参照群体这一概念表示个人在心理上所从属的群体。他认为,社会观点的形成是个人对某一或某些群体的肯定或否定态度的函数。M.谢里夫和R.默顿等人的著作对于参照群体概念在社会心理学中的最后确立起了重要作用。谢里夫在《社会心理学原理》(1948)中强调指出参照群体的重要性,因为它的规范可以成为个人的社会目标,成为个人的自我评价、对社会生活现象评价和世界观形成的基准系统。默顿和A.S.基特合作,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士兵的社会观点和行为。他们认为,处于同样地位的士兵观点存在差异,这是由于他们具有不同的参照群体,并把自己的地位与这些参照群体进行比较。
  
  各种各样的群体都可以成为个人的参照群体,如,现实的群体和想象中的群体,大群体和小群体。一般来说,参照群体主要是指个人并非其成员的群体,但也不能否认,个人所属的群体同样也可成为他的参照群体。通常,每一个人都会有若干个参照群体,他依据这些群体,并按照不同的问题,把自己、别人与这些群体进行比较,同时,不同的参照群体对个人的影响力量也会是各不相同的。有的研究者提出,可以把参照群体划分为肯定性的和否定性的两种。一般谈到参照群体,主要是指前者,即个人从中为自己汲取正面的价值、定势、信念等等的参照群体;后者则是指个人把它的价值定向和自己相对立起来的参照群体。也有的研究者主张,可以把参照群体划分为规范性参照群体和比较性参照群体。前者为个人提供规范和定势;后者为个人提供评价自己、别人、社会事件的标准和出发点。与此相应,参照群体在个人的行动定向上执行两种基本功能:规范功能和比较功能。规范功能表现在动机作用中。借助于规范功能,参照群体对个人施加压力,推动他按照群体规范行动。比较功能表现在知觉、认识上。借助于比较功能,个人对自己、别人、社会事件进行比较、评价。参照群体的这两种功能往往是统一的。同一参照群体既可以实现规范功能,又可以实现比较功能。
  
  在社会心理学中,参照群体是探索个人和群体间社会心理现象的重要手段。研究参照群体问题,对于理解个人的社会化过程、理解人的个性发展有重要意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