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
1)  dry weight of shoot/root biomass
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
1.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varying interspecific root interactions on the dry weight of shoot/root biomass and N-content in a split-pot arrangement experiment.
8%;同一间作体系不同分隔方式,对玉米、小麦和大麦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影响显著。
2)  aboveground and belowground
地上部和地下部
3)  aboveground biomass
地上部生物量
1.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il moisture and aboveground biomass of under- story vegetation in Robinia pseudoacacia forests in Loess hilly region,20 plots were sampled,including 16 Robinia pseudoacacia Forest plots at different age and 4 abandoned field plots over 25 years.
成过熟刺槐林下植物群落地上部生物量略高于撂荒地,土壤水分与地上部生物量仅存在微弱的负相关关系。
2.
A method of fractal geometry was adopted to analytically study the relations between aboveground biomass and plant height of Aneurolepidium dasystachys populations.
应用分形几何学的方法对厚穗宾草种群地上部生物量与株高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
3.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tree morphological parameters and aboveground biomass was studied in March 1992 for an Avicennia marina community at Daguansha of Beihai pennisula of Guangxi.
1992年3月在广西北海半岛大冠沙白骨壤群落研究了白骨壤植株的测树因子跟地上部生物量间的相关性。
4)  Aboveground biomass
地上部分生物量
1.
The total aboveground biomass of lianas in the natural moist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was 9.
对哀牢山原生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和4类次生林中的藤本植物进行了调查,利用48株藤本植物样木实测数据,采用样本回归分析法,选取藤本植物的不同参数作为自变量,分别对冠层和林下两类藤本混合种生物量模型进行了拟合比较,结合样地内长度≥50cm的所有藤本植物的调查资料估算了各森林群落藤本植物地上部分生物量,探讨了原生林中藤本植物地上部分生物量的组成与分布特征,以及人为干扰对藤本植物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影响。
5)  above-ground biomass
地上部生物量
1.
Function y=ax~b maybe can disclos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hoot fractal structure and above-ground biomass of hungriness plant in Taklamakan Desert compared with Turpan Basin.
应用自相似原理,分别研究极干旱地区塔克拉玛干腹地和吐鲁番盆地地下水浇灌区柽柳、梭梭和沙拐枣植株的地上分形结构与各自地上部生物量的关系。
2.
Based on 13- year observations, the annual response of the above-ground biomass of an Aneurolepidium chinense community to the seasonal changes in precipitation was analysed by establishing an integral regression model between the variable of biomass and the amount of precipitation for every 10 days from January to July.
根据羊草草原群落地上部生物量连续13a的定位观测资料,分析了降水量及其季节分配对群落地上部生物量年度波动的影响,并应用积分回归模型,计算出1~7月各旬降水量对群落地上部生物量的影响系数。
6)  below ground / above ground biomass ratio
地下/地上生物量
补充资料:生物地化区
      因化学元素的组成和含量不同而引起地方动植物各种不同的反应的地区。这个概念是由苏联А.П.维诺格拉多夫于1938年提出来的。
  
  土壤中的化学元素首先要溶解于水,才能被机体吸收并发挥作用。这里讨论的含量是指可吸收量。有些元素是生物体必需的营养成分,生物体可能会发展出一些特殊的吸收本领,即使在环境中该元素含量极低的情况下,仍能将它浓集到体内,例如人的甲状腺组织能吸收并浓集碘元素。若环境中该元素含量过低,吸入量不足机体需要时,机体便会出现病态,甚至死亡。另一方面,这种吸收浓集的本领虽有选择性,但有一定限度,化学性质相近的物质也可被吸收浓集。如原子弹爆炸产生的锶90,因与钙的化学性质相近,便可浓集到污染区动物的骨组织中。此外,还有多种元素不被生物选择性地吸收,但外界含量高时生物体内该元素含量亦高,会对机体造成损害,可导致疾病甚至死亡。这种因地区中某些元素的缺乏或过盛而发生的疾病构成地方病中的一大类,像因缺碘而致的人畜甲状腺肿,因氟化物过盛造成的氟中毒等,一直是医学中的重要课题。
  
  在地区元素含量差异的长期作用下,一部分生物可能被淘汰,一部分则适应环境而得以繁殖,于是就形成了特定的地方性生物群。所以除气候、食物、天敌外,土壤及地表水中的化学元素含量也是重要的选择因子。这部分问题是化学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极端情况下,在某种特定的地球化学条件的地区中,只有某些生物能存活或某些生物根本不能存活。这些生物常被称为指示生物,因为根据它们的有无便可判断一个地区的地球化学条件。这些指示生物有时可帮助我们判断环境是否污染或用以寻找矿物。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