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lanning of regional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水土保持区域规划
2)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planning
水土保持规划
1.
The databank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planning information system for small valleys was developed with GIS software.
分析了小流域水土保持规划信息系统的结构 ,利用 GIS工具软件建立水土资源数据库 ,探讨了在 VB环境下应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事件驱动编程机制 ;着重介绍了“小流域水土保持规划信息系统”的开发模式及开发要
2.
,laws of soil and water loss,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easurements,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planning,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effects,and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anagement,which bring about a great advance in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人民治黄以来,黄河流域的水土保持科学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逐步形成包括水土流失规律、水土保持措施、水土保持规划、水土保持效益和水土保持管理等5个主要组成部分的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促进了水土保持事业的发展。
3.
Linear planning approach has been applied to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planning.
线性规划这一最优化方法已经普遍地应用于水土保持规划中 ,但大多数研究者至今还在应用 BASIC语言编写线性规划程序 ,由于计算机软、硬件有了长足发展 ,在目前的Win95、Win98下要应用 ,非常的烦琐 ,速度又慢 ,且没有汉字提示 ,非专业人员很难应用。
3)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plan
水土保持规划
1.
Delimiting of key zones for soil and water loss control is an important work during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plan.
重点防治区的划定是区域水土保持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
4)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regionalization
水土保持区划
1.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regionalization,this paper carries on the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regionalization in Lishui River watershed using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cluster analysis.
以水土保持区划原则为依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澧水流域进行水土保持区划。
2.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regionalization has been a focus in basic research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but the systemic research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regionalization in large-scale is not much.
水土保持区划一直是水土保持基础研究的热点,但是对大中尺度下的水土保持区划的系统研究并不多。
5) soil conservation planning
实施水土保持规划
6) city planning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城市水土保持规划
补充资料:水土保持规划
为了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在土地利用规划基础上,对各项水土保持措施作出综合配置,对实施的进度和所需的劳力、经费作出合理安排的总体计划。中国历史上,水土保持一般是农民自发地、零星地进行,没有全面系统的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各地先后进行了各种类别的水土保持规划,使水土保持工作进入了有科学指导、有组织、有计划、全面系统布局的新阶段。
类别和任务 根据规划的地域大小,可分为两类。
大面积的战略规划 以大流域或其主要支流为单元,或以省、地、县为单元,主要任务是在综合考察和水土保持区划基础之上,按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分别提出水土资源开发利用方向,确定保持水土的主要措施、治理的重点地区与重点项目,明确开展治理的基本步骤,提出重要技术经济指标,供上级主管部门研究战略决策参考,并指导下属各基层单位编制实施规划。
小面积的实施规划 以小流域或以乡、村为单元,主要任务是,根据大面积战略规划提出的方向和要求具体确定农、林、牧业生产用地的比例和位置,布设各项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具体安排各项措施的实施程序、逐年进度和所需劳力、经费和物质,并预测可能获得的效益。
规划原则 水土保持规划涉及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农业生产、基本建设等多方面的问题,必须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进行编制。应把规划对象看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按照系统的四个特性,去研究和处理规划中的一切问题。①整体性:将规划区域作为系统整体,分析构成这一整体的各种要素,如生产中的农、林、牧、副业等,治理中的梯田、 坝库、 林草等各项措施;研究这些问题的特点及其与整体的关系,求得水土保持规划范围内最佳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②相关性:在水土保持各要素之间具有复杂的相关性。如:农林牧副各业生产之间、工程措施与林草措施之间、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存在着既互相矛盾又互相促进的复杂关系,应深入分析,提出各要素之间协调发展的最优方案。③目的性:在规划中反映为水土保持要获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同的规划对象,在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对上述三种效益,分别有不同的要求。④环境适应性:水土保持措施的布局和实施,有许多制约的因素,如当地的自然条件(地形、土质、降雨、植被等)、社会经济条件(劳动力、经费和物质状况、行政管理和科学技术水平等)、外部的配合条件(如上级部门的经济支援、技术支援、商业运输部门能否及时把水土保持产品转化为商品等),及规划中的治理措施布局和实施进度安排等。规划时要考虑这些方面的适应性。
运用系统工程原理进行水土保持规划,一般反映为水土保持工作中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等原则。
规划内容 ①确定土地利用方向:根据系统工程原理和求得系统整体最高功能的要求,研究确定规划范围内农、林、牧业用地和其他用地的比例和位置。对不同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和不同规划目的,应经过不同方案对比研究,选出优化方案。②确定治理措施布局:在土地合理规划利用的基础上,合理地布设梯田、坝库、林草以及其他防护工程等治理措施。要求达到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工程、林草、治坡、治沟等各项措施能紧密结合、协调发展;小面积规划应将各项措施布设落实到地块;大面积规划应在不同类型区作出有代表性的小流域典型规划。③确定实施步骤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小面积规划治理时间一般5~10年,大面积规划治理时间一般15~20年或更长。规划中应有分期实施的阶段性安排,同时计算各时段的进度、投入和效益三项技术经济指标。各项指标的确定,应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充分的科学论证。④提出保证实施规划的措施:包括加强组织领导与经费管理,落实经济政策与水土保持责任制,搞好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与技术培训等。
规划的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有三项
进度指标 不同发展时段内每年新增的各项治理措施工作量,和每时段末累计完成的措施工作量。
投入指标 按上述进度和工作量,计划每个时段或每年需要投入的劳动力、经费和物资,确定对新增的各项治理措施可给的投入量。
效益指标 水土保持效益有三个方面。①生态效益:水土保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与生态效益密切相关。蓄水保土为作物、林木、草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各项措施最主要的生态效益。由于蓄水保土,使基本农田和林地、草地内的土壤水分、肥力、结构等得到改善,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和抗旱高产,也有利于提高林草的成活率、保存率和生长量。在林草合理分布的地方,特别是在农田防护林网内,温度、湿度等条件得到改善,有利于减轻霜冻、旱风等自然灾害,提高作物产量。至于在较大范围内,宏观地改善生态环境,则需在较长期之后,待水土保持各项措施全面完成,特别是需待林草苍郁后,才能达到。②经济效益:直接经济效益如梯田、坝地增产粮食,造林种草,增产果品、牧草、枝条等。③社会效益:首先是水土保持实施区对下游的削洪减沙作用,其次为河道洪水淹没面积减小,通航里程增加,以及水库淤泥减少、有效库容增加等。此外,由于梯田、坝地高产,促进了陡坡退耕,节省出大量土地和劳力,用于林牧副各业,促进整个农村经济发展,也是社会效益的一个重要方面。
类别和任务 根据规划的地域大小,可分为两类。
大面积的战略规划 以大流域或其主要支流为单元,或以省、地、县为单元,主要任务是在综合考察和水土保持区划基础之上,按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分别提出水土资源开发利用方向,确定保持水土的主要措施、治理的重点地区与重点项目,明确开展治理的基本步骤,提出重要技术经济指标,供上级主管部门研究战略决策参考,并指导下属各基层单位编制实施规划。
小面积的实施规划 以小流域或以乡、村为单元,主要任务是,根据大面积战略规划提出的方向和要求具体确定农、林、牧业生产用地的比例和位置,布设各项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具体安排各项措施的实施程序、逐年进度和所需劳力、经费和物质,并预测可能获得的效益。
规划原则 水土保持规划涉及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农业生产、基本建设等多方面的问题,必须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进行编制。应把规划对象看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按照系统的四个特性,去研究和处理规划中的一切问题。①整体性:将规划区域作为系统整体,分析构成这一整体的各种要素,如生产中的农、林、牧、副业等,治理中的梯田、 坝库、 林草等各项措施;研究这些问题的特点及其与整体的关系,求得水土保持规划范围内最佳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②相关性:在水土保持各要素之间具有复杂的相关性。如:农林牧副各业生产之间、工程措施与林草措施之间、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存在着既互相矛盾又互相促进的复杂关系,应深入分析,提出各要素之间协调发展的最优方案。③目的性:在规划中反映为水土保持要获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同的规划对象,在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对上述三种效益,分别有不同的要求。④环境适应性:水土保持措施的布局和实施,有许多制约的因素,如当地的自然条件(地形、土质、降雨、植被等)、社会经济条件(劳动力、经费和物质状况、行政管理和科学技术水平等)、外部的配合条件(如上级部门的经济支援、技术支援、商业运输部门能否及时把水土保持产品转化为商品等),及规划中的治理措施布局和实施进度安排等。规划时要考虑这些方面的适应性。
运用系统工程原理进行水土保持规划,一般反映为水土保持工作中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等原则。
规划内容 ①确定土地利用方向:根据系统工程原理和求得系统整体最高功能的要求,研究确定规划范围内农、林、牧业用地和其他用地的比例和位置。对不同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和不同规划目的,应经过不同方案对比研究,选出优化方案。②确定治理措施布局:在土地合理规划利用的基础上,合理地布设梯田、坝库、林草以及其他防护工程等治理措施。要求达到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工程、林草、治坡、治沟等各项措施能紧密结合、协调发展;小面积规划应将各项措施布设落实到地块;大面积规划应在不同类型区作出有代表性的小流域典型规划。③确定实施步骤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小面积规划治理时间一般5~10年,大面积规划治理时间一般15~20年或更长。规划中应有分期实施的阶段性安排,同时计算各时段的进度、投入和效益三项技术经济指标。各项指标的确定,应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充分的科学论证。④提出保证实施规划的措施:包括加强组织领导与经费管理,落实经济政策与水土保持责任制,搞好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与技术培训等。
规划的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有三项
进度指标 不同发展时段内每年新增的各项治理措施工作量,和每时段末累计完成的措施工作量。
投入指标 按上述进度和工作量,计划每个时段或每年需要投入的劳动力、经费和物资,确定对新增的各项治理措施可给的投入量。
效益指标 水土保持效益有三个方面。①生态效益:水土保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与生态效益密切相关。蓄水保土为作物、林木、草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各项措施最主要的生态效益。由于蓄水保土,使基本农田和林地、草地内的土壤水分、肥力、结构等得到改善,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和抗旱高产,也有利于提高林草的成活率、保存率和生长量。在林草合理分布的地方,特别是在农田防护林网内,温度、湿度等条件得到改善,有利于减轻霜冻、旱风等自然灾害,提高作物产量。至于在较大范围内,宏观地改善生态环境,则需在较长期之后,待水土保持各项措施全面完成,特别是需待林草苍郁后,才能达到。②经济效益:直接经济效益如梯田、坝地增产粮食,造林种草,增产果品、牧草、枝条等。③社会效益:首先是水土保持实施区对下游的削洪减沙作用,其次为河道洪水淹没面积减小,通航里程增加,以及水库淤泥减少、有效库容增加等。此外,由于梯田、坝地高产,促进了陡坡退耕,节省出大量土地和劳力,用于林牧副各业,促进整个农村经济发展,也是社会效益的一个重要方面。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