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天目山地区
1)  Tianmu Mountain area
天目山地区
1.
This paper expatiates the geology of soil,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geochemistry,the environment of agricultural irrigation water in the area of Tianmu Mountain area in Zhejiang Province.
阐述了浙江省天目山地区的土壤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农用灌溉水环境,对不同地质背景区土壤元素的本底值、养分水平、主要微量元素平均含量和土壤环境质量情况进行了对比评价。
2)  mountain area of Mount Tianmu
天目山区
3)  Yaoshaling region of Tianmushan Mountain
天目山姚砂岭地区
4)  Tianshan region
天山地区
1.
In the interval of Jurassic-Paleogene, extensional tectonic activity within plate split the peneplaned Tianshan region into a series of sub-E-W-striking extensional basins.
侏罗纪—古近纪 ,由于板内伸展作用 ,在准平原化的天山地区形成了一系列伸展盆地 ,呈近东西向分布。
2.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time-space distribution and group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ixed point deformation anomaly as well as the activity of moderately strong earthquakes in Tianshan region in 1990~2000 was studied by using deformation anomaly density defined in the paper and trend analysis method.
利用定义的形变异常密度和趋势分析法研究了 1 990~ 2 0 0 0年新疆天山地区定点形变异常的时空分布、群体异常特征及与中强地震活动的关系。
5)  Tianshan area
天山地区
1.
0 earthquakes occurred in Tianshan area for three times,including a strong earthquake swarm( M ≥6.
震前 ,天山地区地下流体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前兆异常。
2.
It probes into the evolution result of Tianshan area as Cenozoic structure,the background of the regional geological structure,studies on the geodynamics problem of Tianshan Cenozoic structure deformation.
利用GPS解算软件GAMIT/GLOBK将东天山—西天山多年观测的GPS重复测量成果进行系统处理,探讨了GPS与地球动力学的关系、现状,以及天山地区作为新生代构造演化的结果,它的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地震地质学研究和天山新生代构造变形的地球动力学问题。
6)  West Tianshan Mountains
西天山地区
1.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re-forming model of the epithermal gold deposit in West Tianshan Mountains;
西天山地区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补充资料:天目山战役
      抗日战争后期,新四军苏浙军区部队在浙西天目山地区,对国民党顽固派军队进行的3次自卫反击战。
  
  1944年秋,日军进犯浙赣铁路后,又攻占温州。新四军军部遵照中共中央关于开展东南沿海抗日斗争,发展苏浙皖边的指示,令第 1师南进,首先打开苏南、浙西抗日局面。12月下旬,第1师师长粟裕率3个团渡长江南下,于1945年 1月中旬,与在苏南的第16旅会合,成立苏浙军区,粟裕任司令员,将苏南、浙东和第 1师南下的部队改编为第 1、第2、第3纵队,并确定了向天目山地区进军的部署。此时,退避浙西山区的国民党顽固派军队,阻挠新四军南进浙江敌后抗战,遂爆发了为时5个月的天目山战役。
  
  2月12日,第1纵队进至武康、德清地区,第 3纵队第7支队进至安徽省广德以南。国民党第3战区令其第62师、忠义救国军共 5个团,由天目山、孝丰地区首先向第7支队发起进攻,企图切断第1纵队后路,进而消灭苏浙军区部队。苏浙军区部队奋起自卫,于14日以第 3纵队一部顽强坚守广德东南障吴村周围阵地;17日夜以第3纵队主力出击,并调第1纵队主力回师,断敌退路;18日上午结束战斗,歼1700余人,解放孝丰,取得第1次反击战的胜利。
  
  3月1日,第3战区以12个团分左、中、右3路向孝丰猛攻。苏浙军区以第1、第3纵队发起反击,经6~27日的连续战斗,由西向东,逐次歼击进犯的顽军,毙俘1700余人,乘胜占领东、西天目山,解放临安,取得第 2次反击战的胜利。为巩固和发展苏浙皖边根据地,原第1师副师长叶飞率教导旅3个团渡江南下,4月上旬到达苏浙皖边,部队改编为苏浙军区第 4纵队,叶飞任苏浙军区副司令员。5月底,第3战区以第25集团军总司令李觉为前敌总指挥,以14个师42个团共 6.6万余人,组成左、右2个"进剿兵团",企图夺占临安、天目山、孝丰,聚歼苏浙军区主力。苏浙军区部队于 5月29日攻占新登,歼2200余人;尔后主动收缩兵力,放弃新登、临安,紧急行军,集结于孝丰地区,待机歼敌。6月10日,国民党顽军"左兵团"(辖第52师、第33旅及第 146师一部)自宁国、于潜(今潜阳)向孝丰进犯;"右兵团"(辖突击第1纵队及第79师)由临安向北急进;第28军(欠第52师)、"忠救军"占天目山。苏浙军区以 3个支队担任孝丰正面守备,将主力隐蔽集结于孝丰西北待机。19日夜,苏浙军区以6个支队向"左兵团"突击,经1昼夜激战,全歼国民党顽军第52师主力及第33旅一部。21日晚,第1纵队和第4纵队一部切断"右兵团"后路,第3纵队迂回其右翼,第 4纵队主力从孝丰城向正面突击,将"右兵团"诸部包围于孝丰城东南之草明山、白水湾狭小地区。至23日,共歼突击第1纵队等部6800余人,取得第3次反击战的胜利。
  
  
  天目山3次反击战,共歼国民党顽军1.3万余人,扩大了苏浙皖边敌后新区,为发展东南沿海抗日斗争扫除了障碍。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