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redit information
学分制信息
1.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university credit information system;
高校学分制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 Manufacturing informatics
制造信息学
1.
The properties and types of manufacturing information in the product life cycle are researched, and the definition and architecture of manufacturing informatics are given.
研究了产品生命周期中制造信息的性质和类型,给出了制造信息学的有关定义和制造信息学理论的体系结构,提出了度量制造信息的量间和制造信息密度函数的概念,讨论了制造信息学的一些关键技术。
3) analytical informatics
分析信息学
1.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analytical informatics means the ending of pure bibliometric informatics and the beginning of pure constructive informatics.
从具体到抽象依次讨论了分析信息学的物理基础、逻辑构成和方法论问题 ,引进了作为分析信息学物理基础的量间概念并由此说明信息物理学必然隐含“对称性破缺” ,推得系统中信息与能量成正比而与温度成反比 ,解释了分析信息学的逻辑构成 ,指出了分析信息学在方法论上意味着纯粹计量的信息学的终结和纯粹建构的信息学的开
4) taxonomic information
分类学信息
1.
Protocols on unearthing and sharing taxonomic information have become a hotspot issue of the Global Taxonomy Initiative (GTI) under the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CBD).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分类学对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础作用,渔业、环境保护、生态学和系统学研究等领域的国际组织等对重振分类学研究高度重视,挖掘与分享分类学信息成为生物多样性公约(CBD)框架下全球生物分类倡议(GTI)的热点议题。
6) document information control science
文献信息控制学
补充资料:学分制
学分制 credit system 以取得必要的最低学分为毕业标准的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最早产生于19世纪末的美国,随后世界各国相继仿行。在中国,最早提倡学分制的是蔡元培。 学分制。一般以每一学期的每周授课时数、实验和实习时数以及课外指定自习时数为学分的计算依据,根据各门课程的不同要求给予不同的学分,并规定各种专业课程的不同的学分总数,作为学生毕业的总学分。例如,凡需要课外自习的课程,以每周上课1课时,读满1学期并经考试及格者为1学分;不需要课外自习的课程,如实验、实习,以每周上课2~3课时为1学分。课外自学时间较多的课程,也可以上课1课时,计算为2学分,或者是2课时为3学分。在学籍管理上,一门课程经考试(或补考)及格,应给予该课程规定的学分,补考不及格,必修课必须重修,否则不准毕业。选修课可重修,也可以放弃,这种教学管理制度打破了年级界限,可根据学生所获得的学分累计数,编入相应的年级。学分制可以作为教学计划制定、课时分配、教师工作量安排等计算的依据。中国的大学在20世纪30~50年代初,曾实行美国式的学分制,50年代起采用苏联大学的学年学时制,70年代末由于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一些大学试行中国式的学年学分制。 |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