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特惠制原产地规则
1)  Rules of Preferential Origin
特惠制原产地规则
1.
After an inquiry into the importance of Rules of Origin under the WTO legislation and an introduction to the application of Rule of Origin, especially Rules of Preferential Origin in the FDI area in America and EU,this essay proposes future legislation on Rules of Origin of our country.
文中初步探讨原产地规则在 WTO 体制下的法律地位,介绍欧美原产地规则尤其是特惠制原产地规则在国际投资领域的运用并就此对我国原产地规则的立法提出建议。
2)  GSP Rules of Origin
普惠制原产地规则
3)  preferential rules of origin
优惠性原产地规则
1.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eferential rules of origin by EU, America as well as the regional trade organizations which are established by them always stands in the forefront of the other countries and trade organizations.
欧盟、美国及其建立的区域贸易组织对优惠性原产地规则的运用始终走在前列,不仅被它们运用于经济领域以追求广泛的传统贸易利益,发挥着特有的经济功能,而且已被它们运用于特定的非经济领域以追求广泛的非传统贸易利益,发挥着特定的非经济功能。
2.
With a trend of the international tra de towards liberalization,the preferential rules of origin(PRO)are gradually used as non -tariff barriers in international tr ade.
在国际贸易日趋自由化的背景下,原产地规则尤其是优惠性原产地规则却日渐被用作非关税贸易保护措施。
4)  Non-preferential Rules of Origin
非优惠性原产地规则
1.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apply themselves to set up a series of Non-preferential Rules of Origin which can be used for all over the world, in order to eliminate the impact caused by diversiform Non-preferential Rules of Origin designed by different country.
其中,非优惠性原产地规则因其技术性强、适用领域广阔的特点,逐渐成为各国实施贸易政策的重要工具。
5)  non-preferential & preferential rules of origin
非优惠性与优惠性原产地规则
6)  rule of origin
原产地规则
1.
WTO Rule of Origin Agreement and Anti-dumping Measures;
WTO原产地规则协议与反倾销措施
2.
Preferential Rule of Origin-China s Application and Strategy;
优惠性原产地规则—中国的运用与对策
补充资料:帝国特惠制
      英国和自治领及自治领之间互相减免进口税的优待制度。始于1877年加拿大给与英货的减税待遇。继而新西兰(1903),开普殖民地、纳塔尔、奥兰治和德兰士瓦等 4个自治殖民地(1904)和澳大利亚(1907)先后采取同样措施。实行特惠制的目的是巩固英国殖民统治,防止其他国家向帝国市场渗透,促进英国国内经济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在国际市场受到美国的冲击,于是逐渐放弃自由贸易政策,并日益重视帝国特惠问题。1929年开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迫使英国完全放弃自由贸易政策,于1932年2月9日公布"进口条例"。按照条例,除有特殊规定者外,输入英国的货物一律从价征10%进口税,并另征附加税;在同年 7月召开的渥太华帝国经济会议上,本着"己国生产者第一,帝国生产者第二,外国生产者最后"的原则,英国和自治领及自治领之间签订11个双边协定。主要内容有:英国对来自自治领和殖民地的进口商品,给予关税优待;英国限制从帝国以外的国家输入农产品,以保证帝国各自治领和殖民地农产品在英国的销售市场;英国工业品输往自治领和殖民地时相应享受优惠待遇;对来自英国以外国家的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帝国特惠制从形成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一定程度上使英国保住了帝国市场,抵挡住美、德的压力。1938年,英国出口到帝国内的货物占出口总额40%,进口则占进口总额的一半。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自治领的民族经济已得到发展,而且英国已抵挡不住美国对帝国市场的冲击,帝国特惠制的作用因而减弱。1947年《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关于不得再扩大特惠幅度的规定,对参加1932年会议的自治领都有约束力;而且在以后的谈判中,英国和自治领间还被迫缩小特惠幅度,同时帝国内新独立的一些国家(自治领)则不给英货特惠待遇。但英国仍想维持此制度,遂于1958年改称"联邦特惠制"。1961年及1967年英国两次申请参加欧洲经济共同体,在谈判中的最大障碍便是联邦特惠制。1971年达成加入欧共体的协议时,英国接受了自1973年 1月1日正式加入时起5年期间作出废除特惠制的条件。1977年底,特惠制宣告结束。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