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核反应实验
1)  Nuclear reaction experiments
核反应实验
2)  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
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
3)  reaction experiment
反应实验
4)  response surface experiment
反应面实验
5)  experimental reactor
试验核反应堆
1.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introduction of modeling of the core for the case of the Tsinghua University experimental reactor,Keff in normal control rods positions are calculated in order to validate the exactitude of the model,and the result is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the reference; the article has also concluded the approach of the modeling core which is worth to consulting.
用MCNP程序对清华大学试验核反应堆一号堆芯进行了建模,计算了正常棒位下的Keff值,计算结果与参考值吻合较好;提出了用MCNP进行反应堆堆芯建模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此步骤和方法对研究其他各种反应堆堆芯的建模具有参考价值。
6)  nuclear test reactor
核试验反应堆
补充资料:低能核反应机理
      低能核反应主要通过复合核反应和直接反应两种机理进行。
  
  复合核反应  复合核反应模型是丹麦科学家N.玻尔于1936年提出来的。该模型假定低能核反应分两阶段进行,而且彼此独立。第一阶段为复合核的形成,即入射粒子和靶核融合为一个新核,称为复合核,历时约10-22秒;第二阶段为复合核的衰变,即复合核分解为出射粒子和剩余核,经历时间比第一阶段长得多,约为10-19~10-13秒。这样,复合核反应可表示为:A+a─→C─→B+b式中C表示复合核。以上两阶段是相互独立的,即复合核如何衰变只决定于复合核本身的性质,而与其形成方式无关。换言之,复合核对于自己的形成方式失去"记忆"。例如,复合核64Zn*可以由两个核反应生成,有三种衰变方式:
  
  
  实验测得其反应截面的比为:
  
  
  证实了上述假定。
  
  直接反应  入射粒子能量较高时,与靶核表面或内部单个核子相互作用,而将本身一部分能量传递给靶核中的一个或几个核子,后者还来不及把能量分配给其他核子时就被发射出来,这种相互作用称为直接反应。直接反应是在约等于入射粒子穿越靶核所需的时间(10-22~10-20秒)内完成的。依情况不同又可分为:
  
  ①表面直接作用 当入射粒子能量比较低时,主要与靶核表面结合得最松的核子发生作用,而将后者激发(表面激发)或打出(表面嬗变)。
  
  ②体内直接作用 当入射粒子能量比较高时,可将靶核深处的核子打出来。这种反应称敲出反应。
  
  ③削裂反应 当入射粒子在靶核边缘掠过时,入射粒子的一个或几个核子被靶核所俘获,其余部分继续前进,如(d,p)反应和(d,n)反应。
  
  ④拾取反应 入射粒子掠过靶核时,从它里面拾取一个或很少几个核子而结合成较重的粒子并向外飞出,如(p,d)反应和(n,d)反应。
  
  ⑤非弹性散射 入射粒子把部分能量直接传给靶核而使后者激发,其本身则继续飞行。这种非弹性散射同复合核发射与入射粒子相同的出射粒子不同,属于直接反应。
  
  ⑥电荷交换反应 入射粒子与靶核不交换粒子,只交换电荷,如(p,n)反应和(3He,t)反应。
  
  

参考书目
   M.Lefort,Nuclear Chemistry,Van Nostrand,London,1968.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