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圩区排水系统
1)  drainage system in plain polder area
圩区排水系统
2)  drainage of polder area
圩垸区排水
3)  Polder region river system planning
圩区水系规划
4)  regional sewerage system
区域排水系统
1.
The regional sewerage system will be adopted in the first phase of Cixi wastewater treatment project, in order to solve the outlet of wastewater in urban area.
为解决慈溪市域范围1市17镇的污水出路问题,在慈溪市污水治理一期工程中拟采用区域排水系统方式。
5)  water drainage system in plant
厂区排水系统
6)  rain water drawinage system in plant
厂区雨水排水系统
补充资料:圩区水利
      改善圩区生产和居民生活条件的水利工程技术措施。圩区是指有堤垸防御外水的低洼平原,有的地方称围、圩或垸,统称圩垸。圩垸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沿江滨湖和受潮汐影响的河口三角洲。其特点是地势低平,地面高程一般低于汛期外河水位,自流排水条件差,容易渍涝成灾;在大水年份,还存在外河洪水泛滥威胁。另外,由于降雨不及时,也经常出现干旱。圩区水利主要是解决圩区的防洪、除涝和灌溉等问题。
  
  防洪措施  主要有以下四种。
  
  整修堤防  堤防是抵御江湖洪水入侵、确保圩区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工程措施。历史上形成的圩垸,其堤防标准一般偏低,应按水系、地区逐年加以整修加固,消除隐患,提高抗洪能力,达到一定的防洪标准。
  
  联圩并圩  将若干小圩合并成大圩。其作用是:①缩小防洪堤线,减轻防洪负担;②增加圩内蓄水面积,提高调蓄能力;③减少入渗水量,有利防涝防渍;④塞堵支流汊河,干河可以集中水流冲刷河床,防止淤积,改善防洪和通航条件。联圩规模要因地制宜,不宜强求一致。联圩涉及圩内外水系的改造和调整,是比较复杂的问题。因此,要从整体出发,兼顾防洪、排涝和通航等要求。
  
  分洪蓄洪  当洪水超过堤防设计防洪标准时,圩区应有计划地采取分洪蓄洪措施,借以增大行洪断面或蓄洪容积,确保重要城镇、工矿以及江河沿线广大圩区的安全,把洪水灾害限制在最小范围之内。
  
  截流撇洪  拦截山坡或河流上游的洪水,使之直接自流泄出,实现洪、涝分开,减少湖泊或圩区集水面积和抽排水量,节省抽水设备及费用。
  
  排灌措施  为使圩区达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目的,还应采取以下一些排灌措施。
  
  分片排涝等高截流  圩区地面虽较平坦但还有一定的高差,尤其是较大的圩区,由于地形高差大,各处自流排水的机会不同。让高地的水流入低地再行排出,必然增加低地抽水排涝的负担,甚至引起高、低地区之间的排水纠纷。因此,应在统一规划下采取等高截流,分片排涝,高水高排,低水低排。
  
  留湖蓄涝排蓄结  圩区涝水,除争取自流排走一部分外,应尽可能利用圩内原有的湖泊和河网滞蓄,以减少抽排任务和节约能源,并有利于保持圩内良好的生态环境。圩内湖塘和河网的水面面积,以占圩区总面积的5%~10%为宜。
  
  力争自排辅以抽排  为了减少抽排设备和费用,在工程建设和管理运用中应尽量创造和利用自流排水的条件。
  
  以排为主排灌兼顾  平原圩区既易受涝,也易受旱,所以,排水与灌溉不能偏废。但涝、渍是圩区的主要灾害,一般要以除涝、治渍为主,兼顾防旱抗旱。为了达到控制地下水位的目的,圩区排水沟和灌溉渠应尽可能建立两套系统,做到排灌分开,但对于排涝泵站的布置,则要求尽可能做到排灌结合,以节省工程费用。
  
  全面规划综合治理  圩区水利要与发展水产、开辟航道、修筑道路、植树造林和改善生态环境等密切结合,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在有血吸虫病的地区,还需注意配合灭螺工作。在滨海圩区,需防止盐害,引蓄淡水,解决农田灌溉和人畜饮水问题。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