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false cracks
伪劣纹
1.
At the same time, many false cracks are often included.
用长距离显微镜和摄象系统获取的表面细观裂纹图像 ,由于光线等因素的影响 ,常模糊不清 ,且夹杂大量的伪劣纹 。
3) Faking bad
伪装坏劣
4) counterfeit and inferior
假冒伪劣
1.
There are many counterfeit and inferior goods or services in Chinese economy and the treatment of them is not good working.
“假冒伪劣”为常见社会经济现象,对其治理的效果一直不明显。
2.
The deep reason why counterfeit and inferior merchandise keeps on raging is that the price can t reflect the quantity.
假冒伪劣商品持续猖獗的深层原因在于价格无法反映质量,只要价格还取决于产品质量以外的市场与非市场因素,高价会诱发假冒伪劣行为。
5) fake and inferior commodities
伪劣商品
1.
Based on the fact that the present way of "cracking down fake and inferior commodities" is limited, another way of preventing from the circulation controling fake and inferior commodities in the market circula- tion and then making manufacturers give up the idea of manufacturing it is brought forward.
由于以“打假”为主的末端治理效果有限,本文提出从流通环节加以防范,以抑制伪劣商品在市场上流通,进而打消生产商制假的念头。
2.
The Crime of manufacturing or selling fake and inferior commodities means the manufacturers or the sellers breach the supervision laws and regulations intentionally to manufacture or sell fake and inferior commodities and these dangerous acts leads to great harms to the consumers.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是指生产者、销售者故意违反国家商品生产与销售的监督管理法规,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具有较大危害的行为。
6) counterfeit and inferior goods
伪劣商品
1.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wipe out the counterfeit and inferior goods in one country, even though possible, it is uneconomical.
在一个国家内根除假冒伪劣商品是极其困难的,即使可能也是不经济的,为了符合经济平衡,应将其控制在能被消费者和企业接受的适度范围内。
2.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meanings of the striking strength to the counterfeit and inferior goods and frames the model of efficiently striking to the flooding of the counterfeit and inferior goods.
提出了假冒伪劣商品打击力度的含义,并构造了有效打击假冒伪劣商品泛滥的模型。
补充资料:打击假冒伪劣商品
打击假冒伪劣商品
撇黝麟黝粼姗黝粼粼}一假冒伪劣商品指含有某种足以导致用户、消费者误认的不真实因素的商品。不真实因素中的外部因素包括商标、商品名称、商品外观装演设计、商品标志标识、产地、商品的生产者等;内在质量因素包括不具备产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的假产品、偷工减料、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不合格产品以及用不具备使用价值甚至有害的原材料制造的劣质产品。假冒伪劣商品指假冒伪劣的物质产品,不包括精神产品、政治产品。 假冒伪劣商品是许多国家市场经济早期发展阶段出现的一种历史现象,是与商品经济同生共长的,是不正当竞争的突出表现之一。在市场经济国家,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的斗争已有一二百年的历史,至今没有停息。19世纪70年代曾是英国假货泛滥最严重的时期,在社会各种压力下,迫使政府通过立法、教育、行政等手段强化国家干预,大约经过20年,假货泛滥的现象才得到控制。目前,假冒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据保守的估计,假冒商品约占世界贸易额的2%。假冒伪劣商品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不但造成社会人财物资源的浪费,损害正当生产者、经营者,尤其是广大消费者的正当权益,而且使大量税收流失,损害国家利益与社会形象,干扰社会经济秩序,破坏正常商品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全球性的一大社会公害。假冒伪劣商品的泛滥,主要是由于暴利驱动、法制与市场机制不健全、打击不力、地方保护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在中国,自改革开放与发展市场经济以来,假冒伪劣商品大量出现,已成为阻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严重问题。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有组织有领导有声势的严厉打击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的斗争,并已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的成果,初步遏制住了假冒伪劣商品蔓延的势头,十分有利于改革开放成果的巩固与市场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中国政府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主要做法有:①加强与打假有关的法制建设,规范市场竞争。从1982年起,相继颁布了《产品质量法》(1993)、((食品卫生法》(1982)、《药品管理法))(1984)、《商品检验法》(1989)、《关于惩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的决定》(1992)、《反不正当竞争法》(1 993)、《关于严厉打击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的通知》(1 992)、《保护消费者权益法》(1993)等一批法律、法规和条例。②建立健全打假工作的组织与协调机构,依法行政,严格执法。1992年正式成立了全国打击生产和经销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办公室(简称全国打假办公室),负责指导和协调全国各地区、有关部门的打假工作;向国务院及有关部门报告全国打假工作;向有关新闻单位通报打假情况;负责大案要案查处工作的组织、协调及批转有关部门、地方的查处工作情况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