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黑泉面板坝
1)  Heiquan dam
黑泉面板坝
2)  concrete face rockfill dam
面板坝
1.
Based on example,the paper mainly approached how to treat thick and soft groundsill on which earthrock dam or concrete face rockfill dam was build;the results from FEM showed that 25m of these two kinds of dam may be built on thick and soft groundsill if the groundsill was well treated,but earth-rock dam was better.
以达开水电站为例,研究了在深厚软弱地基上筑土石坝和混凝土面板坝的问题,通过有限元分析,说明在合理进行地基处理的条件下,在深厚软土地基上是可以兴建25 m的土石坝和面板坝,而建土石坝更加稳妥。
3)  face rock-fill dam
面板坝
1.
The application of SR waterproofing materials and SR joint seepage prevention system to second-stage concrete face vertical fracture and fractures around toe slab at the face rock-fill dam of Dongba Hydropower Station is reviewed in this paper.
文章总结了SR系列止水材料及SR接缝防渗体系在洞巴面板坝二期混凝土面板垂直缝和趾板周边缝上的施工技术。
2.
Critical face rock-fill dam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s well as scientific and high-efficien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in Dongba Hydropower Station construction a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and serve as a reference for similar projects.
文章介绍了洞巴水电站面板坝工程关键施工技术措施和科学、高效能的施工管理以供同行参考。
4)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
面板坝
1.
Take one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 for example,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for seepage field of the dam is done with the common finite element program ADINA,and calculates the seepage flow of the dam under many different situations.
以某面板堆石坝为例,利用ADINA通用软件对大坝的渗流场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了大坝在多种不同工况下的渗流情况,分析了面板坝建基面垫层铺盖的渗流系数对大坝渗流的影响,并且对坝在垫层铺盖系数选取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2.
In this paper 3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 (CFRD), Gouhou Dam, Zhushuqiao Dam and Chengping Dam in China are taken to discuss the importance of drainage and filtration.
本文以沟后、株树桥和成屏三座面板坝的实例探讨了面板坝排水和反滤作用的重要性。
5)  dam slab
大坝面板
1.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design,measurement accuracy and operation of the automatic external deformation monitoring system for dam slab and spillway of Lianhua hydropower station.
介绍莲花水电站大坝面板及溢洪道外部变形自动化监测系统设计、测量精度分析及运行情况。
6)  concrete faced rockfill dam(CFRD)
面板坝(CFRD)
补充资料:黑部第Ⅳ坝

黑部第Ⅳ坝

Kurobe No Ⅳ


概  述

  黑部第Ⅳ坝位于日本富山县,黑部川(Kurobegawa)、支流御前泽川汇口以下,距河口55km。混凝土双曲拱坝,最大坝高186m,水库总库容1.99亿m3。电站装机容量38.5万kW。工程主要目的是发电,电站初期装机容量25.8万kW,年发电量10.38亿kW·h,计划增加一台7.9万kW机组。它的建成,提高了对径流的调节作用,可增加下游电站的出力。工程于1956年8月开工,1963年6月完工。电站1961年1月开始投运。
  坝址处为一深达152m的陡峭峡谷,基岩为云母花岗岩,此外,还有石英斑岩、混杂岩、斑状花岗闪长岩、煌斑岩等,呈小范围或脉状分布。花岗岩节理十分发育,左岸以N30°W节理为主,它与拱座推力方向平行。右岸以N82°E为主,与推力大致成40°交角。破碎带多达100处以上,厚薄不一,宽者可达数米。绝大部分破碎带长度不大。
  黑部川总长86km,流域面积660km2。年降水3800mm,坝址以上流域面积202km2。多年平均流量15.23m3/s,百年一遇设计洪水流量为1260m3/s,水库正常高水位1448m,利用水深60m,有效库容1.48亿m3

枢纽布置
  枢纽包括混凝土双曲拱坝、泄水建筑物、引水式地下厂房等。
  大坝坝顶全长489m。坝顶高程1454m,其中,双曲拱坝坝顶长367m,顶宽8.1m,底宽38m。厚高比0.213,最大半径259.4m,体积136万m3。坝左右岸均为重力式非溢流副坝。左岸副坝高66m,顶长69m,右岸副坝高47m,顶长56m。体积分别为8.3万m3和2.5万m3。1960年当坝浇筑至130m高度时,发现两岸岩石破碎,断层发育,不能承受拱肩的巨大推力。因此,仅将拱坝中央部分修建到原设计高程1448m(即溢流表孔的底部高程),而在两侧自高程1390m起做成悬臂结构。坝体中部承受的水压力可籍斜拱作用传给两岸下部较好的岩石。两侧水压力由锚固在拱体上的悬臂段承受,不致影响坝肩岩石稳定。两岸副坝,除拦挡库水外,还有利于主坝上部基岩不直接与水接触,延长了渗径。另外,为了尽量将拱端推力方向移向上游,将拱坝体形改为扁平形状。同时在中间高程上加大拱端厚度,以减少基岩受推的平均应力。
  溢洪建筑物由坝顶溢洪道和2个泄洪中孔和1个底孔组成。坝顶溢洪道位于坝顶中部,共设10个溢洪孔,每孔净宽11.5m,堰顶高程1448m。无闸控制,采用自由跌流消能。
  在坝体1384.5m高程处设有2个φ1.5m泄水孔。在1384.5m高程处设有1个φ1.5m的泄水孔。电站厂房为引水式地下厂房,设在右岸坝下游10km处。厂房为蘑菇形断面,长119m,宽22m,高34m。引水隧洞为圆形有压洞,内径4.80m,长10.41km,设有斜井的差动式调压井,上室宽6.5m,高8.2m,长136.5m;下室为圆柱型,直径5m,长75.02m。最大引水量72m3/s。最大有效水头545.5m。电站装机4台,单机容量9.58万kW。
工程施工
  大坝混凝土浇筑量共160万m3,土石开挖量139万m3,地下厂房开挖量达54万m3。由于工程处于陡峭峡谷中,交通困难,施工中开挖了一条8km长的公路隧洞来运输材料。混凝土骨料由取自河中卵石和用蛮石加工而成。
  为了实现1960年11月水库蓄水至1380m提前发电,研究了一系列加快基础开挖和混凝土浇筑的措施,分析了分期蓄水情况下的坝体应力以及相应的接缝灌浆措施;并在坝体内1309.5m高程处设置两个4m×4m的临时泄水孔,宣泄施工期洪水。
其  他
  1.工程建设中的重大科技问题
  由于两岸坝肩地质条件差,因此,工程建设中进行了大量的地质勘探和坝基处理工作。地质勘探工作从1953年持续到1963年,共完成钻孔180个,总长12500m;两岸平洞65个,总长3700m;河底平洞1个,长204m;探井4个,深度62m。为了测定坝基岩体的力学特性,进行了大量的常规试验和现场试验。常规试验包括:室内单轴、三轴试验、断层夹泥土试验、现场承压板三轴试验、弹性波测试以及压水试验。现场试验包括:基岩和断层的大比尺三轴试验及抗剪试验。岩石三轴试件的尺寸达2.8m×3.5m×1.4m,抗剪断试件剪切面积达3.75m×2.5m,施加的荷载均达6000t。对标高1340m以下、标高1340~1380m、标高1380m以上,最后采用的基岩弹模值分别为7.14×104、3.57×104和1.78×103MPa。断层的弹模为1000~3000MPa。
  左岸拱端1330~1380m的软弱带宽约20m,深约60m,体积4万m3,采取网格系统补强处理。网格系统由横梁、垂直桩和水平桩组成。梁桩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横梁置于软弱岩面上,两端支承在坚硬岩石上,中间用桩支撑。水平桩在平面上由主桩和支桩组成。在垂直桩和水平主桩中留有灌浆洞。网格系统处理于1960年11月完成,当库水位蓄至1380m时,观测成果表明系统工况正常。为安全计,后来又进行了第二期处理,即将软弱带全部挖除后回填混凝土,共计回填混凝土4万m3,于1963年5月完工。
  对左岸软弱带下游的3条与拱端推力大致平行的断层,用混凝土洞塞进行处理。断层倾向河床,倾角70°,最大宽度1m左右。处理方法是在1365m高程开挖1条4m高的水平隧洞,并沿断层面各开挖3个高16m,长5m的竖井,用混凝土回填形成传力键。断层本身全部用混凝土置换,置换宽度平均为1.5m。对于右坝肩拱端附近的4条断层(有1条断层与其他3条正交)也用类似方法进行了处理。
  坝基进行了二期固结灌浆。第一期每18m2布置1孔,孔深3~5m,压力0.5~3kg/cm2,浆液水灰比4∶1至1∶1。第二期孔距为2.5~3m,在河床孔深15m,两岸为30~40m,灌浆压力分别为0.3~4.5MPa和1~8MPa,浆液水灰比4∶1至1∶1。帷幕灌浆孔为单排孔,河床孔深115m,两岸向山体内延伸150m。灌浆时根据检查孔压水试验的压力,控制漏水量,当压力为2、1.5、1MPa时,漏水量分别0.005、0.0067、0.01L/(min·m·m)。
  2.工程运行情况
  黑部第Ⅳ坝内设有许多观测仪器,并有一个总观测室,可自动记录蓄水期和运行期大坝和岩基应力和变位的观测结果。大坝自1960年开始蓄水后,为观测地基变形,每年水位只升高10~15m,直到1963年才达到正常水位。至今大坝已运行了30年以上,观测结果证明坝体是安全的。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
  ©2011 dictal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