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nformation colonialism
信息殖民主义
2) colonialism
[英][kə'ləʊniəlɪzəm] [美][kə'lonɪə'lɪzəm]
殖民主义
1.
Comments on the Studies of History of Southeast Asia Colonialism in China in the Past Ten Years;
近十年来国内东南亚殖民主义史研究述评
2.
Heart of Darkness-Racial Perspective in Criticism of Colonialism;
《黑暗之心》——殖民主义批判中的种族视角
3.
Changes in Forms Can t Conceal the Economic Colonialism from Lasting——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economic colonialism;
形式的变化难以掩饰罪恶本质的延续——论经济殖民主义的演化
3) colonism
殖民主义
1.
On the Animadvert of Colonism in Joseph Conrad s Heart of Darkness;
《黑暗的心》对殖民主义的批判
2.
In his The Heart of Darkness,we can see Conrad condemned the expansion of the western colonism ruthlessly; at the same time,we can also see Conrad offer the cultural support for the colonists for what he described the blacks as.
在康拉德《黑暗的心》中,能看到他对西方殖民主义侵略扩张所进行的无情谴责,但是小说中所表现出来的文化霸权和对黑人形象的扭曲也恰恰迎合了殖民主义意识形态的需要,为殖民主义者提供了文化支持。
3.
When Joseph Conrad treats the western colonism with critical sttitude,the influence of the colonist discourse model on him is simitaneously uncovered.
康拉德的殖民地叙事把作为西方"他者"的殖民地当做一面镜子,以西方殖民主义者在殖民地的所作所为,揭示西方殖民主义话语在西方殖民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对西方人的深刻影响,反映西方文明自身存在的缺陷。
5) Postcolonialism
后殖民主义
1.
Orientalism and cultural imperialism, postcolonial text analysis and cultural-political criticism strategy, periphery and aphasia are the major theoretical contributions to postcolonialism.
东方主义与文化帝国主义,后殖民的文本研究与文化政治批判策略,以及边缘性与失语症话语,是后殖民主义理论的主要理论理据。
2.
At the end of the century, with the wave of globalization, the postcolonialismhas became a striking phenomenon of culture.
世纪之末,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浪潮,后殖民主义成为众人瞩目的文化现象。
3.
Postcolonialism is a kind of far-reaching contemporary cultural trend since the seventieth, the essay aims at reexamining the eightieth s "tracing back for root" Chinese literature in search for deep reasons of its birth and declination from the angel of postcolonialism, and further reveals the contradiction of "the searching for root" literature.
后殖民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影响深远的一种西方当代文化思潮。
6) post colonialism
后殖民主义
1.
Post Colonialism and the Universal Value in the Discourse of Governance by Law
后殖民主义与法治的“普世价值”话语
2.
New historicism and the post colonialism are influenced by the deconstructionist since history-turn.
新历史主义和后殖民主义作为“历史转向”以来深受解构主义浸染的两支批评流派,它们有各自的理论领域同时又相互渗透。
3.
There were a number of articles on some contentions about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music in recent years, and some of them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he post modernism, post colonialism and the idea of culture relativity.
文章针对近些年来有关中西音乐的若干论争 ,特别是其中涉及到应用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以及文化相对论方法所写的文章 ,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指出其中若干文章对后现代等理论的误用 ,并进而提出自己的建设性意见。
补充资料:新殖民主义
帝国主义在旧殖民体系趋于瓦解的形势下采用隐蔽方式进行殖民扩张,以保持其垄断和统治地位的政策体系。
产生 帝国主义是一个少数宗主国对大多数殖民地、附属国进行殖民压迫和金融扼制的世界体系。帝国主义传统的殖民政策(见殖民主义),主要采用武力征服、直接统治的方式,在对殖民地、附属国实行政治兼并的基础上进行经济掠夺。同时,帝国主义国家也采用经济手段掠夺和控制形式上独立的国家,对它们实行不带政治"兼并"的经济"兼并"。但这后一种殖民方式在帝国主义形成时期并不占统治地位。帝国主义国家主要通过前一种殖民方式抢占殖民地。到20世纪初,世界领土瓜分完毕,帝国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形成,各国垄断资本利用它们在殖民地、附属国的政治、经济特权,通过输出资本、掠夺原料,不等价交换和其他各种超经济手段,对这些国家的人民进行敲骨吸髓的剥削。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帝国主义对殖民地的统治削弱,许多殖民地、附属国民族工业有了较快发展,无产阶级力量随之壮大。同时,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也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附属国人民的斗争,使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开始了旧殖民体系的危机,震撼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美地区民族解放运动进一步高涨,殖民地、附属国纷纷走上了独立的道路。1945~1980年,全世界共出现了90个新独立国家。随着旧殖民体系的瓦解,一大批新兴的发展中国家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中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等亚洲以及东欧许多国家脱离了资本主义体系走向社会主义。这一切都迫使帝国主义无法继续旧殖民政策,转而采取承认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独立,主要通过加强经济渗透和剥削,实现不带政治"兼并"的经济"兼并"的新殖民主义政策。
特点 新殖民主义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殖民主义。其主要特点是在被迫承认原殖民地、附属国政治独立的情况下采用比较间接的手段和隐蔽的方式实行经济扩张。另一方面也不放弃种种非经济手段,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控制。其主要表现是:①在政治上,通过提供附有政治条件的财政援助和培养代理人,破坏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独立;通过建立不同形式的"联系"制度,把原来属于自己统治的殖民地、附属国纳入势力范围;制造和利用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继续维持自己的统治。②在军事上,通过提供军事援助,取得建立军事基地、派遣军事顾问的权利,控制发展中国家的武装力量;甚至直接派遣武装部队,干涉它们的内政。③在文化上,主要是通过传播西方腐朽的意识形态,进行思想渗透和文化侵略。
经济扩张的手段 作为新殖民主义侧重点的对外经济渗透和扩张,主要通过以下各种渠道进行:
资本输出 国家和私人资本输出是新殖民主义经济扩张的一个重要手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通过"援助"方式,向发展中国家大量输出国家资本,并附带苛刻的条件。如受援国必须购买援助国的商品,必须为援助国的私人资本输出提供优惠条件和安全保证,等等。援助的项目一般集中于生产和社会的基础设施,为私人资本的直接投资开辟道路。
发展中国家的外国私人资本,特别是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直到70年代初,首先是投向农业、采矿业和石油业等部门,借以维持旧的国际分工,使发展中国家继续成为发达国家农业-原料附庸。随后,跨国公司越来越重视向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部门增加投资。发展中国家的工业生产虽有一定发展,但其中有的事实上成了跨国公司的"国外车间",有的是污染严重的工厂,有的是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工业,使这些国家又变成帝国主义的农业-工业附庸。帝国主义国家的这种向发展中国家投资,同投向其他发达国家的资本相比不仅能获取高得多的利润,而且把发展中国家束缚在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体系中,使它们在生产上进一步依赖于帝国主义。
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是新殖民主义进行扩张活动的又一个重要手段。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在贸易上有极大的依赖性。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主要向发达国家出口农、矿产品和原料,又大多从发达国家进口工业制成品和粮食。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控制着当今世界贸易的 2/3左右,它们通过对国际市场的垄断,操纵世界市场价格,一般抬高工业制成品价格,压低初级产品价格,对发展中国家进行不等价交换的剥削。此外,发达国家还利用自己在国际航运业的垄断地位,通过对发展中国家进出口货物规定高昂的运费和保险费,以牟取高额利润。
垄断科学技术 垄断现代科学技术,也是当代帝国主义进行新殖民主义扩张的一个重要手段。目前世界上大部分专利权和最新技术都被跨国公司所垄断。世界上的技术转让80%是由西方发达国家供应的,其中美国约占50~55%。它们在同发展中国家进行技术交往时,总是把一些先进技术优先转让给本国跨国公司在当地的子公司,使之抢先占领当地市场。在向发展中国家转让已经扩散的技术时,不仅索取高额费用,且拒绝转让关键技术,还附有许多不合理的限制性商业惯例,以保持发展中国家在技术上以及生产和销售上对它们的从属地位。
金融垄断 帝国主义国家还通过对资金的垄断,使发展中国家在金融上更加依赖它们。主要做法是:①战后成立的国际金融机构都是按提交基金的多少分配投票权,发展中国家在这些机构中的地位无足轻重;而发达国家利用它们在这些机构中的支配地位,加强对国际金融的控制。②发达国家利用自己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进行高利盘剥。并且利用发展中国家在外汇资金上对它们的依附关系,通过调整本国的货币政策以及其他各种外汇手段,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仅1971年和1973年美元两次贬值,就使发展中国家的美元储备损失20多亿美元。1980年起,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实行高利率和高汇率政策,又使发展中国家偿还外债的利息急剧增加。③跨国银行在发展中国家拥有巨大的金融力量,通过贷款、投资和外汇业务以及组织国际银行财团等活动,控制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货币流通和信用体系,影响甚至操纵这些国家的经济生活和对内对外政策。
总之,在当代国际经济关系中,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并没有真正摆脱受剥削、受掠夺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帝国主义的原料供应地、商品销售市场和投资场所,仍然是帝国主义攫取高额利润的源泉。新殖民主义是传统殖民主义在战后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形式上有了变化,本质上仍然一样。然而,发展中国家在反对帝国主义、反对殖民主义的联合斗争中,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新殖民主义的扩张,它们的民族经济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不再处于无足轻重、任人宰割的地位。尽管完全摆脱新殖民主义统治还有种种困难和阻力,但是,发展中国家要求建立一种平等、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产生 帝国主义是一个少数宗主国对大多数殖民地、附属国进行殖民压迫和金融扼制的世界体系。帝国主义传统的殖民政策(见殖民主义),主要采用武力征服、直接统治的方式,在对殖民地、附属国实行政治兼并的基础上进行经济掠夺。同时,帝国主义国家也采用经济手段掠夺和控制形式上独立的国家,对它们实行不带政治"兼并"的经济"兼并"。但这后一种殖民方式在帝国主义形成时期并不占统治地位。帝国主义国家主要通过前一种殖民方式抢占殖民地。到20世纪初,世界领土瓜分完毕,帝国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形成,各国垄断资本利用它们在殖民地、附属国的政治、经济特权,通过输出资本、掠夺原料,不等价交换和其他各种超经济手段,对这些国家的人民进行敲骨吸髓的剥削。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帝国主义对殖民地的统治削弱,许多殖民地、附属国民族工业有了较快发展,无产阶级力量随之壮大。同时,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也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附属国人民的斗争,使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开始了旧殖民体系的危机,震撼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美地区民族解放运动进一步高涨,殖民地、附属国纷纷走上了独立的道路。1945~1980年,全世界共出现了90个新独立国家。随着旧殖民体系的瓦解,一大批新兴的发展中国家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中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等亚洲以及东欧许多国家脱离了资本主义体系走向社会主义。这一切都迫使帝国主义无法继续旧殖民政策,转而采取承认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独立,主要通过加强经济渗透和剥削,实现不带政治"兼并"的经济"兼并"的新殖民主义政策。
特点 新殖民主义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殖民主义。其主要特点是在被迫承认原殖民地、附属国政治独立的情况下采用比较间接的手段和隐蔽的方式实行经济扩张。另一方面也不放弃种种非经济手段,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控制。其主要表现是:①在政治上,通过提供附有政治条件的财政援助和培养代理人,破坏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独立;通过建立不同形式的"联系"制度,把原来属于自己统治的殖民地、附属国纳入势力范围;制造和利用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继续维持自己的统治。②在军事上,通过提供军事援助,取得建立军事基地、派遣军事顾问的权利,控制发展中国家的武装力量;甚至直接派遣武装部队,干涉它们的内政。③在文化上,主要是通过传播西方腐朽的意识形态,进行思想渗透和文化侵略。
经济扩张的手段 作为新殖民主义侧重点的对外经济渗透和扩张,主要通过以下各种渠道进行:
资本输出 国家和私人资本输出是新殖民主义经济扩张的一个重要手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通过"援助"方式,向发展中国家大量输出国家资本,并附带苛刻的条件。如受援国必须购买援助国的商品,必须为援助国的私人资本输出提供优惠条件和安全保证,等等。援助的项目一般集中于生产和社会的基础设施,为私人资本的直接投资开辟道路。
发展中国家的外国私人资本,特别是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直到70年代初,首先是投向农业、采矿业和石油业等部门,借以维持旧的国际分工,使发展中国家继续成为发达国家农业-原料附庸。随后,跨国公司越来越重视向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部门增加投资。发展中国家的工业生产虽有一定发展,但其中有的事实上成了跨国公司的"国外车间",有的是污染严重的工厂,有的是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工业,使这些国家又变成帝国主义的农业-工业附庸。帝国主义国家的这种向发展中国家投资,同投向其他发达国家的资本相比不仅能获取高得多的利润,而且把发展中国家束缚在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体系中,使它们在生产上进一步依赖于帝国主义。
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是新殖民主义进行扩张活动的又一个重要手段。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在贸易上有极大的依赖性。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主要向发达国家出口农、矿产品和原料,又大多从发达国家进口工业制成品和粮食。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控制着当今世界贸易的 2/3左右,它们通过对国际市场的垄断,操纵世界市场价格,一般抬高工业制成品价格,压低初级产品价格,对发展中国家进行不等价交换的剥削。此外,发达国家还利用自己在国际航运业的垄断地位,通过对发展中国家进出口货物规定高昂的运费和保险费,以牟取高额利润。
垄断科学技术 垄断现代科学技术,也是当代帝国主义进行新殖民主义扩张的一个重要手段。目前世界上大部分专利权和最新技术都被跨国公司所垄断。世界上的技术转让80%是由西方发达国家供应的,其中美国约占50~55%。它们在同发展中国家进行技术交往时,总是把一些先进技术优先转让给本国跨国公司在当地的子公司,使之抢先占领当地市场。在向发展中国家转让已经扩散的技术时,不仅索取高额费用,且拒绝转让关键技术,还附有许多不合理的限制性商业惯例,以保持发展中国家在技术上以及生产和销售上对它们的从属地位。
金融垄断 帝国主义国家还通过对资金的垄断,使发展中国家在金融上更加依赖它们。主要做法是:①战后成立的国际金融机构都是按提交基金的多少分配投票权,发展中国家在这些机构中的地位无足轻重;而发达国家利用它们在这些机构中的支配地位,加强对国际金融的控制。②发达国家利用自己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进行高利盘剥。并且利用发展中国家在外汇资金上对它们的依附关系,通过调整本国的货币政策以及其他各种外汇手段,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仅1971年和1973年美元两次贬值,就使发展中国家的美元储备损失20多亿美元。1980年起,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实行高利率和高汇率政策,又使发展中国家偿还外债的利息急剧增加。③跨国银行在发展中国家拥有巨大的金融力量,通过贷款、投资和外汇业务以及组织国际银行财团等活动,控制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货币流通和信用体系,影响甚至操纵这些国家的经济生活和对内对外政策。
总之,在当代国际经济关系中,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并没有真正摆脱受剥削、受掠夺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帝国主义的原料供应地、商品销售市场和投资场所,仍然是帝国主义攫取高额利润的源泉。新殖民主义是传统殖民主义在战后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形式上有了变化,本质上仍然一样。然而,发展中国家在反对帝国主义、反对殖民主义的联合斗争中,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新殖民主义的扩张,它们的民族经济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不再处于无足轻重、任人宰割的地位。尽管完全摆脱新殖民主义统治还有种种困难和阻力,但是,发展中国家要求建立一种平等、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