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over water drilling platform
水上钻探平台
1.
The designing, application and effectiveness of over water drilling platform of Weihe Bridge in Weifang City are introduced.
介绍了潍坊潍河大桥水上钻探平台的设计、使用和效
2) sea drilling platform
海上钻探平台
3) Water drilling platform
水面钻探平台
4) drilling platform
钻探平台
1.
So developing efficient lake sampling drillingequipment is an urgent mission, especially, the drilling platform.
相应地,湖泊取心钻探的工作环境和要求也有别于传统的岩心钻探,因此需要开发高效的湖泊取心钻探设备,其中湖泊钻探平台的研制是现阶段尤为迫切的问题。
2.
Design,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development of CZP-Ⅲ vehicle drilling platform are intro- duced.
主要介绍了 CZP-Ⅲ型车载钻探平台的设计思路、结构及性能特点。
5) icy lake drilling platform
冰上湖泊钻探平台
1.
According to the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of Hulun Lake in Inner Mongolia,system of icy lake drilling platform was designed for assuring the work safety and implementing of scientific icy lake drilling in winter.
针对内蒙古呼伦湖的气候特点,为保证工作安全,实施冬季冰上湖泊环境科学钻探,设计研制了冰上湖泊钻探平台系统,满足了工程施工要求。
6) water drilling
水上钻探
补充资料:钻探水力学
用水力学和钻井液流变学的原理,研究钻孔内钻井液流动状况和规律的学科。用以解决钻孔内的排除岩屑、冷却钻头、水功率利用、优化钻探等实际问题。钻探水力学又分为钻孔环空水力学和钻头水力学两部分。
钻孔环空水力学 研究钻具及孔壁之间环状空间(简称环空) 内钻液的流态、压力降、动压力、流速等相互关系。钻孔冲洗液为非牛顿流体,且钻杆在钻孔内运动,经不同学者的研究,提出一系列公式和参数,并开展了模拟试验研究。
① 环空流态及冲蚀能力。用何种参数或方法判断流态为层流或紊流,大多数人仍采用雷诺数
μe为钻井液有效粘度,随剪切速率而变化,由流变学中不同流变模式进行计算。钻井液流对孔壁的冲蚀能力决定于流态。紊流冲蚀能力强,易使钻孔超径;层流冲蚀能力弱,膨胀地层。有人提出冲蚀能力用临界孔径来衡量。保持层流必须的最小孔径为临界孔径Dc,钻头直径为Db,冲蚀准数I可表示为
② 环空压力降及等效循环密度。钻井液循环时在环空中的压力降,是泵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计算公式
式中△P/L为单位钻孔深度上的环空压力降(帕/米);△D为钻孔直径与钻具外径之差(米);V为液流在环空中上返速度(米/秒);ρ为钻井液密度(千克/立方米);f为摩阻系数,层流时f=24/Re,紊流时f=α/Reb,α=0.046~0.079,b=0.2~0.25。
环空压力降消耗水力功率,在高压喷射钻探中采用孔底动力机时,尽可能减小环空压力降及钻杆内压力降,以提高孔底功率。环空压力降作用在孔壁上,形成动压,影响内压力平衡。钻井液循环时,孔壁所受压力为静压(液柱压力)与动压力之和,相当于钻井液密度增大形成的压力,此增大的密度,称等效循环密度(ρE),可表示为
(千克/立方米)
③ 激动压力。起下钻具时,钻具运动迫使钻井液运动,钻具的速度及加速度传给钻井液,从而产生非连续性的压力降,形成粘滞波和惯性波,这是另一种动压。由于钻具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不同,压力有抽汲和挤压两种,常常交互作用在孔壁上。首先需要计算环空中由钻具运动引起的钻井液速度和加速度。此外由开泵之初,钻井液静切力引起另一种激动压力(结构波)。
④ 岩屑流送。岩屑由钻井液输送至地表过程中,因重力而下沉,具有滑落速度。钻井液上返速度大于滑落速度,才能有效地将岩屑输送至地表。因此,必须研究滑落速度和岩屑尺寸、形状、钻井液粘度、流速等的关系。
⑤ 钻井液流变性能与流量的选择。要从几个方面综合考虑最优效果,选择流变性能和流量。
钻头水力学 研究钻头底部钻井液流动规律,如液流分布、压力降和水功率利用等。以使钻头得到充分清洗和冷却,孔底得到良好净化,使钻头提高钻速和钻头寿命。金刚石钻探中,使用的金刚石耐磨性极高,一旦温度升高,磨损速度呈指数增大。如切削具上吸附着岩屑,则使其热传导受到严重阻碍。通过试验与计算寻求解决以下问题:①可能达到的钻头比水马力(单位钻头底面积上的水力功率)及不同岩层最适宜的数值。如软岩层280~350瓦/平方厘米,中硬岩层220~280瓦/平方厘米,硬岩层170~220瓦/平方厘米。②钻头各部位压力降及总压力降的试验测试,找出其影响因素。③水路面积的合理数值。过大则液流速度太低,得不到有效冲洗;过小则压力过大,钻头憋水,可能导致烧钻,或产生大的升举力,降低钻压。④水口、水槽的合理布置(尺寸、数目、分布),涉及液流冲洗范围和流速分布。水口尺寸大而数目少,则只能有部分钻头的唇面得到冲洗和冷却;水口分布适当,则钻头唇面绝大部分得到有效冲洗(见图)。
20世纪60年代前,钻探水力学尚未形成学科,只是用水力学计算压力降,为设计流体机械服务。70年代以后,环空水力学发展为指导钻孔稳定,钻头水力学用以指导提高钻速和钻头寿命。同时钻探水力学逐渐成为优化钻探最重要的一部分。通过环空水力学和钻头水力学的研究,达到最大限度地降低环空压力降,提高孔底水功率。
参考书目
刘希圣等编:《钻井工艺原理》,石油出版社,北京,1981。
钻孔环空水力学 研究钻具及孔壁之间环状空间(简称环空) 内钻液的流态、压力降、动压力、流速等相互关系。钻孔冲洗液为非牛顿流体,且钻杆在钻孔内运动,经不同学者的研究,提出一系列公式和参数,并开展了模拟试验研究。
① 环空流态及冲蚀能力。用何种参数或方法判断流态为层流或紊流,大多数人仍采用雷诺数
μe为钻井液有效粘度,随剪切速率而变化,由流变学中不同流变模式进行计算。钻井液流对孔壁的冲蚀能力决定于流态。紊流冲蚀能力强,易使钻孔超径;层流冲蚀能力弱,膨胀地层。有人提出冲蚀能力用临界孔径来衡量。保持层流必须的最小孔径为临界孔径Dc,钻头直径为Db,冲蚀准数I可表示为
② 环空压力降及等效循环密度。钻井液循环时在环空中的压力降,是泵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计算公式
式中△P/L为单位钻孔深度上的环空压力降(帕/米);△D为钻孔直径与钻具外径之差(米);V为液流在环空中上返速度(米/秒);ρ为钻井液密度(千克/立方米);f为摩阻系数,层流时f=24/Re,紊流时f=α/Reb,α=0.046~0.079,b=0.2~0.25。
环空压力降消耗水力功率,在高压喷射钻探中采用孔底动力机时,尽可能减小环空压力降及钻杆内压力降,以提高孔底功率。环空压力降作用在孔壁上,形成动压,影响内压力平衡。钻井液循环时,孔壁所受压力为静压(液柱压力)与动压力之和,相当于钻井液密度增大形成的压力,此增大的密度,称等效循环密度(ρE),可表示为
(千克/立方米)
③ 激动压力。起下钻具时,钻具运动迫使钻井液运动,钻具的速度及加速度传给钻井液,从而产生非连续性的压力降,形成粘滞波和惯性波,这是另一种动压。由于钻具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不同,压力有抽汲和挤压两种,常常交互作用在孔壁上。首先需要计算环空中由钻具运动引起的钻井液速度和加速度。此外由开泵之初,钻井液静切力引起另一种激动压力(结构波)。
④ 岩屑流送。岩屑由钻井液输送至地表过程中,因重力而下沉,具有滑落速度。钻井液上返速度大于滑落速度,才能有效地将岩屑输送至地表。因此,必须研究滑落速度和岩屑尺寸、形状、钻井液粘度、流速等的关系。
⑤ 钻井液流变性能与流量的选择。要从几个方面综合考虑最优效果,选择流变性能和流量。
钻头水力学 研究钻头底部钻井液流动规律,如液流分布、压力降和水功率利用等。以使钻头得到充分清洗和冷却,孔底得到良好净化,使钻头提高钻速和钻头寿命。金刚石钻探中,使用的金刚石耐磨性极高,一旦温度升高,磨损速度呈指数增大。如切削具上吸附着岩屑,则使其热传导受到严重阻碍。通过试验与计算寻求解决以下问题:①可能达到的钻头比水马力(单位钻头底面积上的水力功率)及不同岩层最适宜的数值。如软岩层280~350瓦/平方厘米,中硬岩层220~280瓦/平方厘米,硬岩层170~220瓦/平方厘米。②钻头各部位压力降及总压力降的试验测试,找出其影响因素。③水路面积的合理数值。过大则液流速度太低,得不到有效冲洗;过小则压力过大,钻头憋水,可能导致烧钻,或产生大的升举力,降低钻压。④水口、水槽的合理布置(尺寸、数目、分布),涉及液流冲洗范围和流速分布。水口尺寸大而数目少,则只能有部分钻头的唇面得到冲洗和冷却;水口分布适当,则钻头唇面绝大部分得到有效冲洗(见图)。
20世纪60年代前,钻探水力学尚未形成学科,只是用水力学计算压力降,为设计流体机械服务。70年代以后,环空水力学发展为指导钻孔稳定,钻头水力学用以指导提高钻速和钻头寿命。同时钻探水力学逐渐成为优化钻探最重要的一部分。通过环空水力学和钻头水力学的研究,达到最大限度地降低环空压力降,提高孔底水功率。
参考书目
刘希圣等编:《钻井工艺原理》,石油出版社,北京,1981。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