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on the Atlantic seaboard
大西洋沿岸地区.
3) The countries bordering upon the Atlantic
大西洋沿岸各国。
6) west Australia current
沿澳大利亚西岸的季节性印度洋洋流
补充资料:大西洋之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同英、美为争夺大西洋制海权而进行的破交战和保交战。大西洋海上交通线是英国赖以输入战略物资、原料和粮食的生命线。为迫使英国屈服,德国决定使用海军主力破坏英国的大西洋海上交通线,于是展开了这场争夺战。大西洋之战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39.9~1941.12) 德国使用的兵力有大型水面战斗舰艇(含辅助巡洋舰)、航空兵和潜艇。大型水面战斗舰艇曾捕获和消灭英国的一些商船,取得一些效果,但在英国海军的反击下受到较大损失。航空兵进行布雷,袭击港口、运输船和运输队,取得重要成果。1940年 8月,德国宣布实行无限制潜艇战,起初以单艇袭击单独航行的运输船,效果不大。1941年2月改为以飞机引导小艇群进行袭击。这一阶段英国被击沉商船 500万吨,损失严重。
第二阶段(1942.1~1943.5) 美国参战后,德国潜艇进至从美国到巴西的大西洋沿岸进行袭击,仅最初3个月,就击沉商船 100多万吨,月平均击沉商船吨位数,较第一阶段大有提高。英美为对付德国的破交战,建立了护航制度,研制和使用了刺猬弹、声纳、磁探仪等新式反潜武器装备,投入了大量的反潜护航兵力,加强了海上和空中的反潜战。在这种情况下,德国潜艇被迫缩小活动范围,主要在盟国护航兵力薄弱的大西洋中部活动,并多采取大艇群(20艘)的"狼群战术"进行袭击,取得明显效果。英美为应付这一情况,开始使用以护航航空母舰为核心的反潜兵力,在大洋上进行搜索、攻击。争夺战进行得十分激烈。
第三阶段(1943.6~1945.5) 随着整个战争形势的变化,英美得以抽调更多的海、空军兵力投入大西洋作战,以护航航空母舰为核心的反潜兵力使德国潜艇蒙受巨大损失,岸基反潜机迫使德国潜艇难以经比斯开湾进入大西洋,战略轰炸机使德国潜艇制造工业遭受严重破坏,潜艇的补充匮乏。历时 5年半的大西洋之战,终于以德国的失败而结束。
在大西洋之战中,美英参战兵力:战斗舰艇约3000艘,飞机 800多架,损失商船1840万吨,其中被潜艇击沉的约1400万吨,占损失总吨位的76%;德国共投入潜艇约1160艘,被击沉约780艘,占投入潜艇总数的67.2%。此战充分显示了海上破交战和保交战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第一阶段(1939.9~1941.12) 德国使用的兵力有大型水面战斗舰艇(含辅助巡洋舰)、航空兵和潜艇。大型水面战斗舰艇曾捕获和消灭英国的一些商船,取得一些效果,但在英国海军的反击下受到较大损失。航空兵进行布雷,袭击港口、运输船和运输队,取得重要成果。1940年 8月,德国宣布实行无限制潜艇战,起初以单艇袭击单独航行的运输船,效果不大。1941年2月改为以飞机引导小艇群进行袭击。这一阶段英国被击沉商船 500万吨,损失严重。
第二阶段(1942.1~1943.5) 美国参战后,德国潜艇进至从美国到巴西的大西洋沿岸进行袭击,仅最初3个月,就击沉商船 100多万吨,月平均击沉商船吨位数,较第一阶段大有提高。英美为对付德国的破交战,建立了护航制度,研制和使用了刺猬弹、声纳、磁探仪等新式反潜武器装备,投入了大量的反潜护航兵力,加强了海上和空中的反潜战。在这种情况下,德国潜艇被迫缩小活动范围,主要在盟国护航兵力薄弱的大西洋中部活动,并多采取大艇群(20艘)的"狼群战术"进行袭击,取得明显效果。英美为应付这一情况,开始使用以护航航空母舰为核心的反潜兵力,在大洋上进行搜索、攻击。争夺战进行得十分激烈。
第三阶段(1943.6~1945.5) 随着整个战争形势的变化,英美得以抽调更多的海、空军兵力投入大西洋作战,以护航航空母舰为核心的反潜兵力使德国潜艇蒙受巨大损失,岸基反潜机迫使德国潜艇难以经比斯开湾进入大西洋,战略轰炸机使德国潜艇制造工业遭受严重破坏,潜艇的补充匮乏。历时 5年半的大西洋之战,终于以德国的失败而结束。
在大西洋之战中,美英参战兵力:战斗舰艇约3000艘,飞机 800多架,损失商船1840万吨,其中被潜艇击沉的约1400万吨,占损失总吨位的76%;德国共投入潜艇约1160艘,被击沉约780艘,占投入潜艇总数的67.2%。此战充分显示了海上破交战和保交战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