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eepage and deformation rule
渗流变形规律
2) seepage rule
渗流规律
1.
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the reservoir seepage rule in E_2d of Huangque oilfield;
黄珏油田戴南组油藏渗流规律研究及应用
3) seepage law
渗流规律
1.
The grouting seepage law of fractured seam was studied.
在采场煤体破碎机理研究基础上以支承压力峰值点为分界点将采场注浆区分为塑性区和弹性区两个渗透物理模型来对煤体注浆加固渗流规律进行研究。
2.
The gas seepage law in a single fracture under 3D stress is studied and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have been made:(1) the tangent deformation has the same effect as normal deformation on fracture seepage law,and (2) gas seepage law is different from water seepage law.
深入研究了三维应力作用下裂缝中气体渗流规律,得出了裂缝剪切变形同法向变形一样,对气体裂缝渗流规律有显著影响的结论,并给出了气体单一裂缝渗透系数的解析式。
3.
The experiment analysis of gas seepage law in a single fracture under 3D stress is studied, theinfluence of tangent stress on the seepage law is focused, and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 has been made: the tangentdeformation has the same effect as normal deformation on fracture seepage law, In the end, an experientialformula of gas seepage law in a single fracture are brought forward.
研究了三维应力作用下,侧向应力对气体裂缝渗流规律的影响,得出裂缝剪切变形同裂缝法向变形一样,对气体裂缝渗流规律有显著的影响,并给出了同时考虑法向应力、切向应力和孔隙压影响的气体单一裂缝渗透系数的经验公式。
4) percolation
[英][,pə:kə'leiʃən] [美][,pɚkə'leʃən]
渗流规律
1.
Experimental study of percolation in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based on steady flow method;
基于稳定流法的低渗透储层渗流规律实验研究
2.
On the basis of percolation mechanism analysis for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average water cut has been obtained through analyzing the impact of starting pressure gradient on percolation,and thus matched relative permeability curve.
在对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启动压力梯度对渗流规律的影响,得到油藏平均含水率,从而拟合出油藏相对渗透率曲线。
5) permeability rule
渗流规律
1.
Influential factors of permeability rule of leaching solution in ion-absorbed rare earth deposits with in-situ leaching;
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溶浸溶浸液渗流规律的影响因素
6) distortion rule
变形规律
1.
This paper described roof coal distortion rules,and massed loose substance simulation test with caving agglomeration of different coal roof and different immediate roof influenced on coal caving ratio based on strata movement.
文章从上覆岩层运动的角度出发,阐述了顶煤的变形规律,进而运用散体相似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顶煤和直接顶块度对顶煤放出率的影响。
补充资料:电磁规律的协变形式
狭义相对论指出,对于一切惯性参照系,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而且不同惯性系之间的变换关系是洛伦兹变换。因此,所有描述基本物理规律的方程式,都应该在洛伦兹变换下保持不变。这种不变性就称为洛伦兹不变性。
为了显示一个或一组物理方程的洛伦兹不变性,通常将它表示成这样的形式,使得方程中各项在洛伦兹变换下都具有确定的,并且彼此相同的变换性质。这样,当从一个惯性参照系变换到另一个惯性参照系时,就能得到相同的方程式。具有上述形式的方程就称为协变形式的方程。
电磁量的洛伦兹变换 洛伦兹变换是一个四维变换,因此在洛伦兹变换下的矢量常称为四维矢量或简记作4-矢量。例如三维空间的坐标(x1,x2,x3)配上时刻t就合成一个4-矢量(x0,x1,x2,x3),其中x0=сt,с为真空中光速。此矢量称为四维时空坐标xμ(μ=0,1,2,3)。在电磁量(本条采用高斯单位制)中,通常的三维电流密度(j1,j2,j3)同电荷密度 ρ 配成一个四维矢量(j0,j1,j2,j3),其中j0=ρс。这个矢量就称为四维电流密度 jμ。洛伦兹规范下的电磁矢量势(A1,A2,A3)和标量势嗞也配成一个 4-矢量(A0,A1,A2,A3),其中A0=嗞,称为四维电磁势Aμ。当两个惯性参照系s和s′的空间坐标轴取得彼此平行而且s′沿x轴方向以速度v相对s运动时(并取t=t′=0为两参照系坐标原点相重合的时刻)两者时空坐标间的变换关系为: (1)
此即时空坐标的洛伦兹变换。根据矢量的变换性质,s和s┡中电流密度和电磁势也具有类似的变换关系: (2)
由此可以得出,如果在s参照系中有一静止的均匀导体回路,其内j10而ρ=0,则在s′参照系中将观测到ρ′0(见图)。如从s′参照系观测,图中AB段就将带负电,而CD段将带正电。上述电荷的出现可用洛伦兹收缩来说明。与此相应,在s参照系中嗞=0,只有A;而在s′参照系中嗞 ┡和A′都将不为零。
在洛伦兹变换下,电场强度E和磁感应强度B合起来按一个二阶张量来变换,此张量用矩阵表示为:
它的分量记作Fμv(μ、v从0到3),并称为电磁场场强张量。在上述两个惯性参照系s和s′中的场强值,有如下的关系:E'1=E1, B'1=B1,
(3)
当略去的小项时,上式可写作 。 (4)
v代表在s系中所观测的s′系的速度。这样,若在s系中只有电场或只有磁场,则在s′系中将同时有电场和磁场存在。以上结果表明了电场同磁场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实际上它们是统一的电磁场场强张量的不同分量。
电磁场的能量密度u和能流密度(S1,S2,S3)以及动量密度(g1,g2,g3)和动量流密度φij(i,j取1到3)合起成一个二阶张量
此张量称为电磁场的能量-动量张量,并用Tμv表示。
电磁规律的协变形式 麦克斯韦方程组中的两个方程, (5)
可以合起来用 (6)
表示,其中
v=0代表式(5)的第一式,v=1,2,3代表式(5)的第二式。代表张量Fμυ的四维散度,它是一个四维矢量。这样式(6)左右两方都是四维矢量,符合协变要求。
麦克斯韦方程组中的另外两个方程 (7)
可以合起来用 (8)
表示。注意,前者代表
这是因为洛沦兹变换不是正交变换,故对于矢量和张量还必须区别为逆变和共变两类。前面所说的xμ、jμ、 Aμ和这里的微分算符都是逆变矢量,而微分算符则为共变矢量。式 (8)中每一项都代表一个三阶的逆变张量,故该式是协变的。
这里, 对于指标(μ,v,σ)为完全反对称的,故式(8)实际上只包含四个独立的方程,它们的(μ,v,σ)可取为(1,2,3),(2,3,0),(3,0,1)和(0,1,2)。当(μ,v,σ)取(1,2,3)时,式(8)相应于 墷·B=0,而当(μ,v,σ)取(2,3,0),(3,0,1)和(0,1,2)时,式(8)相应于。
电荷守恒定律, (9)
其协变形式为, (10)
即四维电流密度的四维散度为零。而洛伦兹规范下矢量势和标量势的方程 (11)
其协变形式即为: (12)
式中,
在洛伦兹变换下,三维力密度(f1,f2,f3)和功率密度w亦配成四维矢量(f0,f1,f2,f3),其中,并称为四维力密度,用fμ表示。这时,洛伦兹力公式:, (13)
和功率公式ω=E·E。 (14)
可以合起来写成, (15)
其中jv表示(ρс,-j1,-j2,-j3)为一共变矢量。式(15)在μ=0时化为式(14),而在μ=1,2,3时化为式(13)。式(15)两侧都是逆变矢量,因而方程是协变的。
能量和动量守恒定律, (16)
如前所述s为能流密度;Φ为动量流密度,系张量;g为动量密度,,可以合起来写成下述协变形式的方程:。 (17)
以上结果还显示了电磁场能量和动量之间密切的内在联系。
也可采用与以上不同的另一种数学描述,即不引入x0=сt,而引入一个虚数x4=iсt来构成四维时空矢量(x1,x2,x3,x4),在这种描述下,洛伦兹变换形式上为一个正交变换,于是就不必区分共变和逆变两类矢量和张量,从而在数学上得到了简化。
为了显示一个或一组物理方程的洛伦兹不变性,通常将它表示成这样的形式,使得方程中各项在洛伦兹变换下都具有确定的,并且彼此相同的变换性质。这样,当从一个惯性参照系变换到另一个惯性参照系时,就能得到相同的方程式。具有上述形式的方程就称为协变形式的方程。
电磁量的洛伦兹变换 洛伦兹变换是一个四维变换,因此在洛伦兹变换下的矢量常称为四维矢量或简记作4-矢量。例如三维空间的坐标(x1,x2,x3)配上时刻t就合成一个4-矢量(x0,x1,x2,x3),其中x0=сt,с为真空中光速。此矢量称为四维时空坐标xμ(μ=0,1,2,3)。在电磁量(本条采用高斯单位制)中,通常的三维电流密度(j1,j2,j3)同电荷密度 ρ 配成一个四维矢量(j0,j1,j2,j3),其中j0=ρс。这个矢量就称为四维电流密度 jμ。洛伦兹规范下的电磁矢量势(A1,A2,A3)和标量势嗞也配成一个 4-矢量(A0,A1,A2,A3),其中A0=嗞,称为四维电磁势Aμ。当两个惯性参照系s和s′的空间坐标轴取得彼此平行而且s′沿x轴方向以速度v相对s运动时(并取t=t′=0为两参照系坐标原点相重合的时刻)两者时空坐标间的变换关系为: (1)
此即时空坐标的洛伦兹变换。根据矢量的变换性质,s和s┡中电流密度和电磁势也具有类似的变换关系: (2)
由此可以得出,如果在s参照系中有一静止的均匀导体回路,其内j10而ρ=0,则在s′参照系中将观测到ρ′0(见图)。如从s′参照系观测,图中AB段就将带负电,而CD段将带正电。上述电荷的出现可用洛伦兹收缩来说明。与此相应,在s参照系中嗞=0,只有A;而在s′参照系中嗞 ┡和A′都将不为零。
在洛伦兹变换下,电场强度E和磁感应强度B合起来按一个二阶张量来变换,此张量用矩阵表示为:
它的分量记作Fμv(μ、v从0到3),并称为电磁场场强张量。在上述两个惯性参照系s和s′中的场强值,有如下的关系:E'1=E1, B'1=B1,
(3)
当略去的小项时,上式可写作 。 (4)
v代表在s系中所观测的s′系的速度。这样,若在s系中只有电场或只有磁场,则在s′系中将同时有电场和磁场存在。以上结果表明了电场同磁场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实际上它们是统一的电磁场场强张量的不同分量。
电磁场的能量密度u和能流密度(S1,S2,S3)以及动量密度(g1,g2,g3)和动量流密度φij(i,j取1到3)合起成一个二阶张量
此张量称为电磁场的能量-动量张量,并用Tμv表示。
电磁规律的协变形式 麦克斯韦方程组中的两个方程, (5)
可以合起来用 (6)
表示,其中
v=0代表式(5)的第一式,v=1,2,3代表式(5)的第二式。代表张量Fμυ的四维散度,它是一个四维矢量。这样式(6)左右两方都是四维矢量,符合协变要求。
麦克斯韦方程组中的另外两个方程 (7)
可以合起来用 (8)
表示。注意,前者代表
这是因为洛沦兹变换不是正交变换,故对于矢量和张量还必须区别为逆变和共变两类。前面所说的xμ、jμ、 Aμ和这里的微分算符都是逆变矢量,而微分算符则为共变矢量。式 (8)中每一项都代表一个三阶的逆变张量,故该式是协变的。
这里, 对于指标(μ,v,σ)为完全反对称的,故式(8)实际上只包含四个独立的方程,它们的(μ,v,σ)可取为(1,2,3),(2,3,0),(3,0,1)和(0,1,2)。当(μ,v,σ)取(1,2,3)时,式(8)相应于 墷·B=0,而当(μ,v,σ)取(2,3,0),(3,0,1)和(0,1,2)时,式(8)相应于。
电荷守恒定律, (9)
其协变形式为, (10)
即四维电流密度的四维散度为零。而洛伦兹规范下矢量势和标量势的方程 (11)
其协变形式即为: (12)
式中,
在洛伦兹变换下,三维力密度(f1,f2,f3)和功率密度w亦配成四维矢量(f0,f1,f2,f3),其中,并称为四维力密度,用fμ表示。这时,洛伦兹力公式:, (13)
和功率公式ω=E·E。 (14)
可以合起来写成, (15)
其中jv表示(ρс,-j1,-j2,-j3)为一共变矢量。式(15)在μ=0时化为式(14),而在μ=1,2,3时化为式(13)。式(15)两侧都是逆变矢量,因而方程是协变的。
能量和动量守恒定律, (16)
如前所述s为能流密度;Φ为动量流密度,系张量;g为动量密度,,可以合起来写成下述协变形式的方程:。 (17)
以上结果还显示了电磁场能量和动量之间密切的内在联系。
也可采用与以上不同的另一种数学描述,即不引入x0=сt,而引入一个虚数x4=iсt来构成四维时空矢量(x1,x2,x3,x4),在这种描述下,洛伦兹变换形式上为一个正交变换,于是就不必区分共变和逆变两类矢量和张量,从而在数学上得到了简化。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