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
|
1) Inner structural parameters
内部结构参数
2) local structure parameter
局部结构参数
3) internal data structure
内部数据结构
1.
The security attacks aiming at internal data structure and aiming at mobility, and the challenge to the current network security architecture, are discussed.
在此基础上 ,分析了IPv6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 ,包括针对内部数据结构的安全威胁、可移动性面临的安全威胁 ,以及IPv6对现有安全体系结构的挑战 。
4) intrinsic parameter
内部参数
1.
A new method of direct calibration for intrinsic parameters of camera is introduced in the paper.
从理论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直接标定摄像机内部参数的算法。
2.
Only one coordinate system is needed for plane-based calibration of object through directly calibrating camera s intrinsic parameter.
通过直接标定摄像机内部参数的算法,对基于平面标定物体,只需要一个坐标系。
3.
Through corner extraction and circular points calculation,the camera s intrinsic parameters can be obtained linearly,and its extrinsic parameters can also be calculated.
它要求摄像机在至少三个不同的方位对模板进行拍摄,通过对模板图像的角点的提取,计算圆环点的图像坐标,从而可以线性求解出摄像机的全部内部参数,进而可以求取摄像机运动的外部参数。
5) intrinsic parameters
内部参数
6) internal parameters
内部参数
1.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the algorithm is the initial value of external parameters and distortion-free internal parameters through the first step.
该算法的关键是第一步计算出来的外部参数和与畸变无关的内部参数的初值。
2.
A novel method is presented to measure the internal parameters of electrooptically Q switched RF excited waveguide CO 2 laser.
提出了一种测量电光调 Q射频波导 CO2 激光器内部参数的新方法 ,采用此方法可测量出激光器的小信号增益系数、内部损耗、饱和光强等内部参数 ,并可推广应用到其他种类激光器内部参数的测量。
3.
06 μm high power CW semiconductor laser was chosen through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wo kinds of material internal parameters which were obtained by LIV tests for different cavity length semiconductor laser diodes.
利用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淀积(MOCVD)技术,生长了InGaAs/AlGaAs分别限制压应变双量子阱和单量子阱两种材料结构,通过对不同腔长单管激光器的LIV测试获得内部参数,对单、双阱两种材料结构器件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确定了单量子阱结构作为1。
补充资料: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今天探测器可以遨游太阳系外层空间,但对人类脚下的地球内部却鞭长莫及。目前世界上最深的钻孔也不过12公里,连地壳都没有穿透。科学家只能通过研究地震波、地磁波和火山爆发来提示地球内部的秘密。一般认为地球内部有三个同心球层:地核、地幔和地壳。 地壳是地球的表面层,也是人类生存和从事各种生产活动的场所。地壳实际上是由多组断裂的,很多大小不等的块体组成的,它的外部呈现出高低起伏的形态,因而地壳的厚度并不均匀:大陆下的地壳平均厚度约35公里,我国青藏高原的地壳厚度达65公里以上;海洋下的地壳厚度仅约5~10公里;整个地壳的平均厚度约15公里,这与地球平均半径6371公里相比,仅是薄薄的一层。 地壳上层为花岗岩层,主要由硅-铝氧化物构成;下层为玄武岩层,主要由硅-镁氧化物构成。理论上认为过地壳内的温度和压力随深度增加,每深入100米温度升高1℃。近年的钻探结果表明,在深达3公里以上时,每深入100米温度升高2.5℃,到11公里深处温度已达200℃。 目前所知地壳岩石的年龄绝大多数小于20多亿年,即使是最古老的石头 丹麦格陵兰的岩石也只有39亿年;而天文学家考证地球大约已有46亿年的历史,这说明地球壳层的岩石并非地球的原始壳层,是以后由地球内部的物质通过火山活动和造山活动构成的。 地壳下面是地球的中间层,叫做“地幔”,厚度约2865公里,主要由致密的造岩物质构成,这是地球内部体积最大、质量最大的一层。 地幔又可分成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一般认为上地幔顶部存在一个软流层,推测是由于放射元素大量集中,蜕变放热,将岩石熔融后造成的,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下地幔温度、压力和密度均增大,物质呈可塑性固态。 地幔下面是地核,地核的平均厚度约3400公里。地核还可分为外地核、过渡层和内地核三层,外地核厚度约2080公里,物质大致成液态,可流动;过渡层的厚度约140公里;内地核是一个半径为1250公里的球心,物质大概是固态的,主要由铁、镍等金属元素构成。地核的温度和压力都很高,估计温度在5000℃以上,压力达1.32亿千帕以上,密度为每立方厘米13克 美国一些科学家用实验方法推算出地幔与核交界处的温度为3500℃以上,外核与内核交界处温度为6300℃,核心温度约6600℃。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