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ewu·River-Le An River
大坞河-乐安江
2) Dawu river
大坞河
1.
On the basis of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and detection,the water quality of pollution source of Dawu river was assesse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equivalent standard lording.
在现场布点监测和调查的基础上,对大坞河流域各污染源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进行评价,分析了大坞河水污染特征,提出大坞河的主要污染特征是重金属污染和酸性水污染,并进一步明确了大坞河的主要污染源,为大坞河的水污染治理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3) Le'an River
乐安江
1.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and Their Source Analysis of Copper,Lead and Zinc in Riverwaters and Sediments of the Le'an River;
乐安江河水和沉积物中Cu,Pb,Zn的时空变化特征及来源分析
2.
Distribution and Retention of Heavy Metals in Floodplain Topsoils of Le'an River
乐安江河滩表层土中重金属的分布和残留分析
3.
In this paper,with the use of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acute toxicites of Coppeer,Lead and Zine on Daphnia and their morphologies have been studied in the sediments of Le'an River by the acute toxicity tests on hydrobios.
通过水生生物毒性试验,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乐安江沉积物中重金属铜等对大型蚤的毒性与其形态的关系。
4) Lean river
乐安江
1.
Toxicity of river water, interstitial water and sediment collected from Lean river in June 1993 and October 1994 were assayed by using light emission inhibition of P.
采用二种发光菌发光抑制、二种藻生长抑制、大型蚤急性和慢性毒性多种生物测试方法,对采集于1993年6月,1993年12月和1994年10月的乐安江河水、沉积物和沉积物间隙水进行了多指标生物毒性测试。
2.
The algal communities and water quality in the different perts of the Lean River polluted by heavy metals due to mining activities were studied in May of 1993 and October of 1994,respectively.
1993年和1994年对乐安江6个采样站浮游植物的两次调查结果表明,藻类的群落结构因不同河段水质状况不同而不同:未受矿山废水污染的上游海口站,藻类多样性指数较高,密度较低,优势种多为清洁神和耐中污的种类,水质较好;接纳大量矿山及采矿化工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沽口站,藻类受到明显抑制,多样性指数极低,耐污种占绝对优势,水质极差;随流程和净化时间的延长,下游各站藻类的种类、数量、多样性指数、种类数比均不断上升,优势比不断下降,体现出明显的水质净化趋势。
6) daan paleochannels of Nenjiang valley
嫩江大安古河道区
补充资料:江秀乐
江秀乐
江秀乐,男,汉族,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教授,博士生导师,1949年1月生,山东省青州市人。1969年参加工作,1975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数学系,留校任教。1981年在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曾任陕西师范大学马列教研部副主任、党委常委、学工部部长,1987年出任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1990年-1993年担任陕西省教委秘书长,1993年再任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1994年10月至今,担任学校党委书记。此外,他还担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科技哲学)研究会理事、陕西省哲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在繁忙的学校领导和管理工作之余,江秀乐同志坚持不脱离教学,不放松科研,除1990-1993年担任陕西省教委秘书长期间之外,自1988年以来,他一直担任哲学专业研究生《系统科学及其哲学问题》课程的教学;1995年起,担任校内理科博士生《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课程的教学。近年来,他先后撰写、发表了《认识论研究重心的转移及其趋势》、《高等师范院校应肩负精神文明建设的特殊使命》、《高技术领域国际合作的特点与内因》等多篇重要论文,他紧贴高校管理,撰写的系列工作研究文章同时被《高校领导参考》刊发。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