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su-76自行火炮
苏联红军在二战初期没有批量生产任何可以用于火力支援步兵和反坦克任务的自行火炮。1941年夏天这个问题的严重导致了在9月的时候,作为应急,开始生产zis-30自行火炮,这是红军部队一种相对比较便宜的自行火炮。在30年代的时候,苏联曾经成功的尝试在大量的t-26基础上发展自行突击炮以及自行反坦克炮,这些这些提供了苏联一些制造的经验。
su-76p:
随着新式坦克的制造,大量的t-26坦克被闲置,这成为了制造自行火炮的现成资源,但是苏德战争爆发之初苏军坦克的大量损失使这种资源几乎被消耗殆尽。尽管如此,41年到42年,在被包围的列宁格勒,小批量的su-76p被制造出来,这是一种在t-26底盘上安装76mm野战炮的自行火炮,仅有一圈圆形的防护板保护乘员,不过在包围圈内物资极度缺乏的情况下这是唯一的办法。41年秋季,战斗在列宁格勒前线的苏军45mm火炮因为缺乏破甲弹和高爆弹只能对付诸如步兵的软目标。所以列宁格勒前线指挥部要求坦克工业部改装现存的bt和t-26坦克,为它们安装76mm的火炮。在一系列成功的测试后,列宁格勒前线指挥部命令174号工厂开始制造新型的自行火炮。这种自行火炮被命名为su-76,从1943年开始称为su-76p(如图1)以区别新开发的su-76。
su-12(su-76):
1942年10月19日,gko发布了第2429号文件命令gaz和第38号工厂发展一种轻型自行火炮,装备有76.2mm的zis-3型火炮。新车的底盘和引擎将基于t-70坦克,增加整车的长度和负重轮。
1942年11月,两个工厂拿出了他们的设计车型,都装备了zis-3sh突击炮。gaz工厂的设计车型定名为gaz-71,而38号工厂的则定名为su-12(如图2)。42年12月9日,经过比较测试,gaz-71被认为不适合当时的战争状况,不可靠,所以被取消了。而su-12方案则被接受了,并正式定名为“su-76自行突击炮”,43年1月1日开始批量生产。两台gaz-202引擎被平行安置取代了t-70的直线型,并加上了厚度为10-35mm的封闭装甲板,驾驶舱前置在两台引擎中间,zis-3sh火炮则安装在上部结构,整个上部结构后置,乘员为3人。1943年1月底,以su-76自行突击炮建立了两个自行火炮团并投入战斗。
su-76m(su-12m):
由于平行安置的引擎导致的技术故障,1943年3月21日,su-76(su-12)在生产了350辆之后被迫停产。因为1943年苏军夏季的攻势即将来临,gko给了很严格的时间研制去修正su-76的缺点。43年5月17日,改进过的su-76m(su-12m)进入测试阶段,并于同年6月开始制造。这种su-76m改进了引擎和转动系统,保留了原来的车体。但是引擎系统的故障并没有彻底排除。这种改进过的su-76m(如图3)型自行火炮参加了库尔斯克战役。
su-15/su-16/su-38:
43年夏季,gaz工厂设计部和第38号工厂提议发展一些改进的su-76。gaz工厂开发出gaz-74a设计车型,使用苏联的柴油引擎和一种美国引擎,并安装了新型的76.2mm s-1型火炮。不过由于一些原因,这种车型没有被接受,只制造了一辆试验车。而38号工厂同时提供了三种不同的设计车型:su-15/su-16/su-38。这些车型都装备76.2mm的s-15型火炮,引擎则采用和t-70坦克一样的gaz-203。su-15(如图4)的底盘和车体都取自su-12的,使用两台gaz-203引擎,改进过的空气过滤系统和略微的加宽。su16的引擎,传动系统以及底盘都是采用t-70轻型坦克的,不过将前部装甲增加到45mm。su-38和su-16一样,底盘,引擎采用t-70的,su-38比su-16轻很多,其前部隔舱被完全装甲保护起来(就象su-152),这是为了平衡整个底盘负载。
1943年夏季,测试完成后,su-16被认为是最成功的设计,不过在减轻了su-15的全重以后,su-15被决定批量生产。
su-15m(su-76):
gaz工厂很快又开始改进su-15,改进后的su-15的序列号是su-15m,和前几种型号的区别在于它的顶部和后部的隔舱是没有装甲保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