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笛卡尔非结构切割网格
1)  unstructured Cartesian cutted grid
笛卡尔非结构切割网格
1.
A new unstructured Cartesian cutted grid generation method is introduced.
描述了一种新的网格生成技术 ,即笛卡尔非结构切割网格技术 ,采用叉树数据结构 ,完成了几种单段和多段翼型以及三维机翼的网格生成 。
2)  Cartesian cut cell method
笛卡尔网格切割单元法
3)  Cartesian grids
笛卡尔网格
1.
Wall boundary conditions are implemented on non-moving mean wall positions, meanwhile the first-order approximate boundary conditions are used in Euler equations on stationary Cartesian grids.
计算网格使用静止的笛卡尔网格,不需要生成移动的贴体网格,所以该方法应用到非定常流中,不需要因为机翼的运动而重新生成网格,可以很容易的应用到一些复杂的流体结构问题中,同时在网格生成中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4)  Cartesian grid
笛卡尔网格
1.
This method is based on the Cartesian grid.
在非结构自适应笛卡尔网格基础上构建了一种基于笛卡尔动网格的非定常气动力计算方法。
2.
Cartesian grid is becoming one of popular choices in simulating the flow around a complex geometry due to their advantages of automatic and fast grid generation.
由于笛卡尔网格具有可以自动生成、网格生成快速的优点,在模拟流体流过复杂外形几何体时笛卡尔网格受到了普遍的关注。
3.
Wall boundary conditions are implemented on non-moving mean wall positions;the first-order approximate boundary conditions are used in Euler equations on stationary Cartesian grids.
物面边界条件采用一阶近似边界条件,计算网格采用静止的笛卡尔网格;通过求解Euler方程,得到三维机翼的非定常气动力,耦合机翼运动方程进行气动弹性的计算;流场和结构之间的数据通过无限平板样条法(IPS)进行交换。
5)  multi-level non-staggered cortesian Grids
非交错多层笛卡尔网格
6)  Cartesian mesh structure
笛卡尔计算网格
补充资料:笛卡尔,R.
    
  
    法国哲学家、数学家。1596年3月31日出生于图赖讷地区,1650年 2月11日卒于斯德哥尔摩。青少年时期即喜爱数学,阅读大量课外书籍。1616年毕业于普瓦捷大学法科。次年往荷兰志愿从军,退伍后留在荷兰隐居约20年。从军期间曾苦思冥想,考虑治学方法,形成唯理主义的哲学思想,1637年著成《方法论》一书,论述唯理论的方法论和认识论。又写过《形而上学的沉思》(1641)和《哲学原理》(1644)。还研究过光学和生理学,创建解析几何。
  
  笛卡尔着重思维的精密性,不信赖感性经验,认为只有理性思维才可靠。他从怀疑一切事物的存在出发,扫除自己的成见,要寻求一个最可靠的命题作为起点,然后进行推论。他发现一件最可靠的事实是:他自己在怀疑;因此,心的存在是无可置疑的,而身的存在则须推论出来。他所说的"我思故我在"成为哲学上的一句名言。
  
  他的《论情欲》(1650)和《人性论》(1662)两书是心理学专著。他用动物精气(animal spirits,起类似于神经传导的作用)和血液的变动状态来说明情欲。列举人的基本情欲有6种:惊奇、喜爱、憎恨、欲望、快乐和悲哀。他明确主张身心二元论,认为身和心是断然不同的两种存在:身有广延,有空间性,心是没有广延性的。他认为人的身体象一部机器,其结构和行动皆可用机械的原理来说明,对此他提出反射的公式。而心则是自由的,是感知、思维和意志的主体。又主张身和心可以互相影响,即所谓身心交感论。认为身心交感的作用是通过脑内的松果腺而实现的。不过对于物质的身和非物质的心如何能够互相影响说得比较含糊。他认为观念的起源有两种,一是来自感性经验,一是天赋的观念。他对天赋观念更重视,认为自我、上帝、时间、空间、完善、无限、几何公理之类的观念都只能是天赋的。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