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Freuderstein Theory
弗列登斯坦定理
2) Frankenstein
[英]['fræŋkənstain] [美]['fræŋkən,staɪn]
弗兰肯斯坦
1.
Frankenstein:A Modern Fable;
现代寓言《弗兰肯斯坦》
2.
Modern Frankenstein—interpreting scientist image in American cold war science fiction;
当代弗兰肯斯坦——解析美国冷战科幻小说中的科学家形象
3.
Victor Frankenstein:An Unreliable Narrator;
维克多·弗兰肯斯坦——一个不可信的叙述者
3) Frankenstein
[英]['fræŋkənstain] [美]['fræŋkən,staɪn]
《弗兰肯斯坦》
1.
Retelling the Story of "Lost Paradise"——A New Study on the Theme of Mary Shelley s Frankenstein;
重述的“失乐园”故事——玛丽·雪莱《弗兰肯斯坦》主题新探
2.
Reffction on Women:An Analysis of the in Frankenstein;
反思女性:《弗兰肯斯坦》女性形象分析
3.
Female Gothic Novel─—Frankenstein;
女性哥特小说与《弗兰肯斯坦》
4) Freudenstein's theorem
弗罗丹斯顿定理
5) Stanton number
斯坦顿数,斯坦登数
6) Leidenfrost point
雷登弗罗斯特点
补充资料:博登施坦,M.
德国物理化学家。1871年7月15日生于马格德堡,1942年9月3日卒于柏林。曾在海德堡大学随V.迈尔学习,1893年获博士学位。后在柏林大学随C.T.李卜曼学习,在格丁根大学随W.H.能斯脱学习。1908年任汉诺威工业学院教授。1923年起,任柏林大学物理化学教授。
1900~1906年,博登施坦最先提出在非均相催化作用(见催化)中催化剂表面上有效浓度的概念。1906~1908年,在和能斯脱一起研究流化床体系中的催化作用时,提出了所谓"博登施坦数"的概念。在汉诺威任教期间,为了解释氯化氢的光化合成反应具有意想不到的量子效率(104~105)(见光化学),最先提出链反应的概念(1913)。链反应的发现标志着20世纪化学动力学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即由总反应的动力学研究转到对元反应动力学研究的阶段。在此之前,化学动力学的研究工作中,常常只是着重于具有简单级数的反应,而有忽视实际反应复杂性的倾向。但博登施坦的工作却与众不同,他对卤素(Br2和Cl2)与H2的反应的研究,不但得出了非简单级数的速率方程,而且继续探讨了反应的机理,终于提出了链反应的概念。
1900~1906年,博登施坦最先提出在非均相催化作用(见催化)中催化剂表面上有效浓度的概念。1906~1908年,在和能斯脱一起研究流化床体系中的催化作用时,提出了所谓"博登施坦数"的概念。在汉诺威任教期间,为了解释氯化氢的光化合成反应具有意想不到的量子效率(104~105)(见光化学),最先提出链反应的概念(1913)。链反应的发现标志着20世纪化学动力学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即由总反应的动力学研究转到对元反应动力学研究的阶段。在此之前,化学动力学的研究工作中,常常只是着重于具有简单级数的反应,而有忽视实际反应复杂性的倾向。但博登施坦的工作却与众不同,他对卤素(Br2和Cl2)与H2的反应的研究,不但得出了非简单级数的速率方程,而且继续探讨了反应的机理,终于提出了链反应的概念。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